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希高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影像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影像表现
  • 2篇现代医学影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狭窄
  • 1篇毒副反应
  • 1篇对比剂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旋转数字减影...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医学影像技术

机构

  • 13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13篇王希高
  • 2篇张金山
  • 2篇邵长清
  • 2篇孙全余
  • 2篇李晓东
  • 2篇戴守平
  • 2篇张玉松
  • 2篇吴泺涌
  • 1篇李鲁宁
  • 1篇杜贵金
  • 1篇王金亮
  • 1篇张健
  • 1篇李琳
  • 1篇岳英杰
  • 1篇杨铭
  • 1篇王厚军
  • 1篇郭锋
  • 1篇宋振伟
  • 1篇郑学军
  • 1篇耿世彪

传媒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医用放射技术...
  • 3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匿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隐匿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检查方法、发生机制、影像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隐匿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124例,对CT、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理基础及解剖学机制。结果 本组124例病人第1次CT检查在伤后5h内进行,46例疑有脑挫裂伤,随行层厚、层距3mm薄层扫描,发现相应区额叶底局部脑沟变浅平;22例侧脑室前角稍变小;18例隐约可见斑点样出血;38例未见异常。65例病人于12h、57例于24h以后行影像复查,均发现有明确脑挫裂伤,46例出现脑内血肿。动态CT观察,发现挫裂伤病灶扩大、融合;27例血肿比较稳定;19例血肿范围扩大;24例侧脑室前角和基底池受压变形;2例患者由于影像检查较晚,病史提供不准确,被误诊。本组病例中48例患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有硬膜下出血,8例有硬膜外出血,67例有颅骨骨折,23例有额窦积液(血),11例合并筛窦内积液(血)。16例CT不能确诊的病例于10h内做了MRI检查,发现额底局部信号不均匀,可见稍长T1、长T2信号,7例发现有小出血点。结论 薄层CT、MRI检查能弥补隐匿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早期常规CT检查的不足;复查的最佳时间为伤后12~24h;及时定期的影像跟踪检查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戴守平李琳张玉松孙全余王希高张金山朱家虎
关键词:薄层CTMRI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其展望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论述了当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现状 ,简要介绍了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技术、图像融合技术及远程放射技术 ,并对新世纪医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加以探讨。
王希高邢同芝王常忠
关键词:医学影像
前交叉韧带MRI矢状位扫描角度研究及足踝固定装置设计与制作
2006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膝关节矢状位扫描角度对前交叉韧带的显示价值及足踝固定装置的应用,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14~68岁正常膝关节扫描病例90例及60例志愿受检查者,进行前交叉韧带(ACL)矢状位扫描,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足踝固定装置,用冠状定矢状,定位线向腓侧倾斜角度进行定量研究,分14~25岁、26~35岁、36~45岁、46~60岁、60岁以上5个年龄段进行资料分析,结合ACL的显示率及韧带显示的连续影像,对不同年龄组定位线向腓侧倾斜角度较准确定量。结果 足踝固定装置设计与制作,替代了绑带、胶带等临时固定装置,彻底解决了工作不便且足外旋角度难以把握等问题;5个年龄段定位线向腓侧分别倾斜4°、4°、5°、6°、6°ACL的显示率为100%,韧带显示的连续影像分别为86.6%、93.3%、90%、90%、83.3%。结论 前交叉韧带MRI扫描足踝固定装置应用及矢状位扫描定位线向腓侧倾斜角度的准确定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前交叉韧带的显示率及准确性.
刘淑兰戴守平孙全余薛杰王希高杜贵金
关键词:交叉韧带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6年
王希高王厚军明宪红
关键词: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表现好发部位四肢长骨病理证实CT资料
R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评价R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R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10/50)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5/50)。R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50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R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水平。
张金山宋振伟王希高
关键词: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的功能特点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王希高王常忠邢同芝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功能特点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阐述了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冠脉狭窄的评价,冠状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冠脉支架及冠脉畸形和变异的评价优于有创性冠脉造影技术。多层螺旋CT在冠脉病变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冠脉支架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普及。
王希高曹秀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CT成像技术冠脉搭桥术
螺旋CT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的价值
2004年
临床就诊病人中黄疽病人常见,尤其是梗阻性黄疸病人症状很痛苦,危险性大。一般病史较长,且黄疸呈进行性加重。究其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溶血性②肝细胞性③阻塞性(也称梗阻性黄疸)。统计学表明:其中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为最多常见病例。而传统的X线检查,包括拍片,透视,造影几乎作用不大,B超检查及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王希高邵长清吴泺涌
关键词:螺旋CT扫描梗阻性黄疸
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探讨
2005年
近年来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技术已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如在气管、支气管、喉部、结肠、膀胱、血管等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中耳结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对78例病人双耳(156只耳)听骨链进行CT仿真内镜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邵长清李鲁宁王希高李家德李晓东刘元法张玉松
关键词: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CTVE中耳结构喉部
肺癌阻塞性肺炎“癌头尾”征象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05年
吴泺涌王希高王金亮李晓东
关键词:肺癌阻塞性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