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广利

作品数:89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2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4篇VLBI
  • 19篇甚长基线干涉
  • 19篇长基线
  • 17篇嫦娥
  • 14篇甚长基线干涉...
  • 11篇天体
  • 11篇天体测量
  • 10篇地球
  • 9篇射电
  • 7篇嫦娥三号
  • 6篇定轨
  • 6篇卫星
  • 6篇火星
  • 5篇深空
  • 5篇时延
  • 5篇数据处理
  • 5篇火星探测
  • 5篇VLBI观测
  • 5篇参考架
  • 4篇行星

机构

  • 86篇中国科学院上...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北京跟踪与通...
  • 7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中国科学院云...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安卫星测控...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中国东方红卫...

作者

  • 89篇王广利
  • 25篇李金岭
  • 18篇郑为民
  • 18篇平劲松
  • 16篇刘庆会
  • 13篇史弦
  • 12篇洪晓瑜
  • 11篇钱志瀚
  • 11篇简念川
  • 10篇张波
  • 10篇王明远
  • 10篇张志斌
  • 9篇舒逢春
  • 9篇黄勇
  • 7篇郭丽
  • 7篇鄢建国
  • 6篇王锦清
  • 6篇黄逸丹
  • 6篇张秀忠
  • 6篇张素君

传媒

  • 10篇天文学报
  • 9篇中国科学院上...
  • 7篇中国科学:物...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天文学进展
  • 4篇深空探测学报...
  • 3篇深空探测研究
  • 2篇测绘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物理
  • 2篇云南天文台台...
  • 2篇时间频率学报
  • 2篇中国科学:信...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2篇中国宇航学会...
  • 1篇宇航学报
  • 1篇中国科学(A...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SG VLBI实验与结果
199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GSFC)组织实施了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的11次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实验。共有7个台站参加了这些实验,它们是上...
王广利
文献传递
APSG计划VLBI联测资料分析与结果讨论
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Asia-Pacific Space Geodynamics(APSG)计划是由我国科学家叶叔华院士倡议并组织实施的一项跨世纪国际合作计划,有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马...
王广利
基于自动实时监测系统的天马VGOS望远镜热膨胀研究
2022年
射电望远镜的热膨胀是大地测量和天体测量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数据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为了研究天马13.2 m VGOS(VLBI全球观测系统)射电望远镜热膨胀,开发了一套监测系统,可自动和实时地监测天线结构的热形变。通过连续观测安装在天线方位轴上、距离参考点正下方1.5 m的靶标,监测系统可以确定棱镜的三维位置变化。通过从2020年11月10日至2021年8月31日的连续监测,发现10个月内棱镜高度最大变化为2.6 mm,一天之内最大变化为0.2 mm;10个月内棱镜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0.1 mm。最后,利用天马VGOS的高度热形变验证了IERS(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热膨胀模型,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残差小于1.5 mm,残差的RMS为0.43 mm。该结果可以满足当前常规的VLBI测量,但不能满足VGOS的精度要求。因此,对于VGOS天线,需要重新考虑IERS热膨胀模型。
宋世泽王广利郑勇郑勇张志斌骆亚波
关键词:热膨胀监测系统
CCD联合平差方法及其初步实例检验
2003年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
于涌李金岭唐正宏王广利赵铭
关键词:CCD观测联合平差照相天体测量
1979~1997年测地VLBI资料统计
1999年
对1979~1997年间测地VLBI资料,按测站网的观测时段、观测次数、台站组成和地理分布等特性进行了统计。
王广利李金岭
关键词:射电天体测量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天文大地网
天问一号VLBI测定轨技术被引量:2
2022年
自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开始,我国VLBI网一直对天问一号环绕器进行测定轨,并对祝融号火星车进行了测定位.为了满足天问一号高精度测定轨要求,完成了40多台套的软件和硬件的研发、测试和安装,并综合采用了多项技术.截至2021年6月18日,共进行了198次VLBI观测. VLBI时延平均测量误差为0.11 ns,时延率平均测量误差为0.33 ps/s.利用测距测速和VLBI数据,地火转移段和火星捕获段,天问一号测定轨误差约为2 km,环火段测定轨误差约为1 km,火星车定位精度为km级. VLBI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的轨道修正、深空机动、火星捕获、远火机动、离轨着陆等各个测控弧段的精密测定轨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今后其他深空探测器精密测定轨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对天问一号VLBI网的技术升级、VLBI测定轨技术分析、VLBI测定轨实施情况予以介绍.
刘庆会黄勇舒逢春王广利张娟陈中李培佳马茂莉洪晓瑜
关键词:火星探测器VLBI
定位归算在嫦娥四号中继星变轨阶段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2018-06嫦娥四号中继星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为2018-12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降落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测轨分系统在卫星的定位、变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统计了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实时阶段VLBI观测的时延、时延率和定位结果的精度,讨论了定位归算在嫦娥四号中继星轨控弧段实时轨迹监测中的应用。在中继星进入Halo轨道的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测到定位归算结果给出的轨道根数变化,以实时监测变轨情况,并通过事后与定轨结果比对,判断定位结果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从而为后续飞行任务提供了一种新的Halo轨道实时监测的方法。
张宇郭丽王广利李金岭黄勇李培佳郑为民王文彬舒逢春刘庆会
关键词:VLBI变轨HALO轨道
嫦娥三号实时任务期间VLBI观测数据统计分析
2015年
首先介绍了嫦娥三号任务中,VLBI观测网、VLBI中心的设置和处理流程,然后简单介绍了差分单程测距(delta-differentialone—wayranging,ADOR)处理方法。重点对整个任务期间的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几次任务进行了说明。
刘九龙王广利
关键词:嫦娥三号深空探测VLBI
VLBI观测得到的极移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0年
对 1979年 8月~1998年底全球2 893次天测与测地VLBI实验进行了综合归算,得到了 722颗河外射电源在 J2000.0的坐标、 128台站在 J1997.0的坐标和运动速度以及约 20 a的地球定向参数序列.对归算得到的极移序列的分析表明:(1)在VLBI观测时段内,极移序列中没有发现Markowitz项.(2)周年项和Chandler项均存在幅值随时间变化现象,前者的相对变化更为显著.(3)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极移序列中各频率信号均具有振幅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当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某频率信号从极移序列中扣除时,其隐含假设为信号幅值稳定,这与VLBI观测结果不一致.(4)采用滤波方法得到的长期极移速率为(2.74±0.01)mas/a,方向为西经(83.9±0.3)°.与光学资料或光学和空间测地综合资料分析结果相比,确定的地极长期漂移速率偏小,方向偏西.
李金岭王广利
关键词:射电天体测量VLBI
嫦娥五号探测器月面定位与精度分析
2023年
嫦娥五号(Change’E-5,CE-5)着上组合体与上升器先后成功着陆于月面。两探测器承担的任务不同,着陆方式不同,因此月面位置解算方法不同。联合统一X波段(united X-band,UXB)深空测距站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的测量数据计算两者的月面位置。采用联合统计定位方法得到CE-5着上组合体的月面位置。讨论分别基于数传与侧音差分单向测距(differential one-way ranging,DOR)两种信号对月面位置的影响。观测资料的时间跨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定位结果。采用多项式拟合的运动学统计定轨方法归算了上升器受控落月轨迹及落月位置,并与单点定位结果符合在40 m内。根据相关处理机最后输出时刻推算得到精确至ms的上升器的落月时刻。
郭丽李金岭李金岭王广利王文彬黄逸丹
关键词:VLBI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