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

作品数:90 被引量:451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登革热
  • 25篇病毒
  • 15篇甲型
  • 11篇细胞
  • 11篇流感
  • 10篇疗效
  • 9篇甲型H1N1...
  • 8篇登革病毒
  • 8篇射频
  • 7篇登革热患者
  • 7篇流行性
  • 5篇射频毁损
  • 5篇输入性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小细胞肺癌
  • 5篇免疫
  • 5篇毁损
  • 4篇中医
  • 4篇肿瘤

机构

  • 74篇广州市第八人...
  • 10篇广州医学院
  • 6篇广州医学院临...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上海海关
  • 2篇军事科学院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广州医学院附...
  • 1篇云南西双版纳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海关技术...

作者

  • 90篇王建
  • 53篇张复春
  • 45篇洪文昕
  • 20篇陈燕清
  • 17篇蔡卫平
  • 14篇谭行华
  • 13篇杨湛
  • 12篇尹炽标
  • 12篇陈劲峰
  • 10篇唐小平
  • 10篇赵令斋
  • 10篇胡凤玉
  • 10篇王远东
  • 10篇邱爽
  • 9篇陈万山
  • 8篇郑海鹏
  • 7篇魏绍静
  • 7篇赵健
  • 7篇张爱民
  • 6篇何浩岚

传媒

  • 11篇热带医学杂志
  • 7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传染病信息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国抗感染化...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肿瘤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2002-2003年1032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登革热(DF)1型流行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032例DF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登革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1032例DF患者的年龄在55天龄~91岁,平均(34.7±13.2)岁,男女性别比为1.03∶1。该病的潜伏期为2-12天,平均为(5.3±2.4)天。发病高峰期为7-11月份,其中9月份发病数最多,占45.0%。主要爆发点有26个,共有病例675例,占全部病例的65.4%。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90.9%)、全身肌痛(68.4%)、骨痛(48.8%)、疲乏(79.3%)、皮疹(60.1%)、束臂试验阳性(45.3%);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63.3%和60.8%。从54份血清标本中19份分离出病毒,经RTPCR和基因测序证实为登革病毒1型感染。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病毒1型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1997、1999年登革病毒1型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结论广州地区2002-2003年流行的DF为登革病毒1型所致,多数病例符合典型DF的临床表现。
张复春陈燕清卢业成王建陈万山洪文欣
关键词:登革热主要临床表现基因序列分析男女性别比发病高峰期流行株
寨卡病毒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被引量:1
2019年
为规范寨卡病毒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8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寨卡病毒病防治相关方案及指南等,制订了《寨卡病毒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包含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等九个部分。本共识的发布对提高我国寨卡病毒病的诊治水平和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何剑峰李兴旺秦成峰李德新姚航平倪大新王建李平王贵强高福卢洪洲
伤寒、副伤寒1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了解近年广州地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0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伤寒及副伤寒病例。结果:139例病例中伤寒116例(83.5%),副伤寒23例(16.6%)。近年伤寒所占比例显著下降,由1993—1997年间90.1%下降到1998—2002年间的70.83%;而副伤寒比例则逐年增加,其中以副伤寒乙为主。副伤寒组肥达反应阳性率(39.1%)低于伤寒组(78.4%)。结论:近年来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副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王建陈燕清张复春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肥达反应
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柴胡、黄芩、党参、法半夏、甘草、石膏、知母、水牛角、北刘寄奴、滑石、薏苡仁和葛根组成。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登革热...
谭行华林路平王建谢敏罗纯
文献传递
登革热并发病毒性心肌炎13例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登革热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8—11月我院收治的390例登革热患者中出现病毒性心肌炎1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登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男8例,女5例,各年龄段均有发生;6例出现胸闷和(或)心悸等症状,另外7例患者未出现心肌炎症状;心电图改变多样化,以心动过缓及ST段改变为主;CK、CK-MB、AST、LDH早期有升高;13例患者血小板均有降低,其中有6例低于5.0×109/L,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痰中带血,11例有出血性皮疹;予营养心肌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登革热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发病隐匿,症状较轻,病程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易漏诊,须要早期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动态心肌酶学变化也有助于诊断。
张坚生蔡卫平王建张复春洪文昕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
射频治疗肝癌中CT技术应用(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总结射频治疗肝癌中CT技术的应用要点。方法  6 9例肝癌病人在CT引导下行射频治疗。根据病变大小、部位的不同 ,选择恰当的扫描方法如口服造影剂、增强扫描、选择 5mm层厚等。结果 CT能引导穿刺针准确地插入肿瘤内部 ,并可观察到整个治疗过程 ,对出现的并发症可及时发现。本组未出现 1例因定位不准而造成周围组织损伤的情况。结论 采用恰当的扫描方法 ,使癌肿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得以清晰显示 ,对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张涛宋涛王建
关键词:CT技术射频治疗肝癌
2005年春季广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分析2005年春季本院收治的41例确诊流脑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41例流脑患者外周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并在病程第3天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血小板下降,其中血小板容积比下降明显。脑脊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亦显著升高,进入病程第2周后恢复。血清LDH、CK、CK-MB、ALT、AST等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分别为6例(14·63%)、14例(34·15%)、19例(46·34%)、16例(39·02%)、18例(43·90%),治疗后逐渐恢复。脑膜炎奈瑟氏菌(Nm)检出率为60·98%(25/41),病原菌对青霉素、氯霉素、复方磺胺及头孢曲松均敏感,部分对庆大霉素、红霉素耐药。结论患者临床表现及白细胞计数、脑脊液检查结果典型,部分患者生化结果异常,血小板容积比明显下降。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且病原体检出率高,常用抗生素敏感。
何浩岚张复春陈万山王建陈燕清尹枳标龚兰洪文昕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二代病例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2009年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二代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检查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对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患者与甲型H1N1流感输入病例接触1天后发病。以发热、咽痛、咳嗽起病,白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无肺炎等并发症。多级机构检测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甲型H1N1流感。RT-PCR测序证实其病毒核苷酸序列与一代输入病例的一致,同源性为100%。经奥司他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本病例的传染源明确,为我国首例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二代确诊病例,其临床表现轻,病情恢复快。未发生院内感染,早隔离早诊断等防控措施有效。
陈劲峰张复春尹炽标胡凤玉王建蔡卫平许敏陈伟烈魏绍静杨湛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中医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性、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对符合入选条件的48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单纯中药组14例,单纯奥司他韦组19例,奥司他韦配合中药组15例,统计3组病例的总病程、发热天数、咳嗽缓解时间、其他流感样症状(除咳嗽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阳性持续时间。结果:对于无合并症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发病48-72h内,在总的病程、除咳嗽外的其他流感症状缓解时间、流感病毒时间转阴上3组无统计学差异,使用中药组在缓解咳嗽这一症状上疗效较佳;使用奥司他韦组对缓解发热疗效较佳。结论:对于无并发症的甲型H1N1流感,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在总病程、流感病毒转阴时间、除咳嗽外的其他流感症状缓解时间与使用奥司他韦组治疗无差异。
郑海鹏杨湛张复春张爱民王建洪文昕陈劲峰谭行华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中医治疗疗效
广州地区36例重症登革热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2002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中重症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登革热患者的起病经过、临床表现、检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广州为Ⅰ型登革热流行,重症登革热所占比例少,5例临床表现为脑膜脑炎、27例有消化道出血、4例有非失血性休克。实验室检查方面36例均有肝功能损害和血小板下降,7例有肾功能损害。结论Ⅰ型登革热临床表现较轻,重症患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消化道出血及脑膜脑炎常见,经积极、及时相关治疗后,预后良好。
何浩岚张复春陈燕清王建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消化道出血脑膜脑炎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