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

作品数:275 被引量:2,569H指数:2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6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 2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建筑科学
  • 70篇经济管理
  • 15篇社会学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历史地理
  • 4篇电子电信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城市
  • 37篇手机
  • 26篇消费者
  • 21篇消费者行为
  • 18篇基于手机
  • 13篇就业
  • 12篇通勤
  • 12篇居住
  • 11篇城市规划
  • 8篇信令
  • 7篇网络
  • 7篇离散选择模型
  • 7篇城市建设
  • 6篇都市
  • 6篇行车
  • 6篇实证
  • 6篇自行车
  • 5篇人口
  • 5篇绩效
  • 5篇公共自行车

机构

  • 234篇同济大学
  • 20篇中国城市规划...
  • 12篇上海同济城市...
  • 11篇上海同济城市...
  • 10篇厦门大学
  • 9篇名古屋大学
  • 7篇杭州市城市规...
  • 7篇江苏省城市规...
  • 5篇复旦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麻省理工学院
  • 3篇东南大学
  • 3篇浙江科技学院
  • 3篇福冈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测绘设...

作者

  • 234篇王德
  • 48篇朱玮
  • 16篇王灿
  • 9篇刘珺
  • 7篇朱查松
  • 7篇李渊
  • 7篇宋姗
  • 6篇陆希刚
  • 6篇卢银桃
  • 6篇张尚武
  • 5篇方家
  • 4篇马力
  • 4篇刘锴
  • 3篇郭洁
  • 3篇钱欣
  • 3篇许尊
  • 3篇齐藤参郎
  • 3篇李京生
  • 3篇彭雪辉
  • 3篇罗仁朝

传媒

  • 36篇城市规划
  • 14篇上海城市规划
  • 11篇城市规划汇刊
  • 9篇现代城市研究
  • 9篇国际城市规划
  • 8篇规划师
  • 8篇地理科学进展
  • 7篇人文地理
  • 7篇同济大学学报...
  • 6篇地理研究
  • 5篇地理学报
  • 4篇中国园林
  • 3篇国外城市规划
  • 3篇旅游学刊
  • 3篇风景园林
  • 3篇中国城市规划...
  • 3篇2012中国...
  • 3篇2013年国...
  • 3篇2015中国...
  • 3篇2016中国...

年份

  • 13篇2023
  • 13篇2022
  • 12篇2021
  • 10篇2020
  • 20篇2019
  • 10篇2018
  • 15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5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2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计算城市用地供需匹配绩效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算城市用地供需匹配绩效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对居民的居住、就业、通勤、游憩等行为进行建模,实现对城市内部各类供需的空间分布的模拟,可以系统的发现城市用地方案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规划方案中的地块矢量、开发强度、用...
晏龙旭陈君南王德
消费者行为视角下的大宁商业综合体空间绩效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随着消费者需求层级的不断提高,商业综合体呈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复杂环境下多要素叠合分析中,基于主观经验和价值判断的传统空间行为研究的局限性日趋凸显,急需更加细致的空间环境评价体系来辅助其设计实践。文章以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为例,通过构建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消费活力、消费者体验及空间紧凑度3个方面对其总体绩效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从空间优势、自身效益及连带效应3个维度评判各空间分区的空间绩效,为将来的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任熙元王灿王德陈胜馨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
美国步行性测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论述了步行性在当代美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步行城市是美国在内的多个发达国家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接着介绍了目前较流行的测度步行性的方法——基于日常设施配置的步行指数,包括单点步行指数和面域步行指数两个层面,然后对步行...
卢银桃王德
关键词:城市发展公共设施配置管理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与模式研究
陈秉钊吴志强唐子来彭震伟李京生俞敏飞黄一如潘海啸王德戴慎志王伯伟杨贵庆侯丽沈清基陆希刚
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理论界定以及从区域、城镇、社区、家居四个层面,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同时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对小城镇,也对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分析,完成了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和模式的研...
关键词:
关键词:人居环境
基于行为偏好模型的商业综合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上海)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商业综合体呈现出个性化、主题化、体验式的发展趋势。在复杂环境下的多要素叠合分析中,基于主观经验和价值判断的传统空间行为研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急需更加细致的空间行为研究与分析工具来辅助设计实践。文章结合传统问卷调研数据与大众点评数据,构建消费者行为偏好的多项Logit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优化建议,并通过CCSIM软件进行多方案优化效果模拟。文章旨在帮助设计师对顾客行为进行解读,理解顾客行为研究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测度、从后置观测到前置预判的转变。
任熙元王灿王德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
流动商贩的分布特征及营业空间界面影响分析——以广州中山大道西路段为例被引量:14
2012年
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有较大的临时性和变化性,但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从空间上引导该非正规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已有从空间角度出发的非正规经济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广州中山大道西路段的流动商贩为典型案例,从空间的角度对流动商贩这种非正规经济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具有时间、空间和类型构成三个特征。影响其分布特征的空间界面因素包括界面用地性质、权属以及界面空间特征等,揭示流动摊贩空间集聚的根源,为城市的规划管理和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庞宇琦薛德升王德
关键词:流动商贩非正规就业
从出行到活动:国外时空行为调查的演变与发展被引量:4
2020年
居民时空行为数据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城市空间、交通需求的重要定量依据。我国时空行为调查一般以交通出行调查为主,对居民活动信息的调查尚未建立起相应机制,而国外已经发展了家庭出行调查、活动日志调查、时间利用调查等丰富的时空行为信息采集方法。本文回顾了国外居民时空行为调查的演变与发展,以期为我国时空行为调查机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经验借鉴。时空行为调查的发展受交通研究范式演进、居民时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研究的影响;调查内容重点经历了由出行到活动的转变;调查问卷包括出行日志、活动日志、时间利用日志等多种类型;调查方法与技术由横断面调查发展为重复横断面调查、固定样本调查,由纸笔调查等传统调查技术拓展为计算机辅助调查、网络调查、定位技术辅助调查等多种技术形式。
焦健王德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仙桃为例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各地纷纷展开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配置城乡相对公平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面对传统规划编制以等级序列来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缺陷,本文提出借鉴日本"生活圈"配...
朱查松王德马力
关键词:生活圈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设施
文献传递
上海市典型就业区的通勤特征分析与模式总结——张江、金桥和陆家嘴的案例比较被引量:35
2017年
通勤问题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点。由于普查数据缺少工作地信息,长期以来通勤研究依赖问卷调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思路和方法。利用2014年上海市某两周的手机信令数据,以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例,对其就业与居住、通勤时空间特征及地铁通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的职住比最低,内部通勤比例最高,居住与就业靠近,是自我平衡类型;金桥园区内部缺乏居住,是单一生产类型;虽然陆家嘴是就业居住高密度聚集区,但就业者的居住地分布在中心城区,是城市互动类型。最后,分析了区位、轨道交通、规模、产业及园区内外用地六个因素对不同模式就业区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规划建议。
田金玲王德谢栋灿朱玮
基于路径选择行为的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和改善被引量:21
2014年
提供良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是促进自行车出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研究骑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得到人们对环境要素的偏好规律,以此为基础探讨评价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简称SP)对骑行者进行虚拟路径选择调查,应用离散选择模型量化各要素对路径评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骑行者最关注的环境要素为自行车道类型、机动车车流量、机非隔离设施、机动车路边停车和街道景观。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对出行环境偏好差异显著。基于模型结果,在上海市杨浦区某地区进行规划应用,评价路段出行环境,并以出行环境效用提升最大化目标,提出出行环境改善建议。
潘晖婧朱玮王德
关键词:离散选择模型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