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正畸牙移动初期P2X_3受体在牙髓及牙周膜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牙髓牙周膜P2X3受体的表达及正畸牙移动初期的变化。[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第1磨牙牙髓及牙周组织P2X3受体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2X3受体表达牙髓多于牙周膜,在牙髓主要分布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并伸向前期牙本质和牙本质;在牙周膜以牙根中部和根尖部居多,远离牙骨质;在正畸牙移动初期牙髓、牙周膜的表达均增强。[结论]P2X3在牙髓牙周膜均有表达,在正畸牙移动初期表达增强,可能在正畸初期疼痛信息的传递中起着一定作用。
- 卢云贵林常新王晟赖文莉
- 关键词:P2X3受体牙髓牙周膜ATP
-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临床常见病之一。一般认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咀嚼肌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异常和退行性改变。近几十年来,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一直是正畸医生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 王璟王晟赖文莉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正畸治疗错[牙合]
- 平面与下颌矢状向位置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明确下颌处于不同矢状向位置时的牙形态,以及下颌矢状向位置与平面倾斜度的关系,为下颌矢状向位置异常患者的非手术正畸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114例女性正畸患者治疗前的114张头影侧位片,根据ANB角的大小分为3组,每组各测量25项指标。对3组之间及两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对骨性指标与牙性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后牙平面(OP-P)倾斜度和上颌第二磨牙的垂直高度与下颌矢状向位置相关(P<0.05)。下颌后缩时,上颌第二磨牙垂直向萌出相对不足,OP-P倾斜度增加;下颌前伸时,上颌第二磨牙垂直向萌出相对过度,OP-P更平坦。当下颌处于不同位置时,牙轴近远中倾斜度有不同的代偿。下颌后缩患者上颌牙列牙轴远中倾斜,下颌牙列牙轴近中倾斜;下颌前突患者上颌牙列牙轴近中倾斜,下颌牙列牙轴远中倾斜。结论不同骨性环境下形态各有不同,正畸治疗下颌位置异常的患者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和对OP-P倾斜度的改变。
- 叶瑞王晟裴姣赵志河赵美英
- 关键词:下颌骨
- 大鼠实验性牙移动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的表达变化研究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的表达变化,初步了解P2X3受体与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的关系.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35只).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作为观察对象,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点牙周膜组织切片.结果 正畸牙移动加力后,牙周膜压力侧和张力侧P2X3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增加,呈短时上调规律,两侧相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压力侧与张力侧呈一过性上调规律,推测P2X3受体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卢云华小川常新贵林王晟赖文莉
- 关键词:实验性牙移动疼痛P2X3受体
-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控制正畸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 目的:将心理学中认知行为疗法引入正畸疼痛控制领域,验证该疗法对于正畸疼痛的干预效果,开辟正畸治疗中缓解疼痛的新途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方法:使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择正畸治疗初期放置初始弓丝的患者450例,...
- 王璟黄文娅廖丽娜简繁叶年嵩王晟赖文莉
- 非综合征性先天缺牙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1年
- 先天缺牙是牙发育过程中的数目异常,包括个别牙先天缺失、多数牙先天缺失和先天无牙症。先天缺牙根据是否有伴发症状可分为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表现为常染色体的显性或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特性等。先天缺牙可以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也可以是散发的。本文就与非综合征性先天缺牙有关的配对盒基因-9、肌节同源盒基因-1、轴抑制基因-2和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叶年嵩王晟赖文莉
- 致龋性菌斑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致龋性菌斑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其形成并生长于口腔这一特殊的生理环境中。因此,对其精密而准确的提取技术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本文就致龋性菌斑的多种提取技术作一综述。
- 李菁文王晟胡涛
- 大鼠实验性牙移动中配基门控阳离子通道P2X_3受体在牙髓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过程中配基门控阳离子通道P2X3受体在牙髓中表达变化,初步了解P2X3受体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35只)。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作为观察对象,获取不同时间点牙髓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加力后,牙髓中P2X3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即受力后1/6 d逐渐增加,3 d达到高峰,7 d后下降至加力前水平。结论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P2X3受体呈现有规律变化,推测P2X3受体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卢云杨秩华小川常新贵林王晟赖文莉
- 关键词:实验性牙移动牙髓P2X3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