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枭杰

作品数:59 被引量:375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5篇直肠
  • 32篇肠癌
  • 29篇肿瘤
  • 27篇直肠癌
  • 26篇肠肿瘤
  • 23篇直肠肿瘤
  • 20篇手术
  • 19篇切除
  • 17篇系膜
  • 16篇肠系膜
  • 14篇切除术
  • 14篇化疗
  • 13篇放化疗
  • 12篇结直肠
  • 11篇新辅助放化疗
  • 11篇直肠系膜
  • 11篇结肠
  • 11篇辅助放化疗
  • 10篇全直肠系膜
  • 9篇预后

机构

  • 59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9篇王枭杰
  • 47篇池畔
  • 35篇黄颖
  • 21篇黄胜辉
  • 19篇林惠铭
  • 18篇卢星榕
  • 15篇徐宗斌
  • 14篇孙艳武
  • 7篇蒋伟忠
  • 3篇陈致奋
  • 2篇官国先
  • 2篇江彩云
  • 2篇谢宇红
  • 1篇陈洁
  • 1篇王明星
  • 1篇谭晓冬
  • 1篇陈明宏
  • 1篇王敏
  • 1篇邹瞭南
  • 1篇刘鹏

传媒

  • 29篇中华胃肠外科...
  • 7篇中华消化外科...
  • 6篇结直肠肛门外...
  • 3篇中华结直肠疾...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6-基因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区域淋巴结完全退缩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筛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CRT)后区域淋巴结完全退缩(ypN-)的分子标志物,构建基于人丁神经网络(ANN)的CRT后ypN-的预测模型。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下载一组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芯片数据(GSE46862),包括69例直肠癌样本.共64例样本纳入研究。21例直肠癌CRT后ypN-设为ypN-组,43例直肠癌CRT后区域淋巴结阳性残留(ypN+)设为ypN+组。通过GCBI在线平台分析数据。比较直肠癌CRT后ypN-组与ypN+组的基因表达谱,寻找差异表达基因以筛选分子标志物。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排名前6名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模型构建。ANN预测模型构建采用SPSSModeler完成。按照7:3将总样本随机裂解成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运用训练样本进行ANN预测模型构建,用测试样本进行独立回代验证。观察指标:(1)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2)ANN预测模型分析结果。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分子标志物和ANN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1)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共筛选出50个差异表达基因。前6名的基因分别为IL6、AKRlBl、AREG、SELE、ROB01、CD274。(2)ANN预测模型分析结果:选择上述6个基因,构建ANN预测模型。该ANN为3层7-5-2结构。对ANN贡献最大的是IL6,之后分别为ROB01、AKRlBl、AREG、CD274、SELE。该模型的AUC为0.929。其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85.7%,预测训练样本的准确率为93.2%。当进行独立回代时,其预测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5.7%,预测独立测试样本的准确率为90.0%。结论基于多分子标志物(IL6、ROB01、AKRlBl、AREG、CD274、SELE)成功构建了CRT后ypN-的精准预测模型,稳定性好.可为直肠癌CRT后保直肠手术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王枭杰池畔余倩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孙艳武叶道雄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疗新辅助化疗区域淋巴结
局部切除±放化疗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关于长期预后的病例匹配分析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局部切除±放化疗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术后排粪功能和肿瘤学预后。材料和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研究,共纳入2009—2018年收治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35例患者接受经肛门局部切除术(LE)±放化疗。根据年龄、癌症分期和合并疾病对患者进行病例匹配分析,分为LE组和TME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排粪功能和肿瘤学预后。采用Kaplan-Meier Cox法分析肿瘤学预后,以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评估排粪功能。
王枭杰PACEVICIUS JPETRAUSKAS VPILIPAVICIUS L
关键词: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放化疗合并疾病长期预后
左半结直肠癌合并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的解剖学分型和腹腔镜手术
2023年
目的初步探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PDM)的解剖形态与分型,并探究应用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实施腹腔镜根治手术的995例左半结肠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4例(2.4%)合并PDM者回顾影像学资料和手术录像,观察降结肠及系膜分布形态,评估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并发症。根据解剖学形态特点,将PDM分型如下:0型为PDM合并中肠旋转不良或升结肠系膜旋转不良;1型为横结肠与降结肠移行处系膜未固定;2型为PDM降结肠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附近明显内移,其中不越过腹主动脉者为2A型,越过腹主动脉者为2B型;3型为降乙交界结肠系膜未固定,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以下明显内移。结果24例术中诊断左半结直肠癌合并PDM患者中,仅有9例(37.5%)术前影像被部分外科医师阅片时发现并诊断。全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为(63±9)岁。24例PDM分型如下:0型占4.2%(1/24);1型占8.3%(2/24);2A型和2B型分别占37.5%(9/24)和25.0%(6/24);3型占25.0%(6/24)。全组患者均存在结肠系膜自身粘连并行松解,20例(83.3%)存在结肠与回肠系膜粘连,12例(50.0%)游离脾曲。14例(58.3%)患者的肠系膜下动脉分支为全共干型。24例接受腹腔镜D3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22例(91.7%)保留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术中发现2例(8.3%)患者近切端结肠缺血,均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者,其中1例为近肛管型低位直肠癌,因术前肛门功能差行经括约肌间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例被迫行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全组手术时间(260±100)min,中位出血量为50(20~200)ml,No.253淋巴结中位清扫数目3(0~20)枚,仅1例(4.2%)发生No.253淋巴结转移。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4~2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4/24),术后均未发生肠缺血坏�
黄胜辉池畔黄颖王枭杰陈明宏孙艳武林惠铭蒋伟忠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中肠旋转不良腹腔镜手术
【评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中的尿道损伤和其他泌尿系统损伤:一项国际合作研究
2024年
目的明确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术中发生尿道损伤和其他泌尿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评估患者的预后。背景尿道损伤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在经腹入路术中尚未见尿道损伤的报道。低位直肠癌发展计划(Low 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 Program)taTME国际注册中心近来报告此类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为0.8%,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其真实发病率和损伤机制仍未知。方法对taTME并发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特征、术中细节、预后,以及术者在taTME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培训情况。从外科医师的角度出发,围绕尿道损伤的原因及如何避免损伤的策略进行探讨。结果在7年多的时间里,共32个手术组报告了taTME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病例,包括34例尿道损伤、2例输尿管损伤和3例膀胱损伤。其中,有20例损伤发生在各小组开展的前8例taTME实践中(“早期经验”),其余损伤发生在各小组开展的第12例至第101例taTME。泌尿系统损伤导致22%的中转开腹率和8%的非计划APR/Hartmann术手术率。中位随访27.6个月(范围3~85个月),尿道修复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尿道修复失败而需进行永久性尿路改道的概率为9%。在成功实现尿道修复的患者中,18%的患者出现持续性的排尿功能障碍。结论泌尿系统损伤导致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我们的调查表明,实施结构化的taTME培训和监管可能是减少外科医师早期taTME实践中的泌尿系统损伤的最好途径。“早期经验”后出现的泌尿系统损伤多与患者个体的复杂性有关,或可通过更严格的病例筛选来避免。
王枭杰
关键词:直肠切除术直肠癌尿道损伤泌尿系统损伤
右原始后腹膜在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中的解剖学观察和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对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手术过程中的右原始后腹膜走行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解剖观察,探讨该筋膜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1)回顾性收集2020年1—10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的17例行腹腔镜右半(扩大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非连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录像,从尾侧背侧入路和尾侧腹侧入路2个方向观察右原始后腹膜结构。(2)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手术的3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术后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和组织学研究。(3)纳入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5具腹部尸体标本,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从头侧入路和尾侧背侧入路进行解剖观察和组织学研究。组织学研究采用Masson染色进行观察。结果(1)手术录像观察结果:17例患者均可观察到典型的右原始后腹膜结构,该筋膜为升结肠后间隙与横结肠后胰十二指肠前间隙之间的刚性障碍,应锐性切断右原始后腹膜以使两间隙相沟通,以便避免误进入右半结肠系膜内。切断后的右原始后腹膜腹侧断端沿右半结肠系膜背侧面向外侧走行,背侧断端向尾侧覆盖十二指肠水平部,继续向下移行,覆盖Gerota筋膜表面向下走行。(2)解剖观察结果:对3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术后标本进行观察,见右半结肠系膜背侧面光滑完整,于十二指肠外侧缘对应区域可锚定并观察到右原始后腹膜的腹侧断端,断端呈半环形附着于右结肠系膜背侧面。组织切片并Masson染色观察,可见右原始后腹膜腹侧断端向头侧走行,与右结肠系膜背侧面紧密融合并卷曲,汇合点尾侧右半结肠系膜背侧面呈双叶结构。(3)尸体标本解剖所见:从5具腹部尸体标本观察到右原始后腹膜为薄层筋膜结构,是横结肠后胰十二指肠前间隙和升结肠后间隙之间的刚性障碍。分别选
王枭杰郑志芳池畔黄颖
关键词:右半结肠
膜解剖——推动精准腔镜与机器人结直肠外科的动力被引量:22
2019年
微创外科的发展近20年来,经历了器官切除、以血管为中心的根治性器官切除和基于膜解剖的功能性根治性器官切除3个发展阶段。随着高清腹腔镜的推广,外科医师逐渐观察到开放手术中无法肉眼识别的膜间隙和膜结构。膜解剖的兴起与发展,让我们不断地发现以往未曾认识到的膜间隙与膜结构。受龚建平教授膜解剖理念的启发,笔者通过腔镜与机器人的高清视野,结合临床实践,对基于膜解剖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进行了系统化的观察和阐述,对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手术的膜解剖结构、膜间隙进行了探索,并通过反复的外科操作与实践验证,对膜解剖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小肠与升结肠系膜间隙"、"横结肠系膜根"与"TME终点线"等膜解剖结构。该套理论可促进"微出血"或"无血"微创结直肠外科手术的稳定开展。
池畔王枭杰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微创外科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直肠系膜分离终点线的发现和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直肠系膜的分离终点线,提出“终点线”的概念,以利于中低位直肠癌术中直肠系膜的游离操作。方法对8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术后标本(直肠癌下缘距肛缘5~6cm)和7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术后标本(直肠癌下缘距肛缘〈5cm)的直肠末端系膜的大体解剖进行观察;复习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就治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的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MRI的T2加权像影像学资料和手术录像资料,对不同手术方式(机器人或高清腹腔镜)和不同手术解剖器械(超声刀或电钩)下直肠末端系膜终点线解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探讨直肠系膜的分离终点线所在。结果在LAR术后大体标本上,发现肛提肌裂孔水平以下的直肠壁无直肠系膜附着;APR大体标本解剖发现。肛提肌裂孔是直肠系膜的最末端附着缘,且在该水平直肠系膜仅2mm厚。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影像学形态观察发现,直肠系膜组织越接近肛提肌裂孔水平。其高信号系膜影逐渐减弱至消失;高清腹腔镜和机器人术中观察发现,围绕盆底肛提肌裂孔出现了一个由盆筋膜围绕而成的白色线状结构,由此设定为TME的“终点线”。手术录像的“终点线”总体显露概率为45.4%(49/108),其中腹腔镜“终点线”显露概率为39.7%(31/78),机器人则为60.0%(18/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手术器械中的超声刀暴露“终点线”的概率为55.4%(41/74),明显优于电钩的23.5%(8/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腹腔镜技术结合超声刀术中“终点线”暴露概率为52.3%(23/44)。结论环绕肛提肌裂孔周围的白色筋膜样组织为TME的分离“终点线”。使用超声刀可以保证TME的手术质量。
池畔王枭杰官国先林惠铭黄颖蒋伟忠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机器人
构建6-基因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区域淋巴结完全退缩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王枭杰池畔
左原始后腹膜的解剖观察及其在术中左结肠后间隙分离时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左结肠后间隙分离时左原始后腹膜的走行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解剖观察。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8年1—12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完整脾曲结肠游离)的35例非连续患者的手术录像,对录像中的左结肠后间隙分离过程进行观察,对同期科室数码数据库的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照片进行分析;(2)前瞻性纳入该科室2020年6月手术的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观察;(3)纳入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5具腹部尸体标本,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进行解剖观察,并选取腹部尸体标本中3个未分离区域,即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含肾组织)进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1)35例手术录像观察结果:从外侧入路或中央入路分离左结肠后间隙时,有27例(77.1%)可观察到明显的"错层现象"和典型的左原始后腹膜结构,其表现为一层内外侧入路之间的筋膜屏障,为一层致密半透明结缔组织筋膜,脾曲结肠完全游离后见左原始后腹膜断端向头侧延续。(2)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解剖观察结果:取左结肠系膜的标本背侧面进行观察,可见左原始后腹膜断缘,断缘外侧为裸露的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向下移行为直肠固有筋膜。(3)5具腹部尸体标本解剖所见:分别经外侧入路和中央入路分离左结肠后间隙,遭遇筋膜屏障,其本质为左原始后腹膜与Gerota筋膜;从尸体标本横断面观察,并继续解剖左原始后腹膜,发现从外向内,可进一步将左原始后腹膜从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剥离下来,而从内向外则无法进一步剥离。(4)组织学验证结果:IMA主干区域未见明显筋膜结构,仅在其外侧观察到被肠系膜下丛左侧束反复穿经的Gerota筋膜;内侧区域含4层筋膜结构,分别为左半结肠系膜腹侧叶、左半结肠系�
王枭杰郑志芳池畔黄颖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手术
横结肠癌根治术应用膜解剖被引量:1
2022年
横结肠癌发病率低,手术难度大。该术式涉及的解剖学特征与要点包括:其一,横结肠的血管支配复杂、变异多,应沿着横结肠供血血管根部结扎,进行D3站淋巴结清扫。目前结肠中动脉(MCA)根部淋巴结(223组淋巴结)是公认的横结肠癌D3站淋巴结。此外,当右结肠动脉(RCA)存在时,仍应于RCA根部进行结扎。应熟悉横结肠的供血血管变异,特别是MCA、副结肠中动脉(aMCA)、RCA和Henle干的解剖特征,同时注意保护空肠静脉(JV)和肠系膜下静脉(IMV)。其二,横结肠位处胚胎发育时原肠旋转的中心,膜解剖原理复杂。为保证无张力吻合,常需同时游离脾曲与肝曲结肠。理解横结肠的胚胎发育过程和横结肠系膜根结构,有助于完成高效的“三路包抄”脾曲游离。其三,幽门下区结构本质上由胚胎时横结肠系膜、胃系膜和十二指肠系膜相交汇形成,拓扑结构混乱。针对T3~T4期的进展期横结肠癌,仍应行网膜弓淋巴结清扫,而T1~T2期患者可不清扫,理解幽门下区局部解剖关系和胃系膜横结肠系膜间隙等膜解剖结构有助于该区域分离。
王枭杰黄颖
关键词:结肠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