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树云

作品数:66 被引量:48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通气
  • 12篇重症
  • 10篇机械通气
  • 10篇病房
  • 9篇监护
  • 8篇重症监护
  • 8篇综合征
  • 8篇肺炎
  • 7篇慢性
  • 6篇氧疗
  • 6篇真菌感染
  • 6篇皮质激素
  • 6篇阻塞性
  • 6篇哮喘
  • 6篇窘迫综合征
  • 6篇呼吸窘迫
  • 6篇呼吸窘迫综合...
  • 6篇激素
  • 5篇中价值
  • 5篇糖皮质

机构

  • 35篇上海第二医科...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市第八人...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5篇王树云
  • 18篇谢伟
  • 17篇宋志芳
  • 15篇单慧敏
  • 15篇殷娜
  • 13篇张悦
  • 12篇郭晓红
  • 9篇潘曙明
  • 9篇吴增斌
  • 7篇李文华
  • 6篇葛勤敏
  • 6篇蔡映云
  • 6篇谢伟霖
  • 6篇陈列彬
  • 5篇徐雯
  • 5篇潘祝平
  • 5篇罗勇
  • 5篇顾茵
  • 4篇戴月芬
  • 4篇李文华

传媒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5篇上海医学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内科急危重症...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6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伤——挤压综合症的诊治体会
<正>挤压综合症是指肢体长时间遭受压迫后使肌肉组织坏死,分解释放代谢产物及有毒物质,如肌红蛋白等引起肾功能受损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一组临床表现。本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长期在废墟下被埋数小时至数...
王树云
文献传递
血浆置换在急诊危重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急诊危重病患者中血浆置换(PE)的应用及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3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病例,观察和比较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26.9±18.9)d,脓毒症组ICU住院时间短于非脓毒症组(P<0.01),平均病死率为46%,脓毒症组病死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E治疗后,血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得到改善(P<0.05)。结论:PE可以作为急诊不同病种危重病患者尤其是脓毒症的辅助疗法。
葛勤敏边帆潘曙明王树云
关键词:血液净化血浆置换急诊危重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二年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8
2001年
目的 观察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6 1例缓解期COPD低氧血症患者 ,分为氧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1例。治疗前、1年后及 2年后分别测定肺功能 ,周围血象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理情绪评分及生命质量 (QOL)评分。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 ,此外 ,氧疗组用双侧鼻导管家庭氧疗 ,氧流量 (0 5~ 2 5 )L min ,每日吸氧时间至少 15h。结果  2年后氧疗组死亡 13例 ,病死率 43% ,对照组死亡 11例 ,病死率 35 % (P >0 0 5 )。氧疗组在 1年后和 2年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与试验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 1年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与试验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而 2年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高于试验前(P <0 0 5 )。氧疗组在 1年后和 2年后心电图的RV1+SV5与试验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 1年后和 2年后心电图的RV1+SV5均高于试验前 (P <0 0 5 ) ,2年后高于 1年后 (P <0 0 5 )。超声心动图显示氧疗组患者 1年后和 2年后的肺动脉平均压 (mPAP)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2年后亦低于 1年后 (P <0 0 5 ) ,2年后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内径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5 )。对照组患者 1年后和 2年后的右心室内径、右心室流出道大于治疗前 (P
邓星奇蔡映云方宗君秦兴国罗艳蓉王树云莫和凤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氧疗低氧血症氧疗疗效观察
人工通气在非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评价人工气道建立和有效通气在非心脏疾患引起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真正价值 ,分析与总结有效人工通气与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之间关系 ,探讨对这类患者采取CPCR的抢救步骤和时机 ,为临床采取切实有效CPCR步骤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停止行CPCR患者 2 6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心肺复苏(CP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CAB组 (12例 / 12例次 )和ABC组 (14例 / 18例次 )。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为 <5min、5~ 10min、>10min组 ;ABC组中 ,部分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以前 ,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和接受有效通气治疗 ,一旦心搏骤停发生后 ,在AB措施已经存在条件下进行心脏复苏。统计与计算各组复苏成功率(% ) ,χ2 检验各组差异显著性。结果 CAB组患者接受C -AB间隔时间不等 ,Ⅰ、Ⅱ期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但Ⅲ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P <0 0 5 )。ABC组Ⅲ期复苏成功率分别为 83 3% (15 / 18)、77 7% (14 / 18)、6 6 7% (12 / 18) ,与CAB组总体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虽然CAB对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也是可取的CPCR抢救步骤 ,但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 ,尤其当 5min内?
郭晓红宋志芳潘祝平王树云顾茵谢伟霖张悦殷娜朱云琳单慧敏李文华谢伟陈列彬
关键词:心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有效通气
发热、气促伴意识障碍
2014年
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发热3d,气促1d”于2013年2月23日入院。人院前3d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出现发热,体温未测量,未就诊。于入院前1d出现神志模糊、气促,伴咳嗽、咳痰,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给予积极补液、抗感染(莫西沙星)、气管切开处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最高血压160/90mmHg(1mmHg=0.133kPa),平日服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情况不详。6年前因“喉癌”在外院行喉癌切除术,术后气管切开、局部放疗数次,气管切开后长期使用金属套管。2型糖尿病病史6年,平日口服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但血糖控制差。吸烟史10余年,少量饮酒。
葛勤敏费悦边帆王树云
关键词:发热气促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切开处喉癌切除术血压控制情况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施 CPCR过程中采取的 A、B、C顺序及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 (<5分钟、5~ 10分钟和 >10分钟 )所分组的各期复苏成功率。结果 :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C组 (11例32例次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均 <0 .0 1) ;CAB组 (2 4例 )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同 ,<5分钟组各期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 >5分钟组 (P<0 .0 5或 P<0 .0 1) ;AB组(3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6 6 .7%,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33.3%,均显著高于 CAB组 (P均 <0 .0 1)。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ABC组各期复苏成功率与 CAB组总体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一、二期复苏成功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三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10分钟组明显低于 <10分钟组 (P均 <0 .0 1)。结论 :CAB可能是各种原因致心搏骤停患者 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5分钟可能是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的极限。
宋志芳郭晓红潘祝平王树云顾茵朱赟琳谢伟殷娜谢伟霖张悦单慧敏陈列彬李文华
关键词:心搏骤停人工气道通气心脏复苏
血液灌流对急性毒物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急性中毒患者第一次行HP前后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数值及观察临床出血情况.结果:HP治疗1小时后的血小板数值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P<0.05),凝血指...
吴增斌王树云陈凉张征郑晨赵洁徐雯潘曙明
关键词:急性毒物中毒血液灌流凝血功能
文献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谢伟葛晓利王树云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王树云戴月芬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药敏试验
绿脓杆菌下呼吸道感染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为了解我院呼吸科绿脓杆菌(PA)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我们对我院呼吸科病房和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拟诊为绿脓杆菌肺部感染的24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在呼吸科病房住院的诊断为PA感染24例,男性...
王树云戴月芬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绿脓杆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