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曙光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藏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低渗透油藏开...
  • 1篇地质
  • 1篇油藏地质
  • 1篇油藏开发
  • 1篇油厂
  • 1篇油田
  • 1篇剩余油
  • 1篇注水
  • 1篇注水开发
  • 1篇乐安油田
  • 1篇非均质
  • 1篇非均质性
  • 1篇采收率
  • 1篇采油
  • 1篇采油厂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田曙光
  • 1篇李梅
  • 1篇张会渤
  • 1篇周承诗
  • 1篇高海凤
  • 1篇凡玉梅
  • 1篇刘中伟
  • 1篇焦红岩
  • 1篇刘雪青
  • 1篇肖凤英

传媒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2005年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5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细分流动单元技术在油藏“三高”开发后期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流动单元(又称储层流动单元)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形成的一种储层描述技术,它为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油藏二次采油后期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梁11断块丰富的静、动态资料,以密井网条件下的精细储层描述和构造研究为基础,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及非均质性和水淹特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储层物性与表征储层渗流特征的参数FZI之间的关系式,由此将该区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类流动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认为Ⅲ、Ⅳ类流动单元在高含水后期的油藏开发中,水淹程度较轻,容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由此可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田曙光
关键词:非均质性剩余油采收率
现河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及对策
本文从现河地区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入手,对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储量控制状况、地层能量保持状况、注水开发效果以及工艺配套适应性等进行了系统的评价,从中总结出影响现河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一是注采井距不合理,井间有效...
焦红岩凡玉梅刘中伟高海凤田曙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油藏地质注水开发
文献传递
乐南评价区汽驱开采特征分析及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03年
李梅刘雪青张会渤周承诗田曙光肖凤英
关键词:乐安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