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丽君

作品数:32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裴正学教授
  • 9篇中医
  • 6篇中医药
  • 5篇中西医
  • 5篇中西医结合
  • 5篇慢性
  • 4篇医经
  • 4篇医药
  • 4篇原花青素
  • 4篇再灌注
  • 4篇缺血
  • 4篇名医
  • 4篇名医经验
  • 4篇花青素
  • 3篇咽炎
  • 3篇验案
  • 3篇医师
  • 3篇医药发展
  • 3篇视网膜
  • 3篇中医药发展

机构

  • 3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作者

  • 32篇白丽君
  • 9篇梁恬
  • 5篇张花治
  • 4篇刘莹
  • 4篇颉瑞萍
  • 4篇刘翔毅
  • 3篇陈光艳
  • 2篇王鑫
  • 2篇梁曦
  • 1篇曹水清
  • 1篇王芳
  • 1篇郭亚芸
  • 1篇汝亚琴
  • 1篇陈正君
  • 1篇张玲玲
  • 1篇梁曦
  • 1篇张静
  • 1篇陈光艳
  • 1篇何健
  • 1篇王芳

传媒

  • 5篇新中医
  • 5篇中医临床研究
  • 4篇甘肃中医学院...
  • 2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甘肃中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医眼耳鼻喉...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庆祝中国中医...
  • 1篇第三届中国中...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5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裴正学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MDS经验被引量:10
2010年
以裴正学教授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16字方针作为指导思想;以扶正固本,健脾补肾为治疗大法,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疗效显著。
梁曦王芳白丽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喉源性咳嗽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止嗽散,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对喉源性咳嗽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止嗽散加味疗法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疗效确切。
刘翔毅白丽君白丽君张静婧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止嗽散生活质量疗效
裴正学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被引量:2
2006年
白丽君梁恬
关键词:名医经验
探讨近十年来黄芪多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中医治病利用中药对疾病的致病本质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芪为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药怎样通过对人体的干预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黄芪是经过先辈们的考验留下来的一味药材,经过几千年的经验总结,黄芪具有补脾肺之气、升阳举陷、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在各个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研究者及学者为了解其治愈疾病的奥秘,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黄芪进行了研究及提取有效成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黄芪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代谢、强降压、保肝等药理作用,其有效成分包括黄芪总苷、黄芪甲苷,其中能力突出的有效成分就是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APS是在豆科植物黄芪中提取的水溶性杂多糖,根据黄芪的主治功效,阅读大量文献发现其主要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于肿瘤及免疫力下降而引发的疾病,急需在医疗中有重大的突破。文章将阐述近十年来APS的作用机制及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马文玲白丽君
关键词:黄芪多糖
裴正学治疗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咽炎经验介绍被引量:2
2020年
裴正学(1938-),甘肃省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甘肃省首批名中医。裴教授学贯中西,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十六字方针——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1]。裴教授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造诣。现将裴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胡睿蒋晓静王鑫白丽君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慢性咽炎名医经验
裴正学教授治疗垂体瘤验案3则被引量:2
2015年
裴正学教授是甘肃省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裴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成为裴教授之硕士研究生,侍诊于前,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垂体瘤的验案3则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脑垂体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12%,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病理上可分为嗜酸、嗜碱、嫌色及混合腺瘤,
白丽君王鑫何健
关键词:垂体瘤医案
鼻黏膜上皮屏障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变应性鼻炎(AR)是易感人群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辅助型T细胞2(Th2)类型为主的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属于Ⅰ型超敏反应。AR的发生主要涉及变应原、上皮和免疫细胞,相关的发病机制包括对气道的氧化应激、激发黏膜炎症、结构重塑和致敏风险增加。本文对鼻黏膜上皮的结构与功能、紧密连接、鼻黏膜上皮屏障的功能异常及与变应原的关系进行概述,并以鼻黏膜上皮屏障为靶点提出治疗展望。
罗芬白丽君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变应原
基于TBL模式的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教学探索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以团队学习为基础(T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授课程为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选取中西医结合2013级本科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T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选取同一专业2014级本科65名学生作为对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均由相同教师授课,课时一致。课程过程中有平时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核,期末考核采取统一试卷进行,比较两组学生平时与期末考核成绩。同时采取自拟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总体评价。结果TBL教学组平时考核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TBL教学组学生对教学的总体评价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课堂参与度、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刘翔毅白丽君刘莹张花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满意度教学效果
原花青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结构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PC)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后视网膜结构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所有大鼠随机分为5组。于造模前2周PC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300 mg/kg剂量灌胃PC混悬液,丹参组予丹参颗粒溶液0.09 g/kg剂量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造模后各组仍继续按原方案给药,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缺血再灌注6、24、48、72 h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点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时点视网膜的超微结构。结果 NF-κB在缺血再灌注6 h后开始表达,24 h表达最强,然后逐渐下降。PC低、高剂量组及丹参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同期NF-κB的表达(P<0.01)。PC高剂量组NF-κB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电镜下可见48 h模型组视网膜各层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程度明显重于6、24 h。模型组神经节细胞层见部分神经节细胞胞质内细胞器溶解、消失,细胞核固缩,异染色质增多,染色质边集;丹参组及PC低剂量组神经节细胞胞质内细胞器肿胀;PC高剂量组神经节细胞层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PC对大鼠RIR损伤中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RIR损伤有保护作用。
刘莹张花治白丽君颉瑞萍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原花青素核转录因子-ΚB视网膜
裴正学教授治疗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经验被引量:2
2018年
垂体微腺瘤系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西药对该病疗效确切,但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出现"反弹"现象。裴老以西医诊断为前提,中医辨证为依据,扶正固本为大法,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现举病案2例,以示裴正学教授对垂体微腺瘤的辨治思路。
杨亚伟孙雯婷白丽君王鑫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名医经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