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广强

作品数:40 被引量:41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18篇社会学
  • 15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社会
  • 7篇阶层
  • 5篇阶级
  • 4篇政治
  • 4篇政治取向
  • 4篇实证
  • 3篇语言
  • 3篇中产阶层
  • 3篇实证分析
  • 3篇农村
  • 3篇青年
  • 3篇鲁西北
  • 3篇公平
  • 2篇代际流动
  • 2篇调查数据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政府
  • 2篇政府工作
  • 2篇中国综合社会...
  • 2篇人力资本

机构

  • 25篇中央民族大学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7篇秦广强
  • 5篇李路路
  • 2篇陈建伟
  • 2篇张娟娟
  • 1篇魏钦恭
  • 1篇陈志光
  • 1篇张雨红
  • 1篇李亚雄
  • 1篇唐丽娜

传媒

  • 3篇社会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青年研究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社会学评论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调研世界
  • 1篇青年探索
  • 1篇理论导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长江论坛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8
  • 4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阶层地位、法律意识与民间纠纷解决——基于六省市“法律与农村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利用全国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村居民纠纷解决方式的客观阶层地位因素以及权威认同、法律意识等主观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高、关系网络资源丰富的个体更倾向于借助第三方力量解决纠纷;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对个体选择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并没有显著影响;个体选择司法途径有较强的工具主义色彩;另外,纠纷解决策略因纠纷类型的不同而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秦广强
关键词:纠纷解决阶层地位法律意识纠纷类型
中国城乡困难人群的社会心态与社会参与——基于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本文结合2017年"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城乡贫困人群的社会心态、人际交往与公共参与状况。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城乡困难人群存在负面和消极社会心态(如自卑、无望感、沮丧焦虑等),经济状况越差者,其消极心态越趋明显;困难群体的交往意愿较为强烈,行动上并未呈现出显著的交际封闭和自我关系隔离;困难群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活动的热情整体不高,且行动与意愿之间有一定距离,尤其是流动人口因受制于户籍及空间距离,参与基层选举的比例相对偏低。影响因素上,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党员身份、就业与经济状况、城乡分割等造成了他们在社会心态、交往和参与等方面的分化与差异。对于困难人群受到负面情绪侵扰、公共事务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从促进就业,加强情感关怀和组织动员,强化社区社会工作,创新社区活动载体,构筑社会安全阀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秦广强江治强
关键词:ORDEREDLOGISTIC回归
收入差距与公平认知——现阶段北京市民的“分配公平观”及其区域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结合历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揭示了现阶段北京市民感知的收入差距程度及其公平性认知状况,并展开了横向区域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民众当前感受到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于他们能够接受和容忍的程度,且普遍认为社会上层与下层群体的收入及其差距有失公平。经由推算得出的主观基尼系数显示,北京民众感知的贫富差距程度在全国各省份中居于前列。个体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方面的不平等归因、流动上升预期等因素对其公平感有显著影响。
秦广强
关键词:北京市民收入差距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科研人员项目资源获得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结合全国范围内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以多层线性模型(HLM)为分析工具,考察了个体和单位两个层次的因素对科研人员获取项目资源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在项目资源获得数量上的总体差异,既受性别、教育程度、职称、权力、私人关系等个体特征的影响,也有相当部分差异可以归因于单位类型、科研实力、单位规模等组织属性,后者所能解释的方差比例占到了近五分之一。单位属性既直接影响了不同科研机构的平均项目资源量,也结构性地调整了不同单位内个体特征对于项目资源获得的影响效应。对科研人员项目资源获得及相关的资源分配不平等等问题的探讨,需要重视对结构性、制度性因素(如单位属性)的把握和认识。
秦广强魏钦恭
关键词:资源获得多层线性模型
权力研究的后现代转向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传统社会学视野下关于权力研究的两大理论流派: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利益—冲突"模式和以韦伯为代表的"权威—合法"模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以福柯、布迪厄等为代表的后现代社会学家对传统权力理论的批判及立足后现代社会所提出的新权力观,同时,文章对这一后现代转向的特点和理论意义进行了讨论。
秦广强张雨红
关键词:权力后现代福柯布迪厄
权威阶层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状况和组织权威的分析被引量:32
2012年
本文属于阶层分类体系或图式的基础性研究。主要针对分层的经验研究中存在的如下不足:权力很少成为直接使用的变量,或者缺乏一致的测量方法来检验权力分配的假定,因而很少从经验上描述社会权力的结构特征等。本文以权力—支配关系作为阶层分析的基本维度,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城市数据,基于对工作状况和组织权威关系的直接测量,构建起一个权威阶层体系;并通过对该体系外衍变量的分析,揭示了各种社会位置的权力—支配关系本质。在此基础上,继而从社会经济状况、雇佣状况、主观阶层地位认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对权威阶层分类图式的经验建构效度进行了检验。
李路路秦广强陈建伟
关键词:阶层分析工作状况
“类聚群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多维政治取向
2019年
中产阶层总体上处于基本社会阶级关系之外,在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们性格特征和社会功能的中间性、多面性,甚至是摇摆性。这是因为,他们既在社会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位置和利益,又因嵌入社会上层和下层关系而呈现多面性。随着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其功能又可能会发生女亶变和演进。与之相比,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伴随着改革以来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而迅速成长,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秦广强张美玲
关键词:中产阶层政治取向社会结构市场化进程阶级关系性格特征
2000年以来我国女性人口迁移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06年
近年来中国女性人口迁移得到了大发展,女性人口迁移已成为中国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研究,是有意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对2000年以来国内主要人口学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检索分析,对学术界在女性人口迁移现状、动因、在迁移地适应状况、对城市化影响、自身生存及生活价值观念转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研究的特点、不足及建议。
秦广强张娟娟
群际差异视角下的政府工作满意度研究:2005年与2015年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本文利用21世纪以来相隔十年的两个时点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CGSS2015)数据,检验了社会经济地位、文化与传媒接触、政治观念、生活感受等微观群际差异因素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效应变化。结果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民众的政府工作满意度在各维度上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政府的各项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其中公共安全领域的满意度最高,民生保障次之,而公平公正满意度略低。影响因素上,十年间体制外新社会阶层的政府满意度有转低趋向,高收入、高教育水平及互联网接触频繁者更具批判意识,满意度相对更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这部分群体身上率先体现出来;生活感受因素影响显著,那些生活幸福指数较高,自我收入合理性评价较高以及有上升流动经历者,政府满意评价更高。Shapely值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感受因素在两个年份均具有最高比例的解释贡献度,而互联网接触的贡献度在十年间经历快速提升。今后应在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持续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保障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等方面着力,不断提升民众的政府满意程度。
秦广强
“类聚群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多维政治取向被引量:16
2019年
本文结合体制分割和市场状况两大维度,划分出五种中产阶层基本类型,并利用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和潜类模型、多元对应分析技术,从政治关注、政治效能、政治信任、意见表达、集体行动五个关联性维度考察中产阶层的多维政治取向。结果显示,体制内两类中产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再分配体制的特征,政治取向明显保守稳健;处于"高经济地位"和"低政治地位"的地位相悖位置的体制外新中产阶层(新社会阶层)展现了偏激进的政治取向;处于体制和市场"双重弱势"地位的体制外边缘中产和"老中产"则兼具政治激进和冷漠的复杂二重性,且这种二重性主要沿着年龄、市场机会和生活状况被分割开来。体制外的中产阶层构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应在阶层整合、利益整合和畅通上升流动渠道等方面着力,培育并壮大中产阶层,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秦广强张美玲
关键词:中产阶层政治取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