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必武
- 作品数:1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医学院校学分制模式探微
- 1994年
- 程必武
-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分制教学模式
- 台湾中医学位课程结构探析
- 1995年
- 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是台湾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中医学位教育体制:中医学士——硕士——博士。该院经长期的办学实践,现已初步建立了独具台湾地区特色的中医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并为本岛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就台湾中医学位课程结构略作探析,现分述如下:
- 程必武
- 关键词:课程结构
- 台湾中医药管理模式窥探
- 1997年
- 台湾中医药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为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该署下设中医药委员会、医政处、药政处、药物食品检验局等。其主要职能1.协同行政院、立法院制定或修订本岛重大的卫生政策和法规。如《医师法》、《药师法》、《医疗法》等,并付诸推行、实施;2.策划本岛医药发展战略。如制定中西医一元化、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之长远目标,订定短、中、长期行政配套措施等;3.对本地区的医政、药政实行宏观管理。如医院建制的审核,医师、药师资格证书的颁发,
- 程必武
- 开展医教研协作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2000年
- 随着教育与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重新寻求学院与医院间新的合作形式——医教研协作临床教学模式.通过协作实践,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和医疗实践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全面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课题中标率和医疗水平.
- 陈杨荣方群严文锦程必武黄应清周小玲
- 关键词:教研求学教育临床教学质量
- 全文增补中
- 台湾中医药管理模式窥探
- 台湾中医药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为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该署下设中医药委员会、医政处、药政处、药物食品检验局等。其主要职能:1.协同"行政院"、立法院制定或修订本岛重大的卫生政策和法规。如(医师法)、(药师法》、《医疗法)等...
- 程必武
- 文献传递
- 建构医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被引量:4
- 1999年
-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教育信息化社会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里的广泛应用,给医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带来了全新的内涵。教学质量也将因此而发生质的飞跃。笔者认为,建立医学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培养和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医学人才,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简述如下。
- 程必武
-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
- 台湾中医高等教育评述
- 1993年
- 1914年,自教育当局将中国医学剔除于大学医药学课程之外,中医教育付之阙如。国民党政府迁台初始,台湾中医教育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才培养主要以祖传、师承和自学成才等传统方式来实现,没有系统正规的科班学历教育。中医师产生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台湾考选部举办的中医师检、物考试,大部分应试者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而严格的考试制度(通过率只3~4%)使通过考试者寥寥无几,中医师屈指可数,中医队伍发展十分缓慢。 1956年,台湾教育部迫于来自各方的申愿与请求,由台湾立法院通过了设置中医学院及中医药研究机构的议案。后经台湾中医药界同仁的多方努力,于1958年在台中创办了至今台湾唯一的一所中医药高等学府——私立中国医药学院。
- 程必武
- 关键词:中医高等教育
- 涉台中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 随着世界"中医药"的兴起和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医教育已成为两岸中医界同仁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许多台湾学子前来大陆学习中医。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台生的需求。对此,涉台中...
- 程必武
- 文献传递
- 涉台中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 1997年
- 随着世界“中医药”的兴起和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医教育已成为两岸中医界同仁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许多台湾学子前来大陆学习中医。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台生的需求。对此,涉台中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基本思路:“宽进严出”,建立“教、考、用”一体化的中医教育模式。现分述如下: 改革招生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大陆就读中医的台生约300~400人。
- 程必武
- 关键词:中医教育招生制度课程结构
- 台湾中药专业人才教育简况
- 台湾中药专业人才教育起步较晚。以中国医药学院为例,该院建院初期即设有药学系,因该系以培养西药师为主,故在课程结构中,中药课程设置甚少,中药专业人才教育空白。对此,台湾教育部、卫生署、考试院于1987年联合成立了"中医药教...
- 程必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