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瑞雪

作品数:21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蛋白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细胞癌
  • 6篇肝细胞
  • 6篇肝细胞癌
  • 5篇免疫
  • 5篇基因
  • 5篇癌旁
  • 4篇蛋白表达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组化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P53蛋白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端粒酶活性
  • 3篇组化研究
  • 3篇免疫组化研究

机构

  • 2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安徽省淮南卫...

作者

  • 21篇程瑞雪
  • 11篇冯德云
  • 7篇郑晖
  • 5篇颜亚晖
  • 5篇蒋海鹰
  • 5篇沈明
  • 4篇梁英锐
  • 2篇文继舫
  • 2篇傅春燕
  • 2篇李景和
  • 1篇易新元
  • 1篇肖健云
  • 1篇郑辉
  • 1篇周士珍
  • 1篇金鸥
  • 1篇罗育林
  • 1篇周金春
  • 1篇曾宪芳
  • 1篇赵玲玲
  • 1篇陶正德

传媒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癌症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基层医学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4篇2000
  • 7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53功能调节的新进展被引量:10
2000年
p53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p53的磷酸化和 或乙酰化可直接影响p53的稳定性及活性 ,多种蛋白包括癌基因蛋白 (如Mdm2 ,p3 3 ING1,E1a ,c Myc等 )亦通过不同途径影响p53的功能。了解p53功能的调节将助于进一步认识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罗育林程瑞雪
关键词:P53磷酸化乙酰化癌基因蛋白
79例小儿尸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9例小儿尸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诊断作对照分析。结果显示:14例误诊,误诊率为1772%;在~28d,~5岁,~10岁和~14岁4个小儿年龄组中,新生儿组误诊率为296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且日龄越小误诊率越高;呼吸系统疾病是误诊的主要病种,占4286%;而年长儿的2例误诊均为结核病。提示对新生儿疾病诊断时,要详细了解围生期情况,积极寻找原发病;结核病对儿童的致命威胁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赵玲玲杨宇嘉程瑞雪
关键词:误诊儿童尸检病理诊断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探讨bcl2 和p53 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与 H C C 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端粒酶原位标记法显示端粒酶活性,采用 S P 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 和p53 蛋白。结果:端粒酶在 H C C 中的阳性率(917 % ) 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583 % )( P< 005) ,端粒酶活性强度与 H C C 分化程度无关( P> 005) ;癌组织中bcl2 和p53 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 P< 001) ; H C C 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程度随bcl2 蛋白表达增强而升高,并呈明显正相关,但与p53 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cl2 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bcl2 蛋白过度表达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肝细胞恶性转化导致 H C C 发生,而p53 基因突变可能对端粒酶的激活无直接影响。
冯德云郑晖程瑞雪傅春燕
关键词:端粒酶肝细胞癌BCL-2蛋白P53蛋白
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和低分化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对比研究
1999年
目的:探讨鼻咽泡状核细胞癌(VNCC)和低分化鳞癌(PDSC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性。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技术,检测VNCC和PDSCC癌组织中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ISLE)方法检测癌细胞凋亡,并对其预后和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VNCC的ISEL和PCNA染色强度指数(SI)明显高于PDSCC;②VNCC的CerbB2、EGFRmRNA和CerbB2蛋白表达与PDSCC无明显差别;③VNCC的5年生存率比PDSCC高。结论:与PDSCC比较,VNCC是一种生长增殖活跃、分化程度更低,但有较好预后趋向的一种癌型。
金鸥沈明程瑞雪
关键词:鼻咽肿瘤生物学行为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研究与临床观察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17例恶性黑色素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进行HMB45,S-100、Vimentin、CEA、Keratin抗体联合标记,所有病例分别采用手术、手术加放疗、手术加放疗和化疗进行治疗。结果:HMB45阳性率17/17,S-10015/17,Virmentin8/17,而CEA、Keratin均为阴性。随访13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1%。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HMB45为恶性黑色素瘤特异性标记物;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提高本病生存率。
张欣周建华肖健云程瑞雪蒋海鹰
关键词:黑色素瘤鼻腔肿瘤鼻窦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肝细胞癌组织中丙型肝炎NS_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的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HCVNS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CVNS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62%)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83%),P<0025。癌组织中其表达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相关性(P<0025)。P5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7%),P<0025;癌细胞分化愈差,表达愈强(P<005);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HCVNS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5),而癌旁肝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HCVNS3蛋白阳性患者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CVNS3阴性病例,P<005。结论HCVNS3蛋白可能是在肝细胞转化早期通过内源性机制间接作用于P53基因使其突变导致肝细胞癌变。
冯德云郑晖颜亚晖程瑞雪
关键词:癌基因丙型肝炎NS3蛋白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利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142例乙型肝炎活检肝组织进行丁型肝炎病毒RNA及其抗原的定位研究。28/142例丁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其中慢性重症型6例;慢性活动性17例;慢性持续性5例。慢性活动性乙肝重叠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组发生早期肝硬变的比例明显高于无重叠感染组(P<0.05)。28例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组织19例HBcAg阳性,并以核浆型为主,提示活动性HBV复制与HDV感染的正相关性,两者相加作用导致肝损害加重并加速发展为肝纤维化。HDVRNA在肝细胞内大量蓄积,HDAg在碎屑状坏死边缘肝细胞或气球样变肝细胞内呈浆膜型分布,提示HDV直接细胞毒在丁型肝炎发病学中的作用。
程瑞雪冯德云梁英锐蒋海鹰
关键词:丁型肝炎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一种简便快捷的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被引量:2
1999年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并以本身RNA为模板催化端粒的合成和延伸〔1〕。在体细胞中除成人生殖细胞、胚胎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外,绝大多数正常体细胞该酶呈失活状态,而大多数癌细胞和永生化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目前认为端粒酶激活与肿瘤...
冯德云郑辉程瑞雪沈明
关键词:肿瘤冰冻切片端粒酶活性
头颈部脂肪肉瘤——附5例报告
1993年
脂肪肉瘤系好发于腹膜后及外周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于头颈部者十分罕见。我院1975~1986年共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 5例均为男性,年龄10个月~53岁,其中36岁以上者4例,病程1个月~2年不等,发生于颈部3例,上颌窦及口咽、喉咽侧后间隙各1例。主要症状为颈部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面颊部肿胀隆起,咽部不适,吞咽梗阻感及睡眠打鼾。全部病例皆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粘液性脂肪肉瘤术后辅以放疗。肉眼所见。
黄怀荣陶正德程瑞雪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脂肪肉瘤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查被引量:5
1999年
冯德云程瑞雪郑晖傅春燕沈明
关键词: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端粒酶活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