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冬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外发育
  • 3篇胚胎
  • 3篇Y染色体
  • 2篇生殖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微缺失
  • 2篇无精
  • 2篇无精子
  • 2篇男性不育
  • 2篇精子
  • 2篇发育潜能
  • 2篇Y染色体微缺...
  • 2篇不育
  • 1篇典型症状
  • 1篇遗传修饰
  • 1篇早期胚胎
  • 1篇身材
  • 1篇身材矮小
  • 1篇生育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纪冬梅
  • 7篇张爱军
  • 4篇孙贻娟
  • 3篇牛志宏
  • 3篇朱晓斌
  • 3篇陆小溦
  • 2篇杨一华
  • 2篇李铮
  • 2篇刘勇
  • 2篇曹小蓉
  • 1篇郭安亮
  • 1篇刘建兵
  • 1篇宋玮
  • 1篇徐步芳

传媒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生殖与避孕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年份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废弃胚胎单卵裂球体外发育潜能研究
[目的]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有大量低形态学评分的胚胎被废弃.目前选择可用胚胎仅根据形态学评分,尚不能真正筛选出所有的有效胚胎,已有研究发现部分废弃胚胎可继续发育至囊胚并成功建立...
纪冬梅张爱军孙贻娟陆小溦牛志宏冯云
关键词:发育潜能
与IVF/ICSI相关基因印记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基因印记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基因印记对原始生殖细胞功能、配子成熟、胚胎生长发育、胎盘结构和功能以及出生后生长发育均有重要意义。整个过程中,基因组印记经历了擦除和重建和维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导致胚胎发育缺陷。IVF/ICSI等辅助生育技术的操作过程可能改变基因印记导致印记紊乱引起相关疾病。
纪冬梅冯云
关键词:表观遗传修饰基因印记IVF/ICSI
Y染色体微缺失35例患者临床表型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35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临床表型。方法按照WHO标准进行检查和精液分析,证实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1×106/mL)367例,然后应用改良多重多聚酶链反应(multiplex-PCR),对367例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学诊断。将微缺失患者分为两组:严重少精子组和无精子组。再按缺失类型将无精子组分为两个亚组:单纯AZFc缺失组和其它类型缺失组。采集以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婚年龄、不育史、精液分析、睾丸体积、附睾睾丸穿刺情况、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性激素检测。结果367例中发现AZF微缺失35例(9.54%),其中AZFa、AZFb微缺失各1例(2.86%),AZFc微缺失29例(82.86%),AZFb+c微缺失2例(5.71%),AZFa+b+c微缺失2例(5.71%)。严重少精子患者14例,缺失类型均为AZFc;无精子症患者21例,其中对12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活检,2例AZFc微缺失患者发现精子。其中未发现输精管缺如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2例AZFc微缺失患者发现异常,其余均为46,XY。严重少精子组与无精子组患者年龄、不育年限、黄体生成素、雄激素及出生时父亲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卵泡刺激素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表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严重少弱精子或无精子症患者可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其发生率约为10%,最常见的类型为AZFc微缺失。单纯AZFc缺失对精子生成的影响比其他类型缺失较小,无精子症AZFc缺失者行睾丸穿刺活检有可能发现可用精子,AZFa、AZFb或AZFa+b+c缺失者基本不可能有精子,临床上无睾丸活检的价值。
朱晓斌李铮纪冬梅曹小蓉刘勇张爱军冯云郭安亮姚见儿
关键词:男性不育Y染色体AZF微缺失临床表型
特纳综合征患者生育能力的保存及预测
2009年
不孕和身材矮小是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患者的两个主要问题。近20年来,生长迟缓已可用重组生长激素(GH)治疗,大多数患者成年后身高能达到或仅略低于正常下限。卵巢早衰是该病的一个典型症状;治疗不孕的新方法则有卵细胞捐赠和保存残留卵细胞。
纪冬梅冯云(审校)
关键词:特纳综合征生育能力重组生长激素身材矮小典型症状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及生殖激素水平研究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取精前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和生殖激素检测的意义。方法按照WHO标准进行检查和精液分析,收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改良PCR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其中109例无精子症患者接受了睾丸穿刺精子抽吸术。梗阻型无精子症12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年龄、不育史、附属性腺B超检测、睾丸体积以及生殖激素检测进行分析。结果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FSH均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穿刺有精子与穿刺无精子患者相比,FSH均值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ZF缺失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FSH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H水平可以作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穿刺结果的预判因素之一,但对于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无预判价值。
朱晓斌冯云纪冬梅刘建兵徐步芳张爱军
关键词:Y染色体无精子症
短时体外受精后原核形成观察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追踪观察卵子短时体外受精后原核(pronucleus,PN)的出现情况,评价PN出现的时间在预测IVF周期受精情况的价值,并探讨其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5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62个周期,对IVF卵数≥5的助孕周期进行观察。授精后4h脱颗粒并观察原核出现情况,6h、7h、8h、9h、10h分别观察一次并记录。D1(21h)换液并观察记录受精情况,D3天移植,对胚胎进行评分。结果共观察721枚行常规IVF的卵子,受精504枚,受精率为69.9%;4、6、7、8、9、10、21h的原核出现率分别为0%、2.91%、14.84%、29.68%、46.74%、56.59%、71.15%(相关系数为:r=0.768,P<0.01)。共获胚胎495枚,其中可用胚317枚,优质胚119枚,以上不同时间段出现原核的可用胚胎率分别为66.67%、64.29%、65.38%、64.71%、62.32%、62.24%(P>0.05),优质胚胎率为28.57%、26.19%、24.04%、23.53%、22.45%(P>0.05)。受精率≥65%的周期共41例,在授精后8h至少有一个原核出现,原核出现率为12.5~80%;受精率<65%的周期共21例,授精后8h原核出现率为0%,其中,完全未受精2例;0<受精率≤30%的周期有7例。结论IVF周期原核开始出现的时间为4~6h,原核出现时间与最终受精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原核出现越早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的风险性越低;8h仍未出现原核的周期,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的风险较大;较受精后6h或更早,我们认为8h采取补救ICSI确定受精情况更方便、准确。原核出现时间与胚胎质量无明显关系。
纪冬梅张爱军孙贻娟陆小溦冯云
关键词:胚胎质量
女性生殖与内分泌研究进展
2008年
生殖是一个将亲代遗传物质成功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女性生殖周期主要经历胎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生育期及绝经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女性生殖的最新进展和趋势。这些进展可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于女性生殖生理的理解,并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纪冬梅冯云(审校者)
关键词:内分泌生殖生理胎儿期儿童期青春期
小鼠4-细胞期胚胎单卵裂球体外发育潜能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小鼠4-细胞期胚胎的单卵裂球(4-cell stage mice embryo derived-blastomeres, 4c-MEDB)的全能性。方法:将小鼠4-细胞期胚胎分割产生单个卵裂球,在体外无透明带培养条件下,不加外源性细胞因子,观察其发育潜能及特性,并将得到的囊胚与正常囊胚进行形态学、免疫学鉴定比较,同时将4c-MEDB来源囊胚(individual blastomere derived-blastocysts,IBDB)移植到假孕母鼠子宫,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①体外无透明带培养条件下,4c-MEDB较正常胚胎发育滞后,囊胚获得率低;②4c-MEDB具有发育成为完整囊胚的潜能;③IBDB移植入假孕小鼠子宫后具有一定发育能力,能发育到原条期,但未获得足月妊娠。结论:在未添加外源性细胞因子的体外无透明带培养条件下,小鼠4-细胞期胚胎单卵裂球具有发育为完整囊胚的能力,所获囊胚移植入假孕小鼠子宫后可以发育到原条期。
杨一华冯云牛志宏张爱军纪冬梅宋玮
关键词:早期胚胎OCT-4体外发育
人胞浆置换改善人-羊重组卵发育的研究
[引言]患者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移人去核的卵母细胞,以实现核的重编程并发育为囊胚,取内细胞团进行核移植胚胎干细胞建系,可应用于临床治疗。由于人卵母细胞来源匮乏并涉及生命伦理的争议,因而采用种间核移植进行人体细胞核移植研究成为...
沙红英孙贻娟陈建泉纪冬梅冯云
关键词:卵母细胞胚胎干细胞线粒体
810例严重少(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与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筛查原发无精子症与重度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多重PCR方法对810例男性不育患者(457例原发无精子症和353例严重少精子症)基因组DNA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结果810例患者中发现77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缺失率为9.5%,其中少精子症31例,均为AZFc微缺失,无精子症46例,缺失类型呈多样化。缺失类型包括AZFa微缺失3例(3.90%),AZFb微缺失2例(2.60%),AZFc微缺失63例(81.82%),AZFb+c微缺失4例(5.19%),AZFa+b+c微缺失5例(6.49%)。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是原发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AZFc缺失为最常见的缺失类型,对此类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常规筛查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育患者。
纪冬梅冯云李铮张爱军曹小蓉刘勇杨一华朱晓斌
关键词: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