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剑锋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放疗
  • 3篇调强
  • 3篇图像引导
  • 3篇摆位
  • 3篇摆位误差
  • 2篇调强放疗
  • 2篇图像引导放射...
  • 2篇肺癌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1篇电子射野影像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治疗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肺
  • 1篇心肺损伤
  • 1篇影像
  • 1篇射野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机构

  • 6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罗剑锋
  • 5篇冯凯华
  • 4篇张璋
  • 3篇刘美莲
  • 2篇张克波
  • 1篇陆玉松
  • 1篇郭真
  • 1篇黄辉
  • 1篇王文华
  • 1篇邹良群

传媒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确摆位误差10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精确摆位和摆位误差。方法 10例盆腔肿瘤患者,均采用热塑网膜加碳素纤维体架固定体位,在体架、患者体表作特定标记线,使体架、体表标记线和激光灯纵横轴三线重合,达到重复摆位时患者体位在左右和头脚方向的一致性。每例每周一次拍摄0°及90°矩形野加速器验证片,共计拍摄照射治疗验证片80张,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放射片DRR进行比较,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结果 10例病例40次摆位误差,测得各轴平均值分别为X:(3.2±2.2)mm;Y:(3.7±2.8)mm;Z:(2.4±1.3)mm。结论通过改进体位固定方法,使患者在每次照射治疗摆位时,体位重复性好,既提高治疗摆位的精确性,降低摆位误差,又减少摆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治疗效果。
郭真刘美莲黄辉冯凯华罗剑锋陆玉松张璋张克波
关键词: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配准方法对体位校正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鼻咽癌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时不同配准方法对体位校正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4组,即自动图像配准组、自动椎体中点配准组、手动图像配准组和手动椎体中点配准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分别采用4种不同配准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并收集此过程中所获取的52对电子射野影像,以及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结果:自动图像配准组配准方法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值以及标准差分别为(1.0±3.8)mm和(-1.5±0.3)mm;自动椎体中点配准组配准方法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值以及标准差分别为(-1.1±4.6)mm和(-4.5±4.7)mm;手动图像配准组配准方法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值以及标准差分别为(1.4±3.1)mm和(-1.9±4.4)mm;手动椎体中点配准组配准方法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值以及标准差分别为(1.8±3.2)mm和(-3.0±3.8)mm。自动图像配准组与自动椎体中点配准组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2,t=5.719;P<0.05);自动椎体中点配准组与手动椎体中点配准组的靶区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02,t=-2.916;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时,选择第一颈椎体前缘中点为配准点予以自动配准最为适宜。
罗剑锋刘美莲冯凯华
关键词:鼻咽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配准电子射野影像
中下段食管癌适形联合调强放疗对心肺组织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中下段食管癌适形联合调强放疗对心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中下段食管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适形联合调强放疗(包括适形放疗10次,调强放疗20次)。B组采用单纯适形放疗30次。分析两组心、肺及左右冠状动脉接受的照射剂量。结果:A组患者心脏、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及双侧肺接受的放射量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形联合调强放疗能降低患者心、肺的放射照射量,减轻心肺等器官的损害。
玉贵永邹良群罗剑锋冯凯华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疗心肺损伤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摆位误差中应用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取的固定系统将其分为A组(n=24)与B组(n=26)。A组给予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B组给予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两组患者均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进行在线验证。结果A组患者x轴和z轴线性误差明显小于B组,y轴线性误差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旋转角度误差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值:x轴5.02 mm、y轴10.23 mm,z轴3.80 mm;B组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值:x轴3.79 mm,y轴9.57 mm,z轴7.16 mm。结论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与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所产生的摆位误差均较小。
冯凯华罗剑锋玉贵永张璋张克波于起晨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机载影像系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比较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和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OBI)分析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7月~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14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BCT组和OBI组,每组各70例患者。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及放射剂量差异,分析CBCT、OBI系统在降低鼻咽癌患者IMRT的摆位误差中的价值。结果(1)相比于校正前,校正后两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降低,并且相比于OBI组,校正后CBCT组的摆位误差明显更低(P均<0.05);(2)在降低鼻咽癌患者IMRT的摆位误差中,CBC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度、敏感度与OBI对比均明显升高(Z=2.241,P<0.000);(3)相比于校正前,校正后两组的计划靶区边界(margins of planning target volume,MPTV)值均明显降低,并且相比于OBI组,校正后CBCT组的MPTV值明显更低(P均<0.05);(4)两组脑干、脊髓、晶状体和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且CBCT组低于O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应用CBCT、OBI系统分析均可校正摆位误差,提高患者的摆位与调强放疗精确度。CBCT、OBI系统可以通过减少摆位误差,有可能进一步缩小计划靶区范围,从而减少靶区临近危机器官的照射剂量的临床目的。CBCT的作用更明显,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案。
张璋罗剑锋刘美莲王文华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在肺癌SBRT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80例肺癌患者研究以前瞻性开展,所有患者均采用SBRT联合IGRT治疗。IGRT治疗首先进行常规锥形束(CBCT)扫描,再进行iSCouT扫描,对比不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摆位误差、定位时间及PTV外放值(MPTV)。结果iSOOUT扫描左右方向(RL)、头脚方向(SI)、腹背方向(AP)的摆位误差均小于CBCT扫描;iSCOUT扫描准备时间长于CBCT扫描,而定位时间(曝光、配准、总定位时间)均短于CBCT扫描;iSCOUT扫描上、下肺各扫描平移方向(RL、SI、AP)的MPTV均低于CBCT扫描(均P<0.05)。结论iSCoUT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于肺癌SBRT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以缩短定位时间,减少摆位误差。
张璋文小芝罗剑锋冯凯华玉贵永
关键词: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