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科捷

作品数:14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5篇关节
  • 4篇韧带
  • 4篇脊柱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特发性脊柱
  • 3篇特发性脊柱侧...
  • 3篇疗效
  • 3篇交叉韧带
  • 2篇异体
  • 2篇异体肌腱
  • 2篇入路
  • 2篇三维矫形
  • 2篇同种异体
  • 2篇同种异体肌腱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椎体
  • 2篇自体
  • 2篇自体肌腱

机构

  • 9篇汕头市中心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翁科捷
  • 9篇张育锋
  • 9篇邱雪立
  • 5篇钟志刚
  • 4篇沈晖扬
  • 4篇刘成
  • 3篇陈建庭
  • 3篇金大地
  • 3篇陈树鑫
  • 3篇黄晋
  • 2篇鲁凯伍
  • 2篇林本丹
  • 2篇江建明
  • 2篇王吉兴
  • 2篇瞿东滨
  • 2篇张忠民
  • 1篇孙学刚
  • 1篇王建钧
  • 1篇邓轩庚
  • 1篇佟丽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矫形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回顾分析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相关融合区的选择问题。方法:2001年~2006年在我院行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的AIS患者78例,男27例,女51例,年龄10~18岁,平均15.6岁,其中LenkeⅠ型38例,LenkeⅡ型6例,LenkeⅢ型11例,LenkeⅣ型1例,LenkeⅤ型14例,LenkeⅥ型8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56°,顶椎偏距平均5.9cm,躯干偏移距离平均2.8cm。根据患者畸形类型和柔韧性选择融合范围。术后及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主弯冠状面的Cobb角、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距离。结果:术后随访1 ̄5年,平均28个月,冠状面Cobb角平均残留23°,矫正率为59%;终末随访平均丢失4.5°,丢失率为8%;顶椎偏距平均残留2.7cm,矫正率为55%,终末随访时平均丢失0.5cm,丢失率为8.5%;终末随访时躯干偏移距离平均1.4cm。结论: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能有效改善AIS畸形,根据畸形特点选择正确的融合区进行适度的矫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陈建庭翁科捷金大地张忠民江建明王吉兴瞿东滨鲁凯伍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
三种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弥散分布及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取3种不同的穿刺方法,术后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及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6个月以上;按不同方法分为单侧组(18例)、双侧同平面组(28例)及双侧交叉平面组(20例),记录术前、术后1d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CT图像计算术后骨水泥弥散容积及弥散的平衡性,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1d及终末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双侧入路组的术后1d的VAS评分均优于单侧入路组(P<0.05),远期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骨水泥弥散容积、骨水泥弥散的平衡度均优于单侧组(P<0.05);双侧组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微创手术,单侧及双侧穿刺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双侧穿刺入路能更有效地缓解术后早期的疼痛,能使骨水泥弥散分布更加均匀充分。
翁科捷钟志刚张育锋邱雪立刘成刘昌易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腓骨后外侧入路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腓骨后外侧放路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患者接受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MIPP0治疗,设为观察组,46例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MIPP0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沈晖扬翁科捷
关键词:胫腓骨远端骨折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单发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例。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椎管容积的变化,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以及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60 min,平均(210±32 min);术中出血650~2200 mL,平均(900±370)mL,术中未发生胸膜、大血管及内脏损伤,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研究病例获12~32个月,平均(18±5.5)个月随访,至末次随访时,骨折内植入物均骨性愈合,未发现断钉断棒,钛网移位等并发症。脊柱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椎管占位率为0,有神经损伤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张育锋钟志刚沈晖扬翁科捷刘成邱雪立林本丹
关键词:胸腰椎减压术后路脊柱融合术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变(vibration stra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分化的影响,确定最佳振动频率。方法应用自制复合振动仪,将振动强度0.5g(g为加速度),不同频段3~10、15~30、25~45、50~80和80~10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成骨细胞,振动应变加载后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变化。结果15~30和25~45Hz频段诱导成骨细胞周期循环(P〈0.01),促进细胞增殖(P〈0.01),增强ALP活性(P〈0.01);80~100和3~10Hz频段抑制细胞周期循环(P〈0.01);80~100Hz频段抑制细胞增殖(P〈0.01);50~80和80~100Hz频段抑制ALP活性(P〈0.01)。结论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周期、增殖能力、ALP活性均有影响,振动应变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最佳频率为15~45Hz。
查丁胜陈建庭邓轩庚孙学刚佟丽王建钧翁科捷金大地
关键词:成骨细胞细胞周期增殖碱性磷酸酶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骨科就诊的7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于术中进行内外踝固定、下胫腓联合固定治疗;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非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发生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在固定内外踝的同时应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的优良率,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翁科捷钟志刚张育锋邱雪立林本丹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疗效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利伐沙班抗凝干预时间对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利伐沙班抗凝干预时间对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2周内连服利伐沙班,观察组服用利伐沙班1周时改用安慰剂,记录两组实际总失血量、隐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百分比,干预后1个月观察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实际总失血量(1.24±0.28)L、隐性失血量(0.33±0.14)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百分比(40.57±0.9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使用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血有一定影响,存在隐性出血风险,临床需予以重视。
翁科捷钟志刚张育锋邱雪立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利伐沙班出血
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膝关节前或后交叉韧带断裂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重建,选用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两种不同移植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44例前交叉韧带(ACL)或后交叉韧带(PCL)断裂患者根据随机序列软件以及患者选择结果分为两组:采用自体绳肌腱移植组81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63例。移植物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 Endobutton 及 Intrafix 系统进行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前后抽屉试验、前后 Lachman 试验,以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Tegner 评分等项目,以及患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了解术后骨道以及内固定物情况。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及近期膝关节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能够满足韧带重建要求。但术后12个月时比较,自体肌腱组Lachman 和 ADT/PDT 等级更低以及 IKDC 评分[(83.43±4.37)分比(81.05±4.41)分]、Lysholm 评分[(90.59±3.43)分比(89.03±3.25)分]和 Tegner 评分[(7.79±0.94)分比(7.37±0.90)分]得分的均数显著更低(χ2=9.509、9.080,t =3.237、2.770、2.729,均 P <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或后交叉韧带效果优于同种异体肌腱,是首选的移植物。
黄晋翁科捷张育锋邱雪立钟志刚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
特发性脊柱侧凸3种分型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中 King 分型、Lenke 分型及 PUMC 分型对实施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材料方法对2000 —2006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60例病人,分别采用 King、Lenke、PUMC 三种...
陈建庭金大地翁科捷江建明瞿东滨王吉兴鲁凯伍张忠民
文献传递
三柱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内翻角、后倾角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三柱固定治疗对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3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三柱钢板内固定。X线片观察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内翻角和后倾角,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动态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功能,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内翻角和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患者HSS评分时点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S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S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6%。结论:对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三柱固定临床效果好,可改善膝关节功能,且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翁科捷张育锋邱雪立陈树鑫沈晖扬刘成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