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婉萱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甜高粱
  • 3篇干物质
  • 3篇高粱
  • 2篇农业
  • 2篇粒用高粱
  • 2篇干物质积累
  • 2篇干物质积累分...
  • 2篇程序系统
  • 1篇适应性
  • 1篇数据统计
  • 1篇糖度
  • 1篇糖分
  • 1篇农业试验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微机
  • 1篇茎秆
  • 1篇计算程序
  • 1篇分析方法
  • 1篇干物质生产

机构

  • 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铁岭县农业技...

作者

  • 7篇翟婉萱
  • 3篇于贵瑞
  • 3篇杨淑兰
  • 3篇佟立伟
  • 3篇李淮滨
  • 2篇周敏
  • 2篇王守才
  • 1篇吴艳玲

传媒

  • 2篇辽宁农业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全国第三届作...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1
  • 4篇1990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甜高粱与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1991年
1978—1988年,我们对甜高粱与粒用高粱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干物质积累过程都可用 Logistic 模型描述,但甜高粱较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峰值高,后期积累速度快,单株生物量高。(2)甜高粱是具有穗和茎两个库的双库型作物,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几乎从拔节延续到成熟。甜高粱茎的干物质分配率一生均为正值,而粒用高粱曾出现过负值。(3)两者产量形成的特点不同,甜高粱的穗发育晚而速度较慢,茎增重时间长。(4)甜高粱茎秆的糖度是上、中部节较高,而各节糖含量是中、下部节较高。
李淮滨翟婉萱于贵瑞王守才郭洪礼吴艳玲
关键词:干物质糖度
甜高粱与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的比较研究
高粱与粒用高粱的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物质积累过程郁可用Logistic模型描述,但甜高粱较粒用高粱的初始生物量少,物质积累高峰期晚,最大物质积累速度高。单株生物量高。(2)甜高粱是具有...
李淮滨翟婉萱于贵瑞
关键词:高粱种质资源甜高粱粒用高粱干物质积累
甜高粱茎秆糖分与干物质生产被引量:5
1990年
该项研究探讨了甜高粱茎秆糖分积累过程、糖分生产与干物质生产的关系;及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形式下茎秆糖分和干物质生产的特性。
李淮滨翟婉萱王守才于贵瑞郭洪礼吴艳玲
关键词:茎秆糖分干物质
农业试验统计BASIC程序系统的编制研究
翟婉萱佟立伟周敏杨淑兰
从中国具体情况出发,吸收国际上最先进的SAS软件系统的精华,集中国外先进的和国内常用的农业试验统计方法,与微机技术相结合,编制了一套适用于中国需要的、先进完整的农业试验统计微机计算程序系统。共含有常用统计方法、现代试验设...
关键词:
关键词:程序系统计算程序数据统计
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的程序设计被引量:2
1989年
在农业试验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作成完全区组试验时,为得到较精确的试验结果,可使用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设计(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Design),简称BIB设计。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使区组不完全,因而,当每个区组实际可能安排的处理数(或品种数)少于供试处理时,仍可作出各处理间的正确比较,BIB设计的缺点是区组数必须严格按规定数目设立,缺一不可,否则各处理之间的比较将失去均衡性。
佟立伟翟婉萱
关键词:农业试验程序设计
农业试验统计BASIC程序系统的编制
1990年
我国对农业试验统计与计算机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有一段差距。有些单位虽然也编制了一些应用统计程序,但由于使用的统计方法不规范,机型又各异,因而不够完备,通用性不够强,亦少有公开,尚未形成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通用性强的农业试验统计软件系统。因此,将现代试验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农业,建立一套较规范通用的、实用方便的农业试验统计程序系统,促进我国农业和生物科学的现代化发展,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翟婉萱杨淑兰佟立伟周敏
关键词:农业微机程序系统
区域试验中品种适应性的分析方法被引量:3
1990年
品种区域试验中一般品种数目较多,地点亦多。试验结果除进行区域试验的方差分析、测验品种间差异显著性外,还需进一步对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划分类型,以便更好地推广优良品种,适地适种。品种适应性分析就是分析参试品种适应范围的大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与个体和群体的各种特征特性有关,也与不同的自然环境、栽培条件有关。但与适应性有关的各种因素还是综合地表现在品种的产量上。
翟婉萱杨淑兰
关键词:适应性分析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