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庆复

作品数:31 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4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电场
  • 9篇闪电
  • 9篇人工引发雷电
  • 9篇雷电
  • 6篇火箭
  • 5篇电场仪
  • 5篇雷暴
  • 4篇电场变化
  • 4篇电流
  • 4篇触发
  • 3篇气动
  • 3篇气动开关
  • 3篇人工触发闪电
  • 3篇放电
  • 2篇点火
  • 2篇点火装置
  • 2篇电流波形
  • 2篇始发
  • 2篇特性分析
  • 2篇开关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东省电力试...
  • 2篇岐阜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阪大学
  • 1篇名古屋工业大...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作者

  • 31篇肖庆复
  • 19篇刘欣生
  • 14篇郄秀书
  • 12篇王才伟
  • 10篇张义军
  • 6篇张其林
  • 5篇张广庶
  • 5篇董万胜
  • 4篇杨静
  • 4篇肖正华
  • 4篇孔祥贞
  • 4篇周筠珺
  • 4篇冯桂力
  • 4篇张廷龙
  • 3篇惠世德
  • 3篇张翠华
  • 2篇渡边贞司
  • 2篇言穆弘
  • 2篇陈明理
  • 2篇钟定珠

传媒

  • 15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物理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9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2篇199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中人工引发雷电的正负先导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通过对 1998年 8月 2 2日空中引发雷电先导过程的光、电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 ,在空中引发雷电的先导系统中存在三个先导过程。①向下发展的负先导在起始阶段呈小阶梯特征 ,阶梯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 2 0 μs ,阶梯的上升时间小于 1μs,随着负先导的下行发展 ,梯级增长。②金属导线上端向上发展的正先导在负先导接地之后 ,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特性 ,阶梯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15 μs。③从地面向上发展的连接正先导由多个振荡脉冲组成 ,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 13μs,连接先导的发展也是梯级的。电场快变化中的高频分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很快。最强的发光是由向下的负先导接地时形成的小回击产生的 ,强光只集中在空气离化而形成的放电通道部分 ,光强则随着高度的增加很快衰减 ,其传播速度约为 2 .1× 10 8m·s-1。在小回击发生之前 ,向下发展的负先导在接地之前有较强的发光 ,而金属导线上端向上发展的正先导没有明显的发光。在小回击发生之后 ,金属导线上端向上正先导的发光强度被增强 ,其向上的传播速度约为 2 .4× 10 6m·s-1。金属导线部分在小回击发生之后约 2 2 0μs逐渐开始熔化发出强光 ,并向上发展而与前面向上发展的正先导的发光相并合 ,其传播速度约为 1× 10
张义军刘欣生王才伟肖庆复张广庶董万胜周良才钟定珠樊灵孟陈明理王道洪渡边贞司
关键词:电场变化负地闪正地闪
人工引发雷电气动遥控火箭点火装置
一种人工引雷气动遥控火箭点火装置。气源输出的气体,其中一路通过输气管与预充气限压阀连接,再通过输气管连接到预充气电磁阀,另一路通过输气管直接连接到点火电磁阀,和复位电磁阀三路汇合于输气管,再与气动开关点火器相连接。气动开...
肖庆复刘欣生郄秀书
文献传递
倒置式电场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置式电场仪,该电场仪是在壳体上联有基准定位座,在定位座的上、下两侧分别联有电机架和定片;在与定片的平行正对位置装有联在电机轴上的动片,在与动片的平行正对位置装有联在下盖的简易鉴定板;另在电机轴上还装有...
肖正华李发忠惠世德肖庆复
文献传递
电场感应器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叙述了动态测量大气电场的感应原理,它采用某种形式的对一个导体的屏蔽和去屏蔽装置,产生的是交变信号。电场感应器由信号感应、参考信号形成、电机驱动三部分组成,对各部分的功能、机械结构、装配时的要求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最后简述了用电场感应器组成电场仪的原理框图。
肖正华惠世德肖庆复
关键词:电场感应器电场仪
人工引发闪电和自然闪电回击电流波形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对2005年夏季在山东引雷实验中获得的一次传统人工引发闪电1μs时间分辨率的电流资料进行了分析。整个电流持续时间约1120ms,包含10次回击过程,时间间隔为18—210ms,平均为87ms;回击电流峰值的几何平均值为11.9kA,变化范围为6.6~21.0kA。通过人工引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的对比分析,发现传统人工引发闪电的回击电流峰值(10~17kA)与自然闪电的继后回击(12-18kA)基本一致;空中人工引发闪电的首次回击(也有作者称为“小回击过程”)电流峰值(24~37kA)略小于自然闪电的首次回击(30-45kA);不同地区下行自然闪电回击电流峰值存在最大约50%的差异;上行自然闪电回击电流峰值(8~10kA)小于其他类型的回击。
张其林郄秀书孔祥贞周筠珺杨静张廷龙冯桂力肖庆复
空中人工引雷先导特征的统计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根据1998年8月22日在广州从化5次空中引发雷电远近两个观测点得到的地面电场变化资料, 对主放电之前的先导传输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双向先导系统稳定传输阶段, 近区电场为较慢的正极性电场变化上叠加负极性振荡脉冲; 远区的辐射场开始为双极性脉冲, 逐渐过渡到单极性脉冲, 而且双极性脉冲的初始极性与单极性脉冲极性以及小回击极性相同都为正。双极性脉冲幅度逐渐减小, 且初始半周期较光滑, 未观测到更高频小脉冲的叠加现象。双极性脉冲整个宽度为3.8 μs, 方差为0.33 μs; 峰与峰间隔为15 μs, 方差为2.4 μs 。单极性脉冲具有上升快而大的初始峰值、 慢而小的负反冲特性, 且初始上升部分较光滑, 未观测到高频小脉冲, 其上升时间为0.23 μs, 方差为0.05 μs; 半峰值宽度为0.37 μs, 方差为0.1 μs; 脉冲间隔为12 μs, 方差为3.4 μs 。单极性脉冲峰值逐渐增大, 就5次触发闪电而言, 最大先导脉冲幅度与小回击之比为0.24, 范围在0.2~0.3之间。小回击后, 远区的单极性脉冲幅度小, 上升慢而下降快、 无明显负反冲, 平均间隔为20.1 μs, 方差为6.1?
张其林郄秀书王才伟肖庆复
关键词:电场变化统计分析
1988年9—11月西太平洋海区大气电场特征分析被引量:10
1990年
本文利用西太平洋海区平均电场资料分析晴天和雷暴天气下地面电场特征。分析指出:雷暴下海面电场多正极性。极性通常与云顶温度有关,弱雷暴的云下部带正电荷。海洋雷暴闪电频数很低,且正闪多于负闪。分析又指出:晴天海面电场的脉动变化和近海面湍流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利用电场峰值宽度和间隔来估算湍流尺度和间隔距离,和湍流活动的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言穆弘肖庆复申巧南
关键词:电场雷暴湍流
人工触发闪电直窜先导-回击放电参量的估算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2005和2006年夏季在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获取的近距离电场和电流资料,对14次直窜先导-回击放电过程的放电特征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利用实测直窜先导电场结合源电荷先导模式得到的结果与利用实测电流结合传输线模式得到的结果接近,说明2种估算方法都是可行的.人工触发闪电回击速度平均值为2.14×108 m/s,与自然闪电继后回击速度接近;直窜先导速度比回击速度小一个量级;直窜先导电流范围为0.5~6.1 kA.人工触发闪电直窜先导线电荷密度、电位分别为71.4μC/m和9.77MV,均与回击峰值电流呈正相关,直窜先导速度、回击速度与回击峰值电流没有相关性.反演得到的空中触发闪电回击电流峰值的变化范围为12~39 kA,与利用传输线模式估算的结果非常接近,这为难以直接测量的空中触发闪电电流的反演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杨静郄秀书张其林孔祥贞赵阳周筠珺张廷龙冯桂力肖庆复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
人工引发雷电的静态摄影及特性分析被引量:10
1998年
展示和分析了人工引发雷电的近距离静态摄影照片,从中可以获取雷电某些宏观特征的有用信息。
刘欣生肖庆复
关键词:人工引发雷电雷电特征雷电
一次人工引发闪电初始电流及其电磁场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研制了近距离闪电磁场变化测量系统,并在2005年夏季山东滨州的人工引发闪电试验中,获得了闪电电流和距闪电通道60 m处的1μs时间分辨率的电磁场变化同步观测资料。本文详细分析了一次人工引发闪电放电初始阶段的电流及近距离电磁场。本次引发闪电中火箭拖带的导线底端通过一段5 m左右的尼龙线与引流杆相接,这段空气间隙击穿放电所产生的电流为720A,对应的60 m处电场和磁感应强度变化分别为0.38 kV/m和11.26μT。对同步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引发闪电上行正先导电流脉冲时间间隔为18.0-25.0μs,平均峰值电流为23.0A,变化范围为16.9-41.0A;单个先导过程转移电荷量的平均值为84.3μC,变化范围为57.8-141.0μC。60 m处先导电场峰值和磁感应强度峰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6.7 V/m和0.3μT,变化范围分别为8.7-28.2V/m和0.116-0.544μT。先导电流峰值Ip(A)与其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峰值B(μT)之间满足Ip=61.9B+2.56。
杨静郄秀书张其林周筠珺冯桂力孔祥贞张廷龙肖庆复张广庶王怀斌
关键词:电流电磁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