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武名

作品数:63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8篇水稻
  • 25篇稻瘟
  • 25篇稻瘟病
  • 25篇瘟病
  • 23篇基因
  • 21篇抗性
  • 12篇诱变
  • 12篇空间诱变
  • 12篇病抗
  • 10篇稻瘟病抗性
  • 9篇育种
  • 8篇杂交
  • 8篇抗稻瘟病
  • 8篇分子标记
  • 7篇萌发
  • 6篇性状
  • 6篇选育
  • 6篇杂交水稻
  • 6篇相关基因
  • 5篇水稻材料

机构

  • 6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1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学研究院
  • 2篇广东华农大种...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技...

作者

  • 63篇肖武名
  • 48篇王慧
  • 46篇陈志强
  • 41篇郭涛
  • 36篇刘永柱
  • 16篇陈淳
  • 16篇黄翠红
  • 14篇黄明
  • 12篇王加峰
  • 9篇张建国
  • 8篇周丹华
  • 8篇杨祁云
  • 7篇孙大元
  • 6篇罗文龙
  • 6篇杨瑰丽
  • 5篇张建国
  • 4篇吴亚辉
  • 4篇朱小源
  • 4篇梁克勤
  • 4篇张力

传媒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3篇2017年中...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作物研究
  • 1篇2011年航...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空间搭载的“双低”选育与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解决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不育系‘培矮64S’所面临的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和不育起点温度因遗传漂移而不断上升的问题,选育新的两系不育系。【方法】通过利用‘培矮64S’种子搭载"实践八号"农业卫星、地面种植和跟踪、定向筛选,筛选到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稳定不育株系,同时结合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方法,对不育起点温度进行加压选择与鉴定。【结果】育成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w为8.69%左右)、低不育起点温度(23.0℃以下)的新型"双低"不育系,命名为‘航17S’。该不育系株高79.62 cm,剑叶长32.54 cm、宽1.82 cm,有效穗数11.4个,穗长22.01 cm,每穗总粒数约181粒。除剑叶宽以外,其他主要性状均与野生型‘培矮64S’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航17S’除了具有"双低"特点以外,其他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与野生型‘培矮64S’基本一致,而且保留了‘培矮64S’的异交特性好、配合力强等优良特点,于2015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技术鉴定。
黄明陈淳章旭光王慧郭涛刘永柱肖武名赵林邹永健陈志强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空间诱变不育起点温度
稻瘟病不同抗性空间诱变突变品系的基因组SSR多态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38个稻瘟病菌代表性菌株对中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中二软占"空间诱变 SP代(诱变5代)品系 Z1、Z3及 Z6等进行抗谱测定,发现不同诱变品系的抗谱不同,可从空间诱变后代筛选出具有广谱抗性的突变品系。同时,采用...
肖武名杨祁云陈志强王慧郭涛刘永柱朱小源
关键词:稻瘟病多态性
文献传递
空间诱变水稻品系抗稻瘟病遗传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基础,分析其基因组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将3个空间诱变抗病品系H1、H2及H3与普感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采用稻瘟病代表性菌株鉴定其F1代和F2代群体,分析诱变品系的抗瘟性遗传基础;同时采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2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诱变品系与原种对照,探讨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结果】3个诱变品系对两个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均为显性,其中H1对菌株GD0193和GD3286的抗性均受主效单基因控制,H2和H3对菌株GD3286的抗性均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H2对菌株GD0193的抗性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基础,H3对菌株GD0193的抗性受主效单基因控制;3个诱变品系的微卫星多态性频率各不相同,在不同染色体的突变频率也不相同。【结论】空间诱变可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抗病品系的基因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肖武名杨祁云陈志强王慧郭涛刘永柱朱小源
关键词:稻瘟病空间诱变微卫星多态性
优质抗稻瘟病籼型水稻不育系宁A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宁A是用美B与特籼占13经航天搭载诱变获得的稳定突变株系H368杂交,再与美B回交1次后连续自交育成新的保持系,然后与美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水稻籼型不育系。具有群体农艺性状稳定、茎秆较粗壮、分蘖力强、败育彻底、育性稳定、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好、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等特点,2013年10月通过广东省田间技术鉴定。所配组合宁优1179(宁A/R1179)于2014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刘永柱王慧梁克勤张建国郭涛肖武名陈志强
关键词:杂交水稻籼型不育系抗稻瘟病选育
稻瘟病抗性相关基因OsMYB1R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稻瘟病抗性相关基因OsMYB1R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稻瘟病抗性相关基因OsMYB1R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1所示。本发明发明人鉴定并证实了证实OsMYB1R参与了水稻对稻瘟病菌的防...
王加峰谢华斌陈淳郭涛王慧刘永柱肖武名黄明黄翠红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DNA熔解温度分析水稻Pita基因的功能标记
本发明为一种利用DNA熔解温度分析水稻Pita基因的功能标记开发,属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传统的水稻Pita基因凝胶电泳的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利用DNA熔解温度分析水稻Pita基因的功能标记。本发明根据水稻等位基因Pit...
郭涛罗文龙陈志强王慧黄翠红肖武名刘永柱张建国
文献传递
水稻萌发期激素信号转导和谷胱甘肽代谢转录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水稻萌发过程中激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内部氧化还原平衡的调控机理,以期增加对萌发过程中复杂调控机制的理解,促进萌发期基因组转录调控网络的构建,并挖掘调控种子萌发的相关基因,为水稻直播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萌发0、24和48 h的种子进行动态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差异倍数≥2、错误发现率≤0.05为阈值筛选差异基因,并利用Gene Ontology(GO)和KEGG Pathway数据库对萌发不同阶段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注释;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最后运用String蛋白互作数据库以combinedscore≥0.9为阈值分析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结果】在种子萌发前期鉴定到8719个差异基因,而在萌发后期仅鉴定到3480个。GO和KEGG富集结果均显示与激素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主要在萌发前期被诱导,特别是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GH3家族基因在萌发前期均受到显著诱导;而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的基因在萌发后期转录更为活跃,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富集最多。此外,两个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在萌发过程中被显著诱导,经蛋白互作预测发现两个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与GH3家族基因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在种子萌发前期,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GH3家族基因可能在减弱生长素信号以及降低生长素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高表达能降低生长素对种子的休眠作用,促进萌发启动;在种子萌发后期,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可能在细胞抵抗氧化胁迫中发挥主要作用;此外,在整个萌发过程中,GH3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家族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实现激素转导途径和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的交互串联作用、共同调控种子萌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崔欢高巧丽罗立新杨靖陈淳郭涛刘永柱黄永相王慧陈志强肖武名
关键词:水稻萌发转录组谷胱甘肽
白叶枯病抗性相关基因OsPRX30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白叶枯病抗性相关基因OsPRX30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OsPRX30基因受白叶枯病病菌诱导后表达量增加。该基因受水稻白叶枯菌的诱导后上调表达,敲除后能提高白叶枯病抗性。将OsPRX30编辑位...
王加峰郭涛刘浩肖武名陈志强王慧
文献传递
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制作方法技术领域的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数据库生成;步骤二:数据库细化;步骤三:格式编辑;步骤四:数据录入;步骤五:数据查询;该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可设定基于水稻基...
郭涛王加峰陈淳黄翠红周丹华黄明肖武名刘永柱杨瑰丽王慧陈志强
文献传递
水稻穗着粒密度相关性状QTL的鉴定
<正>水稻穗着粒密度(=每穗粒数/穗长)是每穗粒数和穗长的一个综合性状,它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有效穗数和穗长一定时,适当增加穗着粒密度理论上能增加产量。穗长、每穗粒数以及穗着粒密度都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鉴定和定位...
吴亚辉肖武名王慧郭涛刘永柱张建国陈志强
关键词:穗长每穗粒数QTLS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