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志
- 作品数:48 被引量:46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岩石热解参数图版的烃源岩内部排烃效率计算方法被引量:3
- 2021年
- 排烃效率是研究排烃作用的关键地质参数,准确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对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都有重要意义。在原始生烃潜力恢复法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热解图版法。该方法是利用氢指数与最大热解峰温关系划分有机质类型的经典图版,将有机质类型分界线和成熟度趋势线均匀插值网格化,然后将样品的氢指数和最大热解峰温数据投点于图版中,沿着类型线向左追踪至与R_o为0.2%的成熟度线交点作为生烃指数的原始值,从而计算出排烃效率。通过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泌页1井66个烃源岩实测数据,研究了排烃效率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ATM)特性以及页岩油富集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人为赋值法相比,热解图版法获得的排烃效率与有机质ATM特性更具规律性,与页岩油富集程度的吻合度较高,而且计算过程与结果不会出现负值和排烃效率大于100%的现象。该方法计算的烃源岩内部排烃效率合理可行,可作为原始生烃潜力恢复法计算排烃效率的补充。
- 张冬梅张延延郭隽菁胡守志李水福
- 关键词:排烃效率烃源岩泌阳凹陷南襄盆地
- 泌阳凹陷西部地区原油芳烃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东北部一南深北浅的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30多年的油气勘探已经证实了该凹陷是“小而肥”的凹陷。从泌阳凹陷西部地区井楼油田和古城油田的原油物性数据看,它们均属于粘稠的重质原油。...
- 胡守志李水福何生刘国权侯宇光
- 关键词:泌阳凹陷原油类型生物标志物
- 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被引量:24
- 2014年
-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和涠洲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沙港组生烃潜力高于涠洲组,其中以流二段最优;2套烃源岩总体处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沉积环境,伽马蜡烷含量甚微,C24四环萜的含量表明陆源有机质占有一定比例,各组段C27、C28、C29αααR型甾烷分布特征多为"V"型和反"L"型,且流二段的C30-4-甲基甾烷含量最为丰富。根据生标特征可将原油分为3类:Ⅰ类原油来源于流一段烃源岩;Ⅱ类原油源于流三段烃源岩;Ⅲ类原油可分为2个亚类,Ⅲ1类原油来源于流二段的泥页岩,Ⅲ2类原油为流一段和流二段混合来源,推断混源中流二段烃源岩生烃贡献较大。涠洲组原油与涠洲组烃源岩特征相差甚大,推测应源于其下部地层。
- 范蕊李水福何生王晓龙胡守志张冬梅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物油源对比涠西南凹陷北部湾盆地
- 原油中常见化合物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复杂混合物分离分析技术,该技术在分离石油烃类化合物方面显示出比传统一维色谱-四极杆质谱分析更强的优越性。通过不同类型原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建立生物解降原油饱和烃组分和轻质原油烃类组分(饱和烃与芳烃)的分析方法,得到了甾烷、萜烷和芳烃化合物的二维平面点阵图和三维立体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原油的萜类化合物和轻质原油的饱和烃与芳烃同时分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许多在普通一维色谱分析中不能分离或分离效果不佳的共馏化合物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 李水福胡守志何生马军刘国权侯宇光
- 关键词:萜烷甾烷芳烃化合物原油
- 走滑断裂对原油性质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泾河油田为例被引量:5
- 2023年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走滑断裂发育,形成极具特色的断缝体式致密油藏,油藏中发现成因不明的稠油.为厘清研究区原油稠变的成因和分布关系,进一步认识走滑断裂带内断缝体式油藏的控藏机制.对研究区原油开展了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进而开展了稠油与正常原油的地化特征对比,结合测井资料统计了研究区裂缝密度,分析了原油的稠变因素及其与走滑断裂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泾河油田长6-长8段原油主要来自同一套烃源岩,其特征是沉积于还原性较强的淡水湖盆,有机质来源为藻类和高等植物混源输入;泾河油田的稠油与正常原油在母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和成熟度上没有明显差别,但生物降解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属于3~4级生物降解;泾河油田稠油主要分布在小型裂缝极为发育的走滑断裂叠接带.走滑断裂对原油的调整和保存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泾河油田稠油的形成与走滑断裂的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即与相关裂缝内发生的轻烃组分散失和生物降解有关.
- 苏鹏胡守志李水福梁承春尹超邓杰杨宇航唐大卿
- 关键词:走滑断裂原油性质鄂尔多斯盆地
- “油气地球化学”新一轮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被引量:2
- 2011年
- "油气地球化学"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方向)学生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综合专业技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从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进三方面开展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新内容体系的建立、新成果的引入以及新教学方法的采用是提高油气地球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 胡守志李水福阮小燕何生
- 关键词:油气地球化学教材体系教学方法
- 原油中难以分辨的复杂混合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普通一维气相色谱中难以分辨的复杂混合物(UCM)是指普遍存在于原油(尤其是生物降解油)中的烃类化合物,其包含化合物数目可多达250 000个,对其有效分辨可为原油(特别是生物降解油)成因、开采、炼制和残油环境污染评价及治理等研究提供大量以前未被发掘的地球化学信息。文章在阐述UCM定义的基础上,对UCM研究的实验技术进展、UCM化合物特征及其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进行全面综述,并指出当前UCM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胡守志李水福张冬梅马军
- 关键词:生物降解油油气地球化学
- 页岩油可动性表征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9年
- 页岩油的可动性及其表征是页岩油研究的一项核心内容,但页岩油可动性表征难度很大,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为加深对页岩油可动性表征的理解,评述了页岩油可动性表征领域研究进展,提出了页岩油可动性表征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页岩油主要以吸附态和游离态2种方式赋存,游离态是主要产能贡献者,游离油的表征及其可动性是核心,当前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表征法和间接计算法2大类。直接表征法可分为热解法和抽提法,实验和分析过程都比较繁琐。间接计算法也可分为2种,即基于页岩孔隙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法和基于页岩总含油量与页岩吸附油量的差减法,前者误差较大且计算值偏高,运用页岩总含油量与页岩吸附油量的差减法得到的是最大理论可动油量,其精度主要取决于页岩吸附油量的确定,而页岩吸附主要发生于有机质(干酪根),但干酪根对页岩油的吸附机理目前研究较少。因此,查明干酪根对石油液态烃的吸附能力及其产物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干酪根对页岩油的吸附机理,是当前页岩油可动性表征研究领域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 朱晓萌朱文兵曹剑宋宇张冬梅胡守志李水福
- 关键词:页岩油赋存状态可动性干酪根
-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成藏期次及年代学被引量:52
- 2014年
- 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期研究对油气运聚与圈闭时空匹配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综合运用原油/油包裹体分子地球化学、单个流体包裹体荧光特性和显微测温等油气成藏期次划分方法,获得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发生了3期成藏的认识;接着,运用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及Re-Os和K-Ar直接定年方法,构筑了其奥陶系油气成藏年代学格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第一期成藏发生在加里东中-晚期(463.2~414.9 Ma),第二期成藏发生在海西晚期(312.9~268.8 Ma),第三期成藏发生在喜马拉雅期(22~4.8 Ma)。其中,塔河主体发生了3期成藏,而塔河外围仅发生了第一期和第2期两期成藏。深入剖析阿克库勒凸起受差异构造演化控制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期在空间上表现出的非均质性,对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其它构造带的勘探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 陈红汉吴悠丰勇鲁子野胡守志云露漆立新
- 关键词:油气成藏期次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奥陶系塔河油田
- 基于反相柱系统分析的原油烃类化合物全二维色—质谱图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原油中烃类化合物是最复杂的混合物体系,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是目前分离复杂混合物体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该文采用反相柱系统对原油烃类化合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中重要的化合物系列进行了识别,为原油中烃类化合物的反相柱系统分析和谱图识别提供了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反相柱系统对饱和烃,尤其是低分子量的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等化合物在二维上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因此,反相柱系统对生物降解油饱和烃馏分的"鼓包"化合物(UCM)的分离与研究可能将起到一定作用。
- 李水福胡守志曹剑何生马军王绪龙张冬梅陈昱瑶
- 关键词:烃类化合物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