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小淳

作品数:44 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农业厅学科带头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杂交
  • 25篇选育
  • 24篇水稻
  • 11篇杂交水稻
  • 9篇杂交早稻
  • 9篇早稻
  • 9篇不育
  • 8篇核不育
  • 8篇不育系
  • 7篇育种
  • 7篇抗病
  • 7篇核不育系
  • 7篇高产
  • 6篇稻瘟
  • 6篇稻瘟病
  • 6篇杂交稻
  • 6篇瘟病
  • 6篇两系杂交
  • 5篇栽培
  • 5篇栽培技术

机构

  • 42篇湖南亚华种业...
  • 4篇湖南隆平高科...
  • 3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杂交水稻...

作者

  • 43篇胡小淳
  • 39篇杨远柱
  • 37篇符辰建
  • 29篇秦鹏
  • 11篇孙振彪
  • 11篇宋永帮
  • 8篇张章
  • 8篇周永祥
  • 6篇刘珊珊
  • 5篇谢志梅
  • 4篇杨广
  • 3篇刘选明
  • 2篇周波
  • 2篇林建中
  • 2篇唐冬英
  • 2篇朱咏华
  • 2篇赵小英
  • 2篇王凯
  • 1篇梅进
  • 1篇刘延斌

传媒

  • 12篇农业科技通讯
  • 10篇杂交水稻
  • 4篇中国稻米
  • 3篇作物研究
  • 2篇第一届中国杂...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2010中国...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湘陵628S的选育被引量:25
2010年
湘陵628S是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获得的株1S矮秆突变体SV14S与抗稻瘟病优质父本品种ZR02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育性稳定、可繁性和异交性好、亲和性较广、配合力强、稻米品质优、植株矮壮和抗倒力强等突出优点。自2008年湘陵628S审定以来,所配组合有3个通过国家审定、6个通过省级审定,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符辰建秦鹏胡小淳宋永帮孙振彪杨远柱
关键词: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温敏核不育系株1S
优质高产广适两系杂交稻隆两优534的选育被引量:14
2018年
隆两优534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优质抗倒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优质抗病品种五山丝苗(R534)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米质优,抗稻瘟病,强耐热,高产稳产,广适性好,生育期适宜,农艺性状理想。2016年分别通过国家华南感光晚稻、湖南省一季晚稻新品种审定;2017年又分别通过国家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中稻、江西省一季稻新品种审定。
符辰建胡小淳胡小淳符星学秦鹏刘珊珊杨远柱
关键词:抗稻瘟病广适性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gm特异标记开发
水稻稻瘟病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目前用于分子辅助育种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中,抗病效果最佳的是Pigm基因。用于Pigm基因检测的常用标记包括功能标记M26205,InDe1标记S29742与DG-3。其中,M262...
曾晓珊彭丹胡小淳白珍安秦鹏杨远柱
关键词:抗稻瘟病基因分子辅助育种
文献传递
株1S与陆18S系列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8
2005年
简要叙述了株1S与陆18S的选育过程及主要特征特性,详细阐述了株1S与陆18S系列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选育偏籼型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适当扩大双亲遗传距离,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
杨远柱符辰建胡小淳郑卫华
关键词:杂交早稻两用核不育系株1S陆18S栽培
中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华297A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5
2011年
华297A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以优质三系不育系新香A为母本,"金23B//黄金3号/Ⅱ-32B"的稳定优良单株为父本测交,经多代择优回交转育而成的中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优、配合力强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所配组合华优75于200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亚华优451和亚华优624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胡小淳周永祥符辰建宋永帮秦鹏杨远柱
关键词: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
特矮稻ED基因的遗传定位和分析
2009年
赤霉素(GA3)鉴定表明,一种新型特矮稻(命名为‘特矮稻-2’)的GA3信号转导途径正常,施加外源GA3不能恢复到正常植株的高度,说明此种矮稻的矮化机制与GA3无关。来源于组合‘特矮稻-2’ב日本晴’的F2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特矮稻-2’的特矮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采用SSR分子标记,将该矮秆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上的RM519和RM235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5.9和22.0cM,该基因暂命名为ED。
梅进杨远柱林建中胡小淳周波赵小英符辰建黄星群唐冬英刘选明
关键词:水稻矮秆基因基因定位
抗病优质高配合力中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晶4155S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11
2021年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传统系谱法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成功培育出株型理想、不育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5℃、育性稳定、异交性好、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晶4155S,2014年该不育系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晶4155S含有51.0%的早籼遗传背景和8.7%的粳稻遗传背景,为充分利用"早晚生态型间和籼粳亚种间"双重杂种优势奠定了遗传基础。依据分子设计和杂种优势群理论,按"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和"双亲品质基因一致性"配组原则,高效培育出集抗病、优质、广适与高产协调的晶两优系列杂交组合,该系列组合也迅速成为中国南方稻区的杂交稻主要种植品种,推动了长江流域杂交中籼品种的更新换代。
符辰建胡小淳胡小淳符星学秦鹏杨广王凯孙振彪
关键词: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抗病高配合力
中熟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120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株两优120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2001年用广亲和低温敏核不育系株1S与自育父本华120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南方稻区早籼早中熟组区试,表现丰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稻瘟病抗性较强,品质较优,适应性较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符辰建杨远柱张章胡小淳宋永帮周永祥
关键词:两系杂交早稻选育
中国水稻商业化育种成就与展望被引量:16
2021年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发展关系到国家根本,中央更是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2021年我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并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本文系统阐述了商业化育种的内涵,并总结了我国在水稻商业化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水稻及其他农作物商业化育种体系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杨远柱杨远柱符辰建秦鹏符辰建谢志梅秦鹏周延彪胡小淳
关键词:水稻商业化育种种业
华南感光型杂交晚籼新组合陵两优472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陵两优472是用优质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湘陵628S与强恢复系华恢472选配而成的华南感光型优质高产晚籼新组合,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以2007-2009年南方稻区华南感光晚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介绍了陵两优472的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性及稻米品质,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并讨论了湘陵628S的应用问题。
杨远柱符辰建胡小淳秦鹏张章刘延斌宋永帮
关键词:杂交晚稻感光型选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