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英格

作品数:92 被引量:716H指数:1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4篇土壤
  • 17篇喀斯特山区
  • 9篇生态
  • 9篇土地利用
  • 8篇酸性废气
  • 8篇农业
  • 8篇空间资源
  • 8篇环境质量
  • 8篇废气
  • 8篇风机
  • 7篇土壤环境
  • 6篇养分
  • 6篇土壤环境质量
  • 6篇土壤水
  • 5篇植被
  • 5篇植物
  • 5篇石灰土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分
  • 5篇灰土

机构

  • 92篇贵州大学
  • 2篇贵州科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贵州省农业厅

作者

  • 92篇舒英格
  • 35篇何腾兵
  • 17篇刘元生
  • 14篇刘方
  • 13篇罗海波
  • 5篇彭文君
  • 4篇何季
  • 4篇文小琴
  • 3篇杨柳
  • 3篇宁婧
  • 2篇姚斌
  • 2篇刘丽
  • 2篇颜德宏
  • 2篇陈祖拥
  • 2篇卜通达
  • 2篇魏成熙
  • 2篇董玲玲
  • 2篇吴彤
  • 2篇林家栋
  • 2篇史迎春

传媒

  • 10篇山地农业生物...
  • 5篇贵州农业科学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天津农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3篇耕作与栽培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岩溶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6篇2020
  • 11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南喀斯特土壤水分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5年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压力和巨大的人口数量导致该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石漠化加剧,由此导致区域土壤土层浅薄、侵蚀退化严重、蓄水能力低,进而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土壤水分已成为影响该区域植被生长、恢复及土壤侵蚀过程的主控因子。本研究在较为系统的总结水分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现有中国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域环境保护、生态恢复重建及增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需要提出喀斯特土壤水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便更好地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肖兴艳刘方姚斌舒英格
关键词:土壤水分监测技术生态恢复
喀斯特地区不同年限退耕草地的持水性能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退耕草地持水性能,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草地持水性能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喀斯特地区不同年限退耕草地(5,10,15,20 a)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凋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和拦蓄量以及土壤剖面容重、孔隙度、颗粒组成、含水率及持水量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特征。[结果](1)凋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15 a>20 a>10 a>5 a,且凋落物层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对数函数和幂函数。(2)退耕草地砂粒含量和容重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均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粉粒、黏粒、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规律与土壤容重相反。(3)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总量表现为:10 a>20 a>15 a>5 a>CK,其中土壤层最大持水量贡献率达到99%以上。[结论]退耕草地不仅增加了凋落物层的生物积累、拦截降雨作用和持水性能,还在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的同时,提高了土壤持水性能。退耕草地均在退耕10 a以后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建议在退耕10 a以后种植落叶树种。
罗秀龙舒英格龙慧李雪梅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退耕草地持水性能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
2023年
植被恢复通过改变碳输入和转化速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为探明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以喀斯特地区草地序列(5、10、15和20 a)、灌木序列(5、10、15和20 a)和园地序列(5、10和15 a)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邻农田为对照(CK),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_(333)、ROC_(167)和ROC_(33),即能被333、167和33 mmol·L^(-1)KMnO_(4)氧化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0~40 cm土层草地、灌木和园地序列平均SOC含量分别增加了70.77%、114.40%和50.17%.在0~20 cm土层,随恢复年限增加,草地序列和园地序列的SOC含量呈先升后降势态,灌木序列呈先升后降再升势态,ROC_(333)、ROC_(167)和ROC_(33)与对应序列的SOC变化势态一致;在20~40 cm土层,各序列的ROC_(333)、ROC_(167)和ROC_(33)与对应序列的SOC的变化势态不一致.在0~40 cm土层,草地序列MBC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势态,各土层MBC最大值均在G15;灌木序列在0~10 cm土层为先升后降再升势态,在10~40 cm土层为先升后降势态;园地序列在0~30 cm土层为先升后降势态,在30~40 cm土层为逐渐升高势态.3个序列K_(os)大致呈先降后升再降势态,L和LI与K_(os)相反;CPI呈先升后降势态;草地和园地序列的碳库管理指数(CPMI)呈先升后降势态,而灌木序列CPMI的则呈先升后降再升势态.SOC、ROC_(333)、ROC_(167)、ROC_(33)和MBC含量及K_(os)的年增长量大小为:灌木>草地>园地,DOC和CPMI的年增长量大小为:园地>草地>灌木.3个序列SOC及其组分含量均总体随土层增加而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碱解氮(AN)是影响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CPMI随植被恢复时间发�
蔡华舒英格王昌敏廖远行罗秀龙龙慧李雪梅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土壤
利用方式对石灰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对贵阳市五种利用方式下石灰土的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它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顺序为:林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旱地>裸地;>0.25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顺序为:林地>灌木林地>旱地>荒草地>裸地。有机质含量与>5 mm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影响>0.25 mm风干团聚体含量主要是土壤中粘粒的数量;团聚体结构破坏率与>0.25 mm和>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达到显著负相关。同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侵蚀状况呈负相关,团聚体的破坏率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对团聚体的作用大于粘粒对团聚体的影响。人为开垦林地引起土壤侵蚀加剧,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是导致土壤结构退化的基本原因。
杨剑波何腾兵舒英格宁婧赵杨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石灰土有机质粘粒土壤侵蚀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春茶生长影响及其土壤改良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通过对贵州中部山区茶园土壤进行调查与田间施肥试验,探讨生物有机肥施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及其土壤培肥潜力。田间试验表明:不同有机肥施用对春季茶叶芽密度、春梢着叶数及叶面积的促进效果大小顺序为猪粪堆肥>绿肥>沼渣。施用猪粪堆肥能明显地增加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对有效钾含量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施用绿肥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有效氮的含量,而施用沼渣能明显地增加土壤有效钾的含量。施用猪粪堆肥、绿肥、沼渣均能明显地提高土壤含水率,特别是绿肥。因此,利用猪粪堆制的生物有机肥能明显地增加茶园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有利于提高春茶的产量。
陈默涵何腾兵舒英格
关键词:有机肥料土壤培肥土壤水分
喀斯特山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特征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恢复及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晴隆县典型喀斯特地区采集荒地、耕地、退耕还草地、林草间作地和楸树林地的土壤样品,并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全磷含量退耕还草地最高,为0.95g/kg,有效磷含量耕地最高,为6.90 mg/kg,全氮、全钾、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均是林草间地作最高,分别为4.61、1.19、54.98 g/kg和406.62mg/kg;速效钾含量楸树林地的最高,为179.5 mg/kg;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楸树林地>耕地>荒地,微生物量氮含量为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楸树林地>耕地>荒地;与荒地相比,林草间作地和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2.46倍和2.02倍,林草间作地和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提高86.92%和77.07%。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或不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耕地>林草间作地=楸树林地>退耕还草地>荒地,这种变化趋势与微生物总数的变化不一致。经相关性分析,土壤酶、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养分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用于表征土壤质量。【结论】林草间作方式具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该土地利用方式能有效改善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
文小琴舒英格何欢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
基于CNKI数据库的茶园土壤酸化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2006年以来,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广受学术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分析茶园土壤酸化领域现有文献,识别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的知识聚类与研究网络,从整体把握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酸化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1976—1990年)、缓慢发展阶(1991—2005年)、迅猛增长阶段(2006—2019年)3个阶段;研究群体主要以浙江为代表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居多,但科研院所发文量较少,有待加强,其中“茶树”受关注度最高;“pH”是出现时间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主题词,成为持续型的研究前沿领域。在茶园土壤酸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来有必要突破“土壤酸度”的框架,拓展研究范畴,构建研究网络,创新研究方法,从更加广阔的视角进行多元化研究。
贾宽宽舒英格张忠梁王渊任明慧
关键词:茶园土壤酸化文献计量分析
一种用于消煮实验的消煮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煮实验的消煮结构,它包含有立柱,所述立柱固定于试验台上,在试验台上设有支座,支座上放置有加热炉,所述立柱上设有可左右旋转的套环,在套环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对称布置的两根连杆,每根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根...
舒英格张忠梁王渊贾宽宽陈青松蔡鑫淋何腾兵
文献传递
贵州名优茶与产地土壤矿质元素相关性及其溯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贵州省名优茶产地不同深层土壤对茶叶矿质元素溯源效果的影响,以土壤-茶叶的多矿质元素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法、逐步线性判别分析(SLDA)对茶叶产地进行溯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茶叶和土壤具有独特的矿质元素指纹,茶叶中Fe、Mn、K、Ca、Mg、Cu的含量与土壤中对应元素含量显著相关(P<0.05),以这6种矿质元素含量结合PCA可有效区分茶叶的地理起源;不同深层土壤对茶叶产地的溯源有不同影响,通过SLDA法、BP神经网络法明确了以60~80 cm的土层进行产地溯源的效果最优,产地溯源验证判别率分别为98.5%(SLDA法)和100%(BP神经网络法),并基于SLDA法确定了Zn、Cu、P、Mn、Fe、Mg和K 7种元素构建的贵州名优茶产地溯源模型。此外,研究发现茶叶产地溯源几乎不受茶树品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名优茶矿质元素指纹图谱的建设及土壤-茶叶产地溯源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忠梁舒英格何季任明慧
关键词:茶叶矿质元素土壤深度
一种清洁环保的土样和植物样品消煮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环保的土样和植物样品消煮装置,它包括箱体,箱体的底端连接有箱底,箱底上设有支座,支座上设有加热炉或铁块,在箱体的前方通过合页连接有侧开门,所述箱体的上部设有净化槽,净化槽内设有中和池,中和池内设有...
张忠梁舒英格肖盛杨周鹏鹏陈梦军杨愫何腾兵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