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探讨喉罩通气应用于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复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出生后需正压通气复苏,且产前评估胎龄28~34周或体重1000~20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喉罩组及面罩组,分析喉罩在早产儿复苏中的技术要点、优势、通气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1)喉罩组(3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喉罩插入深度及注入气囊气体量均低于低出生体重儿[深度:(6.3±0.9)cm比(7.1±0.9)cm,气体量:(1.2±0.9)ml比(1.7±0.5)ml,P<0.05]。(2)喉罩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面罩组(88.6%比40.0%),气管插管率较面罩组降低81%[11.4%比60.0%],通气时间短于面罩组[(56.8±24.7)s比(103.6±43.8)s,P<0.05]。两组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39.9比31.1,P>0.05],5 min Apgar评分喉罩组高于面罩组[平均秩次25.3比17.9,P<0.05]。(3)两组复苏成功早产儿复苏前后1h内(脐)动脉血乳酸及微量血糖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喉罩组复苏前后(脐)动脉血气PO2差值大于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1±13.8)mmHg比(64.5±10.0)mmHg,P<0.05]。(4)复苏成功早产儿复苏过程中,喉罩组60s时心率及氧饱和度高于面罩组[心率:(165.2±13.8)次/min比(151.4±16.1)次/min,氧饱和度:(69.6±10.9)%比(60.5±11.5)%,P<0.05]。(5)喉罩组呕吐1例,胃食管反流2例。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相对简单有效,在早产儿中复苏效果明显优于面罩,且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也可安全使用,能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2006年1月~2010年2月确诊的3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发热、吃奶差、皮肤苍白花纹、不哭不动、黄疸、呻吟、呼吸暂停等。37例为单一菌种生长。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55.26%),鲍曼不动杆菌6株(15.78%),大肠埃希氏菌5株(13.15%)。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36例、早产儿22例、动脉留置22例、鼻饲喂养21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14例。38例中28例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1例(75%)、鲍曼不动杆菌6例(21.42%)。肺炎克雷伯杆菌17例(80.95%)为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6.47%敏感,对2、3代头孢类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吡肟敏感率33.3%,对青霉素及2、3代头孢类100%耐药。结论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凶险,易并发严重并发症,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而且多为院内感染(73.68%),与早产、侵入性操作、先期使用3代头孢关系密切,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