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海燕

作品数:25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内镜
  • 7篇镜检
  • 5篇诊治
  • 5篇乳头
  • 5篇肿瘤
  • 5篇内窥镜
  • 5篇窥镜
  • 4篇切除
  • 4篇胃镜
  • 4篇间质
  • 4篇间质瘤
  • 4篇超声
  • 3篇胆总管
  • 3篇胆总管结石
  • 3篇胰腺
  • 3篇十二指肠
  • 3篇手术
  • 3篇腔内
  • 3篇切除术
  • 3篇切开

机构

  • 22篇山东省千佛山...
  • 7篇山东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25篇董海燕
  • 21篇贾欣永
  • 19篇李国栋
  • 12篇庞秋萍
  • 8篇张燕
  • 7篇郭荣
  • 5篇王玉龙
  • 5篇张秀娟
  • 5篇翟海兰
  • 3篇李杰
  • 2篇苏淑芬
  • 2篇付荣湛
  • 2篇董延春
  • 2篇徐宗珍
  • 1篇王玉龙
  • 1篇王玉龙
  • 1篇陈守华
  • 1篇袁凯
  • 1篇袁凯
  • 1篇张振

传媒

  • 9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2篇中华消化病与...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12mm)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方法与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总管结石(≥12mm)取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8例胆总管结石(≥12mm)患者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组(100例)与乳头括约肌切开组(98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结石取净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乳头括约肌切开组相比,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组以更低的机械碎石使用率(12.0%比35.7%,P〈0.05)取得了更高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89.0%比71.4%,P〈0.05),并且操作时间[(39.3±15.8)min比(48.4±19.3)min,P〈0.05]与X线照射时间[(14.2±5.2)min比(24.2.±9.4)min,P〈0.05]显著缩短;而总的结石取净率(97.0%比93.9%,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8.0%比13.3%,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12mm),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与乳头括约肌切开同样有效、安全,前者更加高效。
李国栋庞秋萍张秀娟董海燕郭荣翟海兰贾欣永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
改良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胃间质瘤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收治的25例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脐上缘做一0.5 cm的弧形切口,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观察;再行胃镜检查并定位肿瘤;腹腔镜经脐置入腹腔,另2个穿刺套管经胃前壁刺入胃腔;腹腔镜器械在胃腔内切除肿瘤;胃镜下经口取出肿瘤,钛夹夹闭创面及胃壁上穿刺孔.患者术后置入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治疗3d;对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中危及高危的胃间质瘤患者,在肿瘤完整切除后,应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其余胃间质瘤患者,手术完整切除后,不行任何辅助治疗.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胃镜,1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胃镜.术后1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腹部CT,1年后每年复查1次腹部CT.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结果 25例患者顺利完成改良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为(79±4) min,术中出血量为(28 ±3)mL,肿瘤直径为(2.6±0.3)cm,术后腹痛时间为(2.8±0.3)d,住院时间为(6.3±0.3)d.25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切除的肿瘤均为胃间质瘤,核分裂象数为(3.3±0.3)个/50个高倍视野,达到R0切除.其中极低危3例,低危19例,中危3例,高危0例.3例中危胃间质瘤患者中,2例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另外1例由于经济原因,拒服药物治疗.25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改良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安全、有效.
董海燕王玉龙李国栋李杰庞秋萍贾欣永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腹腔镜检查
超细内镜在消化道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年
目的评估超细内镜在消化道严重狭窄的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我科行消化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道严重狭窄并更换超细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结果在10年时间内,我科共行内镜检查及治疗108 176例次,其中诊断为消化道严重狭窄并更换超细内镜检查者283例,其中上消化道234例(82.7%),下消化道49例(17.3%)。消化道狭窄病因以恶性肿瘤最多,共157例(55.5%)。超细内镜在上、下消化道严重狭窄通过率分别为91.5%、55.1%,通过后发现其他病变比例分别为12.6%、22.2%。在成功通过的上消化道狭窄病例中,有24例食管狭窄患者利用超细内镜成功辅助完成内镜下治疗。结论超细内镜在消化道严重狭窄的患者中应用十分重要。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内镜诊断,同时为内镜下治疗创造条件。
张钰坪韩翠萍张秀斌高洁董海燕李国栋张燕卢艳贾欣永
关键词:超细内镜消化道狭窄内镜诊断内镜治疗
胃镜诊治同时性五源发早期胃癌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男,77岁,因“烧心、反酸1个月”来我院行胃镜检台。反流性食管炎(LC级);胃体小弯近贲门见一直径约1.0cm区域色略红,中间稍凹陷,表面附着少量薄白苔,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观察病变界限清晰,微血管增粗,迂曲连接呈网格状,部分做结构消失(图1)。
董海燕
关键词:早期胃癌诊治胃镜反流性食管炎放大内镜
超声定位下可疑淋巴结取样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更为合理的腋窝淋巴结处理方法,明确腋窝可疑淋巴结取样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替代单纯SLNB时的假阴性率是否明显降低,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腋窝淋巴结外科学分群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4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行B超引导下钩丝定位,术中行腋窝SLNB和定位的可疑淋巴结活检,再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或levelⅡ水平的腋淋巴结清扫,对SLN、可疑淋巴结、腋窝其余的淋巴结分3组行病理检查,比较单纯SLNB与SLNB配合可疑淋巴结取样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差异。结果SLNB总成功率为100%(42/42),SLNB2例假阴性,假阴性率11%(2/18),敏感性88.9%(16/18),准确率95.2%(40/42)。SLNB配合可疑淋巴结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未见假阴性,敏感性100%(18/18),准确率100%(42/42)。结论超声引导可疑淋巴结钩丝定位取样有降低乳腺癌SLNB假阴性率的趋势,但本组样本数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0)。
王玉龙董海燕李庆袁凯陈守华付荣湛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治胃类癌患者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胃镜、超声内镜对胃类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内镜下治疗胃类癌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内隆起性病变、经超声内镜检查疑为胃类癌患者13例。其中1例溃疡型表现者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余12例分别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所有患者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类癌。结果行内镜下切除的12例胃类癌患者中,1例发生穿孔,其余11例均无明显并发症;切除瘤体边缘和基底无肿瘤累及。结论超声内镜可明确胃类癌病变的大小、边界、深度、有无肌层及周围血管浸润,指导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类癌患者疗效确切。
董海燕王玉龙贾欣永李国栋庞秋萍郭荣
关键词:胃镜检查腔内超声检查胃肿瘤
内镜辅助下腹腔镜胃腔内间质瘤切除术1例被引量:3
2011年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展示了当今最微创技术组合的应用前景。对于胃肠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内镜和腹腔镜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做到最佳技术组合,
李杰贾欣永徐宗珍董海燕
关键词:间质瘤腹腔镜内镜外科治疗
凝血酶与硫糖铝混悬凝胶剂联合应用在消化内镜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术后迟发性出血,为降低术后出血发生,我们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对胃及食道黏膜切除的30例患者手术创面进行局部喷洒凝血酶和硫糖铝混悬凝胶剂混合液对比应用,并对止血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应用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贾欣永董海燕李国栋庞秋萍郭荣
关键词:凝胶剂硫糖铝凝血酶消化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一例被引量:7
2017年
患者男,46岁,因“血肌酐升高2年,血液透析治疗9个月,呕血1d”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余,2型糖尿病病史10年余,均未规律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2年余。
张燕董海燕李国栋贾欣永
关键词:溃疡出血内镜治疗球后血肌酐升高
选择性胰管支架和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比在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人群中,选择性胰管支架置入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肛塞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623例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患者,其中145例选择性置入胰管支架(A组),478例行非甾体类抗炎药肛塞(B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平衡2组间的偏倚,组成145对,统计总的ERCP术后胰腺炎及中重度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根据危险因素亚组分析选择性胰管支架置入的最佳适应证。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145对中A组和B组分别有10例(6.9%)和22例(15.2%)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3.4%)和14例(9.7%)发生中重度ERCP术后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为插管时间〉10min、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导丝进入胰管〉1次、有经内镜壶腹切除术史。结论尽管非甾体类抗炎药肛塞经济、简单,对于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患者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选择性胰管支架置入是更优的选择。推荐插管时间〉10min、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导丝进入胰管〉1次、经内镜壶腹切除术的患者置入胰管支架以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
李国栋董海燕庞秋萍翟海兰董延春张秀娟郭荣贾欣永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胰腺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