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燕红

作品数:35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珠江口
  • 9篇浮游
  • 8篇植物
  • 6篇营养盐
  • 6篇群落
  • 6篇海域
  • 6篇浮游植物
  • 4篇营养化
  • 4篇富营养化
  • 3篇动物群
  • 3篇动物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海域营养盐
  • 3篇分子鉴定
  • 3篇浮游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群落
  • 2篇多样性
  • 2篇形态学鉴定
  • 2篇亚历山大藻

机构

  • 3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董燕红
  • 8篇方宏达
  • 8篇易斌
  • 6篇李海涛
  • 5篇蔡建东
  • 5篇吕意华
  • 4篇杨熙
  • 3篇朱艾嘉
  • 3篇袁茵
  • 3篇李秀芹
  • 3篇韦桂秋
  • 3篇娄全胜
  • 3篇朱小山
  • 3篇陈凯彪
  • 3篇林端
  • 3篇战爱斌
  • 2篇许战洲
  • 2篇张敬怀
  • 2篇肖瑜璋
  • 2篇李适宇

传媒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海洋通报
  • 2篇生物安全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学会...
  • 2篇第一届中国赤...
  • 2篇首届海洋女科...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极地研究
  • 1篇Marine...
  • 1篇南方农业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口海域营养盐比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根据2004—2006年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与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维持丰富的氮、磷、硅,其中氮、硅以东宝河口最高,磷以深圳湾最高;丰富的氮、磷、硅和较高的N:P均可...
董燕红蔡建东钱宏林
关键词:海洋环境营养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文献传递
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的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但互花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花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的底栖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互花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选取的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在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在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在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在3个断面上,互花米草拔除后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底栖动物群落的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花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互花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倪平董燕红朱艾嘉李海涛熊薇浦传亮战爱斌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红树林互花米草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模型的大亚湾海域污染特征解析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深刻剖析近岸海域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精确识别各污染物来源,对改善海洋水环境质量和提升水环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亚湾海域为研究对象,结合超标倍数赋权法和空间集成分析技术,对海域表、底层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识别区域污染源,解析各污染源对污染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大亚湾表层水体以轻微污染为主,东南部存在轻度污染,西北部澳头海域存在中度污染,底层水体以轻度污染为主,西北部澳头海域存在重度污染;大亚湾表层水体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15%)、入海河流(15.5%)以及悬浮颗粒物(44.3%),底层水体主要污染源为悬浮颗粒物(40.6%)以及石化废水(37%)。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空间集成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的海域污染特征解析框架能够准确地对海湾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和污染源解析,可为大亚湾水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张婉萍樊敏陶伟谌书彭晓鹃董燕红
关键词:大亚湾海域
一种杀藻菌株LY01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杀藻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塔玛亚历山大藻是我国海域常见的1种有毒赤潮甲藻。其爆发性增殖会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健康。细菌Mangrovimonas yunxiaonensis LY01是由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分离到的1株杀藻细菌,其表现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杀藻能力。为了获取LY01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最佳杀藻效果,本文进行了不同量菌株LY01冻干制剂的抑藻实验,发现0.4mg/mL添加量并在作用48h后可达87.5%的杀藻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菌剂的制备现场应用的抑藻剂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吕意华李祎董燕红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
两形态类型织纹螺(Nassarius)的鉴定被引量:5
2008年
在整理广东珠海高栏岛潮下带的螺类样品时,发现两不同形态类型的织纹螺,一类型鉴定为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另一类型与前者在内唇和外唇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其他特征基本相同。比较了两类型个体的齿舌形态,并对选取的5个个体的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个体的齿舌形态基本一致,齿列数53—66排,中央齿上缘小齿8—12枚;COⅠ基因序列存在较大的变异,709bp的DNA片段上共有40个位点变异,其中38个变异位点为密码子第三位碱基,个体间的碱基差异在2—35bp之间;贝壳变异与DNA变异不存在关系,同类型的个体在DNA序列上差异较大,不同类型个体的差异却极小;在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两类型的个体明显聚为一支。依据5条COⅠ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完全相同。齿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证据都证实两种类型的个体同属于西格织纹螺。
李海涛张敬怀董燕红方宏达林端李秀芹欧强
关键词:织纹螺齿舌CO
DNA条形码技术在海洋浮游动物检测能力验证样品制备中的应用
海洋生物的物种鉴定是海洋调查、监测、生态损害评估的重要内容,但其能力验证样品制备困难.本研究以浮游动物为对象,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鉴定的方式,制备了能力验证样品.49家实验室参加了能力验证活动,满意、可疑、不满意...
董燕红李海涛陈洪彬
大鹏湾海区营养盐年际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根据 1993—2003年 月、8 月和 月在大鹏湾海区 个站位的表、底层水样现场监测资料,分析 7 9 3了大鹏湾海区氮、磷营养盐的年际变化趋势。分别运用水质质量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 WQI 法评价了大鹏湾海区水质质量。运用营养状况综合指数法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大鹏湾海区夏季的氮、磷营养盐水平较低,N/P 比值介于7~30 之间。
黎广媚林洪瑛陈凯彪董燕红
关键词:水质评价营养盐富营养化
珠江口海域营养盐比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被引量:27
2009年
根据2004-2006年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维持丰富的氮、磷、硅,其中氮、硅以东宝河口最高,磷以深圳湾最高;丰富的氮、磷、硅和较高的N∶P均可能是形成调查海域多年来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类占优势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深圳湾、桂山岛、万山列岛及横琴岛附近海域(主要是4月),营养盐含量及其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深圳湾主要是N∶P,后三个岛屿附近海域主要是Si∶N),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近年来珠海高速发展的养殖业造成其海域赤潮的频发。
董燕红蔡建东钱宏林
关键词:珠江口营养盐浮游植物
海水观赏鱼产业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2020年
目前,海水观赏鱼产业迅速兴起,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收集了相关数据,综述了海水观赏鱼产业在捕获量、捕获方式、饲养个体大型化等方面对野生鱼类多样性的不良影响,并讨论了该领域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期引起足够重视。
董燕红朱艾嘉吕意华杨熙石荣贵许战洲
关键词:海水观赏鱼野生鱼类多样性
一种用于浮游植物检测能力评估的比测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日益增加的海洋生态监测质量管理需求与当前海洋生物监测数据考核方法不足的现状,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浮游植物比测方法,并用于2016年全国浮游植物样品比测活动,该活动是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旨在对全国计划单列市及以上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浮游植物鉴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制片效果良好,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评估结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适用于海洋生态监测质控管理。采用该方法总体上客观检验了当前各海洋监测机构海洋浮游植物检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对各单位业务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
杨振雄董燕红娄全胜肖瑜璋姜广甲
关键词:生态监测质量管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