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夫花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换热
  • 7篇换热器
  • 5篇壳程
  • 3篇优化设计
  • 3篇硫酸
  • 3篇换热器壳程
  • 3篇传热
  • 3篇传热温差
  • 2篇多通道
  • 2篇硫酸工业
  • 2篇流区
  • 2篇进出口
  • 2篇出口
  • 1篇大型化
  • 1篇能耗
  • 1篇温差场
  • 1篇硫酸生产
  • 1篇均匀性
  • 1篇计算流体动力...
  • 1篇管壳式

机构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蒋夫花
  • 7篇邓先和

传媒

  • 1篇硫酸工业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第29届全国...
  • 1篇全国化工化学...
  • 1篇全国磷肥、硫...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换热器在大型化发展中的深度换热问题讨论
本文对近年硫酸工业生产系统的换热器设备在大型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深度换热受限与操作能耗过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介绍了最新提出的专利技术——壳程多通道换热器,对该新型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作了描述,并给出了工业应用的结果...
邓先和蒋夫花
关键词:硫酸工业换热器
文献传递
换热器壳程进出口折流区传热温差损失分析
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进出口折流区的传热温差作了分析,以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比例α表征换热器的换热深度,探讨了换热器换热深度与长径比的关系。采用流路分析方法。对换热器壳程折流区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学分析,并与纯逆流...
邓先和蒋夫花
关键词:换热器优化设计
文献传递
换热器在大型化发展中的深度换热问题讨论被引量:7
2009年
随着硫酸装置朝大型化方向发展,转化工序换热设备的大型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之带来换热器的换热深度受限问题。通过对换热管排冷热流体对流传热与流阻数值的数值模拟,探讨换热器长径比变化对换热深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壳程多通道换热器结构与旋流网板支撑急扩加速流缩放管管壳式换热器,并用于工业生产,实际运用效果良好。
邓先和蒋夫花
关键词:硫酸生产换热器大型化
换热器在大型化发展中的深度换热问题讨论
近20年来,我国硫酸工业高速发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各类资源的消耗,装置不断朝大型化与超大型化发展,换热设备的大型化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换热器长径比变化对深度换热的影响,阐述了换热器壳程结...
邓先和蒋夫花
关键词:硫酸工业换热器
文献传递
大型轴流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深度换热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机械密封性好、承压能力强等特点,是动力、能源、冶金、硫酸工业等行业的关键通用设备。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比例α(αT_(H2) T_(L2))可表征换热器的换热深度。当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低于冷流体的...
蒋夫花
关键词:温差场均匀性长径比场协同
文献传递
壳程多通道管壳式换热器中并列分置管束长宽比与深度换热被引量:2
2011年
为研究壳程多通道管壳式换热器中并列分置管束长宽比锐减对其内部速度场及深度换热性能的影响,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单元流路区域建立并列分置管束模型。对长宽比范围在1.85~9.23、传热管数目分别为10,20,30,40和50的5个并列分置管束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程与壳程轴流段平均速度均为10 m/s时,随长宽比锐减,并列分置管束换热性能下降且壳程阻力显著增加,壳程流体速度分布越来越不均匀。在典型工况下,长宽比大于4.62的并列分置管束中冷流体出口温度高于热流体出口温度,即可以实现深度换热,在长宽比小于3.08的并列分置管束模型中不能实现深度换热。这为壳程多通道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蒋夫花邓先和
关键词:计算流体动力学长宽比
换热器壳程流路分析及折流与逆流的换热偏差被引量:3
2010年
热流体与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比α对换热器的有效传热温差有重要影响,不同的α代表不同的换热深度.为探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深度与长径比的关系,文中采用流路分析法对换热器壳程折流区域的传热性能进行数学分析,并与纯逆流情况作对比.结果表明:在深度换热的临界点(α=1),折流区域的换热性能远低于逆流换热,应避免折流区域靠近临界点操作;换热器折流与逆流区域传热温差的偏离量随α变化,为避免偏移量过大,应控制折流区域面积占总传热面积的比例;α<1时,为使传热温差偏移小于5%,应使折流区域面积占总传热面积的比例小于0.6/R1a,c(R1a,c为临界点逆流冷流体出口、进口温差与算术平均温差之比).文中揭示了现有换热器结构大型化之后难以实现α<1的原因,并给出了一种可以增加换热深度受限的有效结构——壳程多通道结构.
邓先和蒋夫花
关键词:换热器传热温差优化设计
换热器壳程进出口折流区传热温差损失分析
2010年
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进出口折流区的传热温差作了分析,以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比例α表征换热器的换热深度,探讨了换热器换热深度与长径比的关系。采用流路分析方法,对换热器壳程折流区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学分析,并与纯逆流情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换热器折流区域的传热温差较逆流区域传热温差的偏离量会随α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为避免偏移量过大应控制折流区域面积占总传热面积的比例。α<1时,为使传热温差偏移小于5%应使折流区域面积占总传热面积的比例小于0.6/R1 a,c。揭示了现有换热器结构大型化之后难以实现α<1的原因,并给出一种可以改进传统大型管壳式换热器长径比锐减、换热深度受限的有效结构——壳程多通道结构。
邓先和蒋夫花
关键词:换热器优化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