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勤

作品数:2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文学
  • 5篇时报
  • 5篇民初
  • 5篇《盛京时报》
  • 3篇清末
  • 3篇清末民初
  • 3篇文学研究
  • 2篇东北文学
  • 2篇叙事
  • 2篇诗词
  • 2篇文体
  • 2篇文学话语
  • 2篇小说
  • 2篇旧体
  • 2篇旧体诗
  • 2篇话语
  • 1篇代文
  • 1篇地域文化
  • 1篇东北文化
  • 1篇东北现代文学

机构

  • 20篇辽宁社会科学...
  • 1篇辽宁省社会科...

作者

  • 21篇薛勤
  • 1篇刘瑞弘
  • 1篇高翔

传媒

  • 8篇求是学刊
  • 4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被引量:6
2007年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薛勤
关键词:旧体诗词
1910年代初东北文学的空间意蕴和叙事追求——以《盛京时报》报载文学为中心被引量:1
2012年
1910年代初《盛京时报》的连载小说呈现了东北文学的新空间,营造了欧美国家的叙事空间并使之日常生活化,这使得当时的东北文学奉献出中、西两个文学空间。西式空间中有中式空间的叠合,中西文化元素在这一空间中交汇并且提供给文学创作以广阔的、超越现实社会的活动空间。借助西式空间,呈现了西方文化的观念层、制度层以及器物层的内容,曲折地表现出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的接受,但叙事细节仍有众多的中国尤其东北地区的元素,透露出其东北文化背景。而在中式空间里,则显示了中国社会内生性的变化,主要是婚恋观念和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与此相关,叙事追求上也发生了视角、语言等方面的丰富的变化。这一文学空间为当时向现代性发展的东北文学提供了宽阔的场域。
薛勤
关键词:文学空间
全球化语境下东北文化与文学的回思和建设被引量:3
2003年
全球化语境已成为探讨东北文化与文学建构的现实的和必然的学术背景。以文化为审美基点,坚持在文化结构的整体网络中透视文学,注重文学的人文性,葆有多维的文化视野,是当下文学的大体选择。东北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学息息相关,多民族文化凝聚成东北文学的源流,伴生在现代转型之中的对殖民文化的抗争使之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独特景观,质实雄健、长于吸纳融合的文化取向更生成、铸制着文学风格。在全球化语境中,捍卫东北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固有特性,在变革与创新中激发其生命活力则是我们的要务。
高翔薛勤刘瑞弘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地域文化东北文化文化视野文化风格文学创作
古典文学研究的世纪展示——《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片评
1999年
在数千年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古典文学以其丰富的文体形式、独特的审美追求、深厚的人文蕴含组构成一道繁星璀璨的文明之河,一个言说不尽、意味无穷因而探掘不竭的宝库。值此世纪之交,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洋洋百本,对这个与中华民族一同...
薛勤
关键词:中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王梵志文学景观
现代传媒的社会影响与文学语言转型被引量:1
2006年
现代传媒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大幅度地扩展了人们的视听地理,引发了更为宽广的集体心理想象。有助于人们确认自身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确立其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加速了人们对理性主义下的现代性关系的认识和建立。白话则因传播的需求而由文化的边缘向中心迁移,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建立起现代白话语言体系,在此语言框架下,中国文学在对个体、社会、时代的表现中逐步形成了现代文学,另一方面,现代白话传播的负效应也开始了文学的去经典历程。
薛勤
关键词:现代传媒现代白话
20世纪初东北旧体文学研究——以《盛京时报》旧体诗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1年
20世纪初的东北旧体诗创生于东北社会加速近现代化的新陈代谢时段,密切关涉了清末民初东北社会的生活状貌和变迁,其中新旧因素的交织、生灭、移位诸现象较为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学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场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创作既体现出社会形态中文学的变化,又于文学中显示着社会的改变。其中,感时感事诗成为最为直接体现社会情感的文学选择,实然的社会生活如对现代人性的建设和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追求在诗中有了更多的表达,景物诗保留了东北在自然、人文发展中的优美景致。在署名方式、创作方法、文本结构方面有新的文学、美学质素呈现,传统的全知视角转为有限视角,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出现了向现代文学的改变。
薛勤
关键词:《盛京时报》
1910年代东北的文学生态——以《盛京时报》报载文学为中心被引量:3
2012年
1910年代的东北旧体文学,其精神内容的无所作为加速了形式的边缘化,由于失却了时代承担被甩离了社会前进的轨道。旧体文学的文类质素的向新而变一旦停滞不前,那么其文类整体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由中心向边缘的游离,报纸等媒介排印水平的提高也不能阻止其式微之势。而原居文学体系边缘的小说应和了文学表达百科全书化的要求,重新向文学中心移动。报章连载小说代表了主流文学发展趋势,它融会了文学、社会的新旧观念的变化消长,呈现了许多具有新的社会观念意蕴的文学形象,其纯文学美学价值或许不高,但却是当时文学状况的切实体现和存留,显示了东北文学的现代方向,也因此具有充分的解读价值。
薛勤
关键词:文学生态
20世纪初东北文学观念的传承与改变--以《盛京时报》旧体文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文类规制下的文学创作,旧体文学文类质素中承载、延续着中国最为传统也最具民族色彩的文学观念和文学追求。20世纪初东北文学观念的新变最初发生在旧体诗中,随着东北社会由古代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约制着当时文学实践中情感结构的内涵和变化,也使文学的文类/体裁机制发生新变,文类质素各有生灭消长的变化。这是不可忽略的文化延续,因此其新旧景观的切换是一个渐进、反复、徘徊的,因而也是耐人寻味的过程。借助文学文本分析,尽力探求、描绘20世纪初期东北社会的情感结构,这当中也蕴含着文学尤其是旧体文学完整的历史价值。
薛勤
关键词:文学观念情感结构
文类视角下东北现代文学现代性演进被引量:2
2010年
东北近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地域特点为基础,在20世纪初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文类建设承载并具体体现了这一转型和相应的文学成就,在一些功能相对稳定的类型或范式上出现了集中的变化。这些范式质素的变化,在一个向量上体现着东北社会、文化面向现代性的转变;在另一向量上,指向东北文学内部:这些质素的消长转化,聚集了东北文学的现代之变,这些改变联结成东北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据此可以考察东北文学新的生态和成果。
薛勤
关键词:文类
旨趣和意义:清末民初东北叙事文学主题研究
2010年
清末民初东北叙事文学的主题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的政治书写,包括为政治的叙事和以政治建设为旨归的对传统演义体小说和笔记小品的叙事延续;一是由社会小说向人生小说的转进,其中的现代意识萌芽尤为可贵。
薛勤
关键词:主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