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帅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煤的模型化合物混合燃料气流床气化过程中NH_3的生成率被引量:7
- 2008年
- 将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吡啶配入柴油中模拟煤中氮的存在形式,考察了该混合燃料在四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实验装置中,不同氧碳比对气化室出口NH3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碳比1,05~1.97m。/kg范围内,NH3生成率存在最大值;当燃料中N含量过高时,NH3生成率较低;碳转化率和气化炉型也是影响NH3生成率的重要因素.
- 陈忠袁帅王增莹梁钦锋王辅臣于遵宏
- 关键词:模型化合物气流床NH3四喷嘴对置式气化炉
- 水煤浆气流床气化过程中氮的迁移被引量:10
- 2008年
- 在四喷嘴对置式气流床气化炉中,考察了水煤浆在不同氧碳比气化条件下HCN、NH3、NO和N2的轴径向浓度。结果表明:氮污染物(HCN、NH3、NO)在喷嘴平面处即产生并浓度最高,其主要来源于煤粒快速热解时析出的挥发分,远离喷嘴平面时三者浓度大幅降低并大多转化为N2,且氧碳比增高有利于N2的生成,气化室出口处浓度N2>HCN>NH3>NO;流场分布使气化室出口附近径向浓度基本一致,而其上部各平面位置靠近炉壁处浓度较低;煤浆中的适量水分有利于HCN和NH3生成,但过量水分不利于挥发氮析出,使HCN、NH3和NO生成量降低。
- 陈忠袁帅梁钦锋王辅臣于遵宏
- 关键词:水煤浆气流床氮迁移
- 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法测氰根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建立了氰根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该分析方法的检测下限、线性范围、标准误差(RSD)以及加标回收率。在高频热解设备中对神府煤和稻草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利用NaOH溶液吸收法将热解气中的HCN转化为氰根离子,利用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氰根进行定量。结果表明,信噪比为3时该分析方法的检测下限为0.01 mg/L,在0.1-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误差(RSD)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0%-105%。对HCN吸收液样品进行检测时发现氰根与其他杂质离子分离效果较好,3次重复实验的重现性良好。所建立的HCN吸收方法和氰根检测方法能够满足煤和生物质热解时HCN生成率的考察要求。
- 刘霞袁帅李军陈雪莉王辅臣
- 关键词: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氰根煤生物质
- 吡啶型氮快速热解中HCN和NH_3生成机理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考虑煤中吡啶六元环与其他杂环的结合形式,对四种典型的吡啶型氮杂环结构及其热解中间产物中各键的Mayer键级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Mayer键级的大小判断热解时最易发生断裂的键,进而对吡啶型氮热解时氮的逸出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吡啶型氮热解产生的含氮污染物主要是HCN;由于吡啶环与其他环结合方式的不同,氮的逸出过程也有差异。利用高频炉快速热解装置对吡啶和吖啶两种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以验证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吡啶和吖啶热解时虽有少量NH3生成,但含氮污染物仍以HCN为主,实验结果可为计算所得的结论提供一定支持。
- 袁帅李军周志杰王辅臣
- 关键词:热解氮吡啶模型化合物量子化学
- 煤及其模型化合物快速热解过程中HCN和NH_3逸出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利用高频热解装置对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不同煤阶的煤及模型化合物吡咯、吡啶进行了热解实验,分别考察了煤热解终温为1200℃,平均升温速率为2.7,8.0,11.9,17.1,22.9℃·s-1和不同热解终温(600~1200℃)下煤及吡咯、吡啶快速热解过程中HCN和NH3的生成规律,并且对煤热解过程中HCN和NH3逸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煤、烟煤的HCN转化率随升温速率增加而降低,无烟煤的HCN转化率随升温速率增加先增加后基本保持不变;褐煤、烟煤的NH3转化率随升温速率增加而增加,无烟煤的NH3转化率随升温速率增加降低。褐煤和烟煤的HCN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无烟煤的HCN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褐煤、烟煤、无烟煤的NH3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均先增加后降低;在不同升温速率热解条件下总氮的转化率:褐煤>烟煤>无烟煤,在不同温度下快速热解时总氮的转化率:烟煤>褐煤>无烟煤。模型化合物吡咯快速热解时,NH3为主要的含氮产物,吡啶快速热解时,HCN为主要的含氮产物。
- 李军袁帅梁钦锋周志杰王辅臣
- 关键词:煤HCNNH3
- 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检测氰根的应用
- 利用Metrohm 861 型离子色谱仪对电导检测器检测氰根的性能进行了考察,考察了氰根测试时的线性度,测量误差以及加标回收率。阴离子分离柱型号为A SupP1-250,淋洗液为10mmol/L的NaOH 溶液。结果显示...
- 袁帅李军刘霞
- 关键词: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加标回收率
- 文献传递
- 离子色谱检测神府煤快速热解时NH3的生成
- 在高频炉热解装置中对神府煤进行了温度为600~1200℃条件下的快速热解,利用HNO3溶液对热解气中的NH3进行吸收。利用Metrohm 861 型离子色谱仪对吸收液中的NH4+进行检测。阳离子淋洗液分离柱型号为Metr...
- 袁帅李军刘霞
- 关键词:离子色谱淋洗液神府煤快速热解
- 文献传递
- 煤的模型化合物混合燃料气流床气化中N的迁移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将吡啶配入柴油中模拟煤中氮的存在形式,考察了混合燃料在四喷嘴对置式气化炉中,轴径向位置HCN、NH3、NO和N2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氮污染物(HCN、NH3、NO)在喷嘴平面处即产生且浓度最高,远离喷嘴平面时其浓度大幅降低,N2也裂解参与了气化反应,且出口浓度N2>HCN>NH3>NO;氧燃料比增高,NO、N2增加;氧燃料比1.3时HCN、NH3浓度最高,0.9和1.7时浓度较低;流场的分布使靠近出口处径向浓度基本一致,而上部各平面位置浓度靠近炉壁处最低;水汽的加入使HCN、NH3浓度增高而NO浓度降低。
- 陈忠袁帅梁钦锋龚凯峰王辅臣于遵宏
- 关键词:气流床气化模型化合物四喷嘴对置式气化炉氮污染物
- 吡咯型氮快速热解中NH_3和HCN生成机理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根据煤中吡咯五元环与其他杂环结合形式的不同,选择五种典型的吡咯型氮杂环结构作为考察对象,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吡咯型氮杂环及其热解中间产物中各键的Mayer键级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Mayer键级的相对大小对分子结构中最易发生断裂的键进行判断,进而分析了吡咯型氮热解时NH3和HCN的生成机理。通过计算结果表明,热解时吡咯型氮以-NH和-NH2自由基的形式逸出,并主要转化为NH3;氮的逸出过程因吡咯环与芳环结合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验证计算结果,利用滴落式高频炉热解装置对吡咯和咔唑两种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吡咯和咔唑热解时NH3和HCN均有生成,NH3是主要的含氮气体污染物。计算所得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验结果的支持。
- 袁帅李军陈雪莉代正华周志杰王辅臣
- 关键词:热解吡咯氮模型化合物量子化学
- 煤快速热解固相和气相产物生成规律被引量:24
- 2011年
- 利用能有效避免二次转化反应的高频炉热解装置对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了600~1200℃条件下的快速热解,考察了在煤热解最初阶段焦产率、焦-C产率、热解气产率、热解气4种主要组分H2、CO、CH4和CO2的比例以及热解气热值随煤阶和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焦的产率和焦-C的产率均随煤阶的升高而升高,热解气的产率随煤阶的升高而降低;热解温度的提高能显著降低煤焦和焦-C的产率并提高热解气的产率。热解气组分以H2和CO为主,CH4和CO2的含量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H2和CO的含量升高,CH4和CO2的含量下降。热解气中H2+CO的含量以及H2/CO的比值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烟煤和无烟煤热解气热值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褐煤热解气热值则先上升后下降。
- 袁帅陈雪莉李军代正华周志杰王辅臣
- 关键词:煤快速热解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