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帅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响应比
  • 5篇加卸载响应比
  • 3篇地震预测
  • 2篇量纲分析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余震
  • 1篇余震序列
  • 1篇震前
  • 1篇前兆
  • 1篇汶川8级地震
  • 1篇汶川地震
  • 1篇ETAS模型
  • 1篇大尺度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科学院力...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袁帅
  • 5篇尹祥础
  • 4篇张浪平
  • 3篇刘月
  • 2篇梁乃刚
  • 2篇张晓涛
  • 1篇聂宁明
  • 1篇王海涛
  • 1篇宋治平
  • 1篇唐兰兰
  • 1篇李文军
  • 1篇张永仙
  • 1篇彭克银

传媒

  • 2篇地震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加卸载响应比与量纲分析相结合——地震预测的新探索被引量:4
2012年
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精髓在于通过能够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参数,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进程,从而预测地震。近30年来,人们对加卸载响应比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地震预测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区与地震发生的位置有较好的对应性。但是预测效果仍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预测中对当地的地球物理情况考虑得不够。我们想到了加卸载响应比与量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球物理情况,例如剪应变率和平均地震耗散能量等因素的影响。文中选取发生在中国大陆的34个震例资料,通过分析选取与发震震级和时间相关的无量纲量π1和π3,根据对实际数据的拟合,π1和π3均与震级成指数关系。在应用于地震预测实践时,首先根据LURR空间扫描结果选取异常区,然后确定异常区的地球物理参数,再根据LURR时空扫描结果得到Ipp,Tpp和π1和π3,通过π1确定震级M,再由π3确定发震时间Tp,从而形成了系统地预测地震三要素(震源位置,震级和发震时间)的思路。由于该项新方法的数值模拟对于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并行计算的引入非常必需,从而为地震预测工作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工具。
尹祥础刘月聂宁明袁帅张浪平唐兰兰
关键词:量纲分析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
汶川8级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的大尺度异常被引量:10
2009年
孕震初期加卸载响应比(LURR)通常在1左右涨落,然后逐渐上升至峰值点。但强地震并不在峰值点上发生,而要滞后一段时间(T2)。T2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T2越长。对于8级地震,T2的计算值为28±8个月,汶川8级地震实际的T2是23个月。对于大地震,T2很长,峰值点后LURR通常迅速下降,在大地震前夕LURR常常降得很低,而预测的地震又迟迟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误导人们怀疑,甚至放弃原来的预测,殊不知,这时大地震正在迫近。这正是汶川8级地震给予人们血的教训。大地震不仅孕育时间长,孕震区面积也很大。大地震的前兆在时空上都是大尺度。基于这种认识,根据LURR的演化,中国大陆西南地区可能正在孕育一个特大地震。
尹祥础张浪平张永仙彭克银王海涛宋治平李文军张晓涛袁帅
关键词:汶川8级地震加卸载响应比地震前兆
汶川余震序列的加卸载响应比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该文首先将汶川余震序列分成西南、东北两段,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后两段的响应比值都比较低,明显小于1,这可判断汶川地震属于主余震型地震;且地震序列中的强余震(M≥5.0)发生前加卸载响应比值出现明显异常,大都是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峰值,之后发生强余震。考虑到主震后余震的时空丛集现象,结合ETAS模型对原有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式进行改造,并分析了主震之后15天的改造后响应比值,发现改造后的响应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丛集的影响,并展示了对紧随主震发生的强余震的预测能力。
张浪平尹祥础庄建仓张晓涛袁帅梁乃刚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ETAS模型汶川地震
量纲分析应用于地震预测的探索被引量:9
2012年
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基本思路是希望能够通过刻画震源区介质的损伤程度,反映地震孕育的进程,从而预测地震.近30年来,很多人对加卸载响应比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预测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异常区与地震发生的位置有较好的对应性,但是预测效果仍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预测中对当地的地球物理情况考虑的不够.本文采用量纲分析与加卸载响应比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球物理情况,例如剪应变率和平均地震波能量等因素的影响.文中选取1970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34个震例资料,通过分析得到了与发震震级和时间相关的无量纲量π1和π3,根据对实际数据的拟合,π1和π3均与震级成指数关系.在应用于地震预测实践时,首先根据LURR空间扫描结果选取异常区,然后确定异常区的地球物理参数,通过π1确定震级M,再由π3确定发震时间T.
刘月尹祥础袁帅张浪平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量纲分析地震预测
走进地震预测--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概括介绍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基本思路、基本概念、物理基础、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物理基础扎实,只需利用地球内部的某些实测数据,为地震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袁帅尹祥础梁乃刚刘月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地震活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