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梅枝
- 作品数:92 被引量:222H指数:9
-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接血凝试验NP30筛检血吸虫病效果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间接血凝试验(IHA)、NP30在血吸虫病大规模现场调查中的筛检作用。方法选择疫区村1338人,采用双盲法,同时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IHA、NP30血清学检查,计算其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人群感染率;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分别与IHA、NP30、IHA+NP30配对,计算IHA、NP30、IHA+NP30血检过筛的粪检漏检率。结果1338人的粪检阳性率为9.72%。IHA、NP30、IHA+NP30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3.09%、21.90%、37.67%,人群感染率分别为6.35%、7.17%、9.34%,漏检率分别为34.62%、26.15%、3.85%。IHA+NP30双项检查,血检阳性率高于任一单项血检组(P均<0.01),其人群感染率与粪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HA+NP30双项筛检病人,漏检率低,更能准确反映实际病情。
- 袁梅枝王加松彭孝武陈伦超何坚陈艳
- 关键词: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筛检
- 2009-201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2009-201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为下阶段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推算病人数从2009年的78 903人降至2013年的28 034人,下降了63.37%。人群感染率从2009年的2.21%降至2013年的0.65%,呈指数下降趋势(y=3.196e-0.317x);病牛数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从2009年的2 132头和1.87%降至0%。仅2009年发生2例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例,其余各年均无急感病例报告。2012、2013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为巩固防治成果,下一阶段应采取传染源控制、药物灭螺与螺情监测并重的防治策略。
- 袁梅枝王加松何亮才田克卿彭孝武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成因及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野粪污染情况等开展调查;对无牛村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牛村4处环境未发现阳性野粪,哨鼠疫水测定未发现感染性;有牛村12处感染性螺点累计收集野粪374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2~0.29份/100m2,阳性野粪平均密度为0~0.01份/100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1~0.040只/0.1m2,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的分布地点一致,其密度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s=0.1235,P>0.05)。公安县和监利县垸内有牛村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7%和1.37%,公安县垸外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3%,未发现病牛。野鼠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耕牛和病人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野鼠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有牛村耕牛仍为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 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贺正文廖昌军黄文军万东方袁梅枝彭孝武赵耀升
- 关键词:血吸虫病感染性钉螺传染源湖沼地区
- 晚期血吸虫患者生命质量评价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湖北省某市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接受救治后的生命质量,为制定和完善晚血救治相关政策、提高晚血患者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定量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晚血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资料。结果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0.743,其对自身的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沮丧的评价较好,满意率分别为69.1%、60.0%、60.0%、63.6%,而对疼痛和不适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仅为36.4%。结论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所改观,生命质量有所改善,建议应为晚血患者提供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帮助,全面提高晚血患者的生命质量。
- 丁雪王芳荣先兵何亮才袁梅枝赵耀升贺世豪
- 关键词:生命质量
- 156例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常规与细胞学检查分析
- 2006年
- 胡国才袁梅枝董娟
-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性质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漏出液
- 湖沼地区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结合水利建设,实施兴林抑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及居民生活环境,加大人畜查治病、扩大化疗力度,阻断传染源等方法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5.03%、86.56%和57.93%。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94.34%,晚期血吸虫病人下降了56.25%,项目实施期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病牛感染率下降了85.68%。结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民生活环境,疫情得到明显控制,适宜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推广应用。
- 董娟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付正银袁梅枝彭孝武赵耀升
-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钉螺
- 一种专用灭螺药液喷洒机
-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洒机,具体涉及一种专用灭螺药液喷洒机。该喷洒机包括动力行走装置、药液罐、药液喷洒泵和发电机,药液罐前端的动力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工具箱,药液罐后端设置有液位仪,液位仪下方的动力行走装置下表面通过安装架固装有药...
- 王加松何亮才袁梅枝廖强侯续良朱少良李天艳田克卿何川
- 文献传递
- 免费救治4201例晚期血吸虫病人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荆州市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免费救治后转归情况。方法采用Excel软件分年度输入晚期血吸虫病人档案,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荆州市2004—2006年度经湖北省累计核定晚期血吸虫病人8292人(含复治病人),实际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4201人,临床分型以腹水型最多,连续3年晚期血吸虫病人平均受治率为96.43%,人均复治2.04人次,临床好转和临床治愈率为91.58%。结论在疫区实施晚期血吸虫病人免费救治时,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救治效果,保持晚期血吸虫病人免费救治工作的连续性。
- 董娟彭孝武王加松袁梅枝何亮才
-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免费治疗
- 荆州市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抽样调查被引量:1
- 2008年
- 为查清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以及控制疫情存在的主要难点,于2006年底在荆州市8县122个乡镇场的453村,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人群感染率为3.9%(11994/310232),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呈散在发生,无突发疫情。耕牛感染率为10.2%(270/2651)。活螺平均密度为0.67只/0.11m2,感染性螺密度为0.0019只/0.11m2(1988/1054597),感染率为0.28%(1988/713486)。与2004年比较,人群感染率下降40.0%,急性血吸虫病例数下降33.3%。钉螺面积增加4.0%,活螺平均密度增加68.5%,感染性钉螺密度增加18.8%,钉螺感染率下降36.4%。耕牛感染率上升22.3%。建议重点加强耕牛血吸虫病防治。
- 袁梅枝王加松何亮才彭孝武董娟彭玲
- 关键词: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患病率钉螺
- 应用改良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压逸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方法 2011年4~5月,在公安县18个有螺乡镇场、222个有螺村的2 035个螺点开展钉螺普查,应用压逸法检测钉螺,并与上年采用压碎法检测钉螺进行效果比较。比较压逸法和压碎法对阳性螺村、阳性螺点、阳性螺面积的检出率和阳性螺定量及人力投入。结果压逸法和压碎法对感染性螺点村的检出率为26.13%和11.26%,对感染性螺点检出率分别为4.18%和1.47%(χ2=16.137 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逸法检出阳性螺面积比压碎法高1.32倍。对检出的阳性螺只数压逸法不能定量,压碎法能定量。压逸法比压碎法减少人力投入87.86%,平均每乡镇节省人力30.51人天。结论压逸法快速确定感染性螺点效果明显,定性准确,节省人力投入,适用于疫区批量检测感染性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环境(段)。
- 贺正文王友斌王加松徐肇纲何亮才袁梅枝侯义元
- 关键词: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