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京哲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表现
- 目的分析骶骨骨巨细胞瘤X线、CT和MRI征象,结合病理分析其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均接受X线、CT和MR检查,双盲法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1例...
- 白荣杰李新民程克斌裴京哲王予生程晓光顾翔屈辉
- 文献传递
- 股骨颈骨折影像人工智能快速诊断方法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旨在构建人体股骨颈骨折影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快速诊断方法,从而实现股骨颈骨折的自动化评估。方法 采集1 018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分为训练集(676例)、验证集(112例)和测试集(230例)。应用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通过自动化影像预处理、骨折诊断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三个步骤进行股骨颈骨折评估模型构建,应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 建立了1 018例股骨颈骨折样本数据库。建立的智能评估模型识别股骨颈骨折精准率达到78.7%。结论 该模型将为股骨颈骨折自动化评估软件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 马文静刘凡赵亮刘华裴京哲张睿施维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智能图像识别
- 股骨颈骨折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 14例有股骨颈骨折手术病史、经MRI证实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的MRI图像 ,分析其MRI影像表现并进行分型。结果 全部患者共 14个部位。在T1WI、T2WI上 ,坏死区域 10例表现为高T1中高T2信号 ;3例表现为斑片状低T1低T2信号 ;1例表现为大片状低T1混杂T2信号。骨折线表现为条状低T1稍高T2信号 ,钉道呈规则条状低T1低T2信号。STIR序列上与坏死区邻近的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正常骨髓内 13例可见弥漫性高信号 ,1例为低信号。按照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有关的坏死面积的大小分为三型 ,其中Ⅰ型 9例 ,表现为股骨头外上象限的小面积梗死 ;Ⅱ型 2例 ,为股骨头上自外上象限至圆韧带窝的窄带状梗死区域 ;Ⅲ型 3例 ,呈股骨头大面积梗死。 14个病例中 7例出现股骨头塌陷 ,其中Ⅰ型有 4例 ,Ⅱ型有 2例 ,Ⅲ型中有 1例。14例X线平片均不能诊断股骨头坏死。结论 MRI在股骨颈骨折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并且对坏死股骨头预后的判定有帮助。
- 裴京哲赵涛刘薇屈辉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 椎体骨折影像AI快速诊断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椎体骨折鉴定是司法鉴定中常见的鉴定内容。目前,基于影像学的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是长期困扰司法鉴定的瓶颈问题,诊断偏差大、效率低、多次多头鉴定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上访和缠访缠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本文旨在构建人体椎体骨折影像快速诊断AI方法,实现椎体骨折的自动化评估。采集1 151例腰椎椎体骨折的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分为训练集800例,验证集151例,测试集200例。应用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通过影像预处理、椎体定位模型构建、椎体定位及识别模型构建、椎体分割模型构建、椎体骨折诊断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共六个步骤进行椎体骨折评估模型构建,应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建立的智能评估模型识别椎体骨折精准率达到76%。该模型为椎体骨折自动化评估软件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马文静刘凡刘华裴京哲张睿施维
- 关键词:椎体骨折图像识别
- 正确评估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的肩盂骨缺损:肩盂正面观影像上肩盂下部圆心的确定
- 目的在正常肩盂CT三维重建标准正面观影像上用简易的方法确定肩盂下部的圆心,比较同一个体左右肩盂的半径大小,为术前精确定量评估肩盂骨缺损比例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测量了35例成人双侧正常肩盂,共70个肩盂,每个肩盂均...
- 裴京哲程晓光朱以明姜春岩
- 文献传递
- 儿童髋关节骨化过程的CT表现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 2~ 14岁儿童髋关节CT正常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5 7例 2~ 14岁儿童 6 6个髋关节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图像。结果 发现 2~ 14岁儿童髋关节由于髋臼、股骨头及大小粗隆、坐骨骨骺的软骨内成骨过程中 ,可出现股骨头透亮环征、新月征及髋臼钙化簇征 ,还可见小凹征和股骨头大小粗隆及坐骨骨骺的CT表现。结论 CT可清楚显示儿童髋关节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改变 。
- 冯素臣裴京哲卢艳丽杨俞屈辉王云钊
- 关键词:CT误诊儿童
- SARS患者短期大剂量激素治疗对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 采用定量CT(QCT)骨密度仪测量激素治疗康复SARS患者腰椎的骨密度 (BMD) ,以监测短时间大剂量静脉用激素治疗对腰椎BMD的影响。方法 采用GECT/e型CT扫描机和QCT 5 0 0 0型QCT骨密度测量体模和软件 ,测量了 12 8例使用激素治疗的康复SARS患者和 116例对照组人群L2 4腰椎椎体BMD。进行统计学处理 ,检验使用激素治疗SARS患者的腰椎BMD与对照组或文献报道值之间差别的显著性。结果 12 8例使用激素治疗的康复SARS患者 ,其中 82例平均使用激素剂量3773mg,其余 4 6例使用了激素但不知确切剂量。其中男性 2 3例 ,平均腰椎BMD为 14 8. 2mg/cm3 ,与对照组 (37例 )年龄相当 ,平均腰椎BMD为 14 2. 9mg/cm3 ,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两组年龄不匹配 ,选择 2 0~ 4 9岁范围 ,每 10岁为一组分别与对照组和文献报道的相对应年龄段进行比较 ,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治疗SARS所采用的短时间大剂量静脉用激素在用药后半年时间没有引起腰椎BMD减低。
- 程晓光李娜裴京哲王予生屈辉
- 关键词:腰椎骨密度激素治疗SARS患者大剂量激素静脉用QCT
- 肩关节不稳定的肩盂骨缺损评估:肩盂下部圆心的确定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在正常肩盂CT三维重建标准正面观影像上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可行性,比较同一个体左、右肩盂的半径大小,为术前精确定量评估肩盂骨缺损比例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测量了35例成人双侧正常肩盂(共70个),每个肩盂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由1位医生在三维工作站上获得肩盂的标准三维正面观影像及标尺,并将其以二维图像的格式导出.3位医生分别利用AutoCAD2006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做肩盂下部前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再做后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将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定为肩盂下部的圆心,分别测量该点到肩盂前下缘、后下缘和后缘的距离.比较3位医生测量的圆心到肩盂前下缘、后下缘和后缘距离值,以及左、右肩盂相应距离的测量数据. 结果 肩盂下部圆心到肩盂后缘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即圆的半径)为(14.1±1.6)mm,到肩盂前下缘的距离为(14.0±1.7)mm,到肩盂后下缘的距离为(14.1±1. 6)mm.3位医生测量的圆心到肩盂后缘距离值之间及左、右肩盂相应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正常肩盂的CT三维标准正面观影像上利用肩盂下部前、后、下缘最突点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可重复性较高.正常人左右肩盂下部的半径是一致的.以上结论可用于单侧肩盂骨缺损的精确定量评价.
- 裴京哲程晓光朱以明闫东张卉姜春岩
- 关键词:肩关节关节不稳定骨缺损
-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肩盂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正确评估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肩盂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规范化肩盂标准正面观影像。方法对35例(70侧)成人志愿者的肩盂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之后在三维工作站上通过重建肩盂的三维图像(去除肱骨头影像),在三个多平面重建和一个三维容积再现重建图像上,通过调整不同平面上的彩色参考线,按标准化确定肩盂标准正面观。为验证该方法的可重复性,三位放射科医师根据上述方法在三维工作站上分别取得肩盂的标准三维正面观影像及标尺,并以二维图像的格式导出,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测量三位医师在三维工作站上所制作的肩盂正面观的图像,肩盂下部前缘最突点、后缘最突点之间的距离为[(28.1±3.3)mm,下同],肩盂上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之间的距离为(38.7±3.7)mm。三位医师所取得正面观影像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我们提出的方法,在三维工作站上取得肩盂标准正面观影像是简便、可行的,其可重复性较高,对临床工作中规范化肩盂标准正面观以精确评估肩盂骨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 裴京哲程晓光朱以明姜春岩
- 关键词:肩脱位成像
- 骨梗死的影像学改变及病理表现被引量:4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病理演变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6例骨梗死中 5例行平片检查 ,4例行CT检查 ,3例行MR检查。结果 6例骨梗死共累及 10个部位 ,股骨下段 4个 ,胫骨上段4个 ,胫骨下段 1个 ,股骨颈及粗隆部 1个。其中 2个部位经手术病理证实 ,平片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 ,周围环以硬化边。MRI显示病变的组成分为 3部分 ,中心是完全坏死的骨髓和骨组织 ,外围是部分坏死的骨髓和骨组织 ,再外边是充血区及正常骨组织。 1例于骺早闭的上方发现骨梗死 ,根据骨折愈合动物实验研究 ,认为是静脉窦栓塞所致。结论 MRI是检查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 ,可以发现早期病变。X线平片对于中晚期病变有帮助 ,CT较平片敏感 ,骨梗死的诊断最好采用MRI、CT以及平片相结合。
- 冯素臣程克斌程晓光裴京哲赵涛孟淑琴屈辉王云钊
- 关键词:骨梗死影像学病理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