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越 作品数:34 被引量:183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自主创新和普及推广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头针腹针治疗中风后疗效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头针、腹针治疗中风后的临床疗效及各种针法对不同证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2×2析因试验设计法将152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各38例,A组:一般疗法+体针;B组:一般疗法+头针;C组:一般疗法+腹针;D组:一般疗法+头针+腹针。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5周,15次后及3个月后观察不同针法及不同证型的疗效。结果:腹针组3个月后患者疗效显著,并与头针有交互作用,相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Fulg-Meyer积分法3个证型间15次后气虚血瘀证型疗效优于风痰瘀阻证型。在自身比较上,阴虚风动证型治疗前与治疗15次后比较无意义,其余各证型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意义。Barthel氏ADL指数积分各证型间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患者安全有效,证型上以气虚血瘀型疗效最佳。 周炜 王丽平 王寅 刘泓 许志刚 冯勇伟 吕晖 解越 郭郡 刘淼 刘宇关键词:中风 头针疗法 腹针疗法 针刺疗法 头体针与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2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89例),治疗组使用头针、体针与腹针交替治疗,对照组使用体针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结束后1、3个月后疗效。对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观察。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5周,治疗后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明显升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5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体针、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周炜 刘泓 王丽平 许志刚 冯勇伟 吕晖 解越 郭郡 刘淼 刘宇关键词:中风 上肢功能 体针 腹针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近况 被引量:2 2002年 解越关键词:针灸治疗 骨质疏松 病因 病机 视神经脊髓炎案例讨论 被引量:4 2004年 解越 李军 傅立新 武连仲 赵建国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醒脑开窍针刺法 痿证 补法 武连仲教授治疗精神障碍临证撷菁 2002年 武连仲教授重视神志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认为窍闭神迷、神匿、神散是精神障碍的基本病机.衷中参西,应用症状诊断学逆向思维方式准确诊断,在区分器质性和功能性精神障碍的基础上,结合经络循行主治及神经系统定位诊断选穴处方;辨证以阴阳、虚实、经络脏腑为本;治以开窍、利窍、通窍、醒神、调神,强调理、法、方、穴统一.发展腧穴、刺法理论,定位独特,详辨穴性,组穴简洁,重用五腧穴、头、颈、项部腧穴和八脉交会穴,提出雀啄刺、十二针感.综合治疗,体针、舌针、汤药同施,自成体系,对精神障碍疗效确切. 解越关键词:针刺疗法 武连仲教授毛刺法浅识 被引量:11 2003年 毛刺法是一种独特的皮部刺法 ,性质偏补 ,属《灵枢·官针》“十二刺法”之一 ,具有疏表散邪、调和营卫、化瘀宣痹作用 ,针刺特点是多针浅刺。武连仲教授应用该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解越 武连仲关键词:毛刺法 名医经验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系统评价 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是指不能安全地把食团从口运送到胃而无误吸。吞咽困难的合并症包括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住院时间延长、再次入院率和病死率增加。因此,要想降低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吞咽困难的治疗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对任何... 王丽平 解越关键词:脑卒中 针灸疗法 并发症 疗效评价 神阙穴贴药对中风患者常规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神阙穴贴药对中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4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非穴贴对照组(对照组)、穴贴治疗组(穴贴组)。对照组122例患者接受病房中风病的常规治疗(针刺及常规西医治疗),穴贴组124例患者除接受病房中风病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外加用穴贴神阙穴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BREF)计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血液半胱氨酸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S-QOL及WHOQOL-100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S-QOL中的思维项得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贴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异常半胱氨酸患者治疗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贴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提高中风后患者的思维能力,改善中风患者中高半胱氨酸患者的生存质量。 周炜 吕晖 索凤霜 王丽平 解越 刘淼 冯勇伟 李志亮 刘宇 刘海璇 张树源 郭珺 谷深 高森关键词:中风 穴位贴敷法 中药外敷 神阙 头体针与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评定与研究 目的:探讨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后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1、3个月后疗效。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巴氏指教评定(ADL评定)两种方法评定疗效... 周炜 刘宇 刘泓 许志刚 冯勇伟 吕晖 王丽平 解越 郭郡 刘淼关键词:腹针疗法 中风 上肢功能障碍 文献传递 刘世平老师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眩晕经验简介 2012年 刘世平老师师承名老中医吴效仁先生,临床辨证施治,针法精深,临床每取佳效,现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药针灸科出诊.自跟随刘世平老师出诊以来,眩晕一症多见,刘师仅以寥寥数针,解患者疼痛,尤其对于肝郁气滞,郁热上扰者,临床经验颇丰,现取其病案一例,与诸同仁分享刘师针灸治疗该证之经验. 李志亮 解越 李萌 史澍关键词: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