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乙团

作品数:35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疗效
  • 7篇血管
  • 7篇手术
  • 7篇颅内
  • 6篇动脉瘤
  • 6篇介入
  • 6篇出血
  • 5篇动脉内
  • 5篇栓塞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4篇动脉内膜
  • 4篇动脉内膜剥脱...
  • 4篇血压
  • 4篇疗效分析
  • 4篇内膜
  • 4篇内膜剥脱
  • 4篇内膜剥脱术
  • 4篇颈动脉

机构

  • 32篇惠州市第一人...
  • 4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惠州市龙门县...

作者

  • 33篇谢乙团
  • 18篇荆国杰
  • 17篇姚晓腾
  • 13篇景英朝
  • 9篇李毅毅
  • 9篇马宝新
  • 8篇胡栋
  • 7篇刘克君
  • 5篇吕一帆
  • 4篇曾春生
  • 4篇林才
  • 4篇李王安
  • 3篇祝刚
  • 3篇林晓敏
  • 2篇赵冬青
  • 2篇李百升
  • 2篇罗洪海
  • 1篇叶思文
  • 1篇陈佳
  • 1篇陈新坚

传媒

  • 8篇河南外科学杂...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正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加用中药进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较好;观察组治疗后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中,观察组起效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垂体瘤术后尿崩症优势明显,能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林晓敏谢乙团
关键词:垂体瘤术后尿崩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与预后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PC、D-dimer、FIB的变化及与亚低温治疗预后的关系,并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准入指标。方法收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2组患者除低温相关干预措施不同外,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治疗时观察分析各患者BPC、D-dimer、FIB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FIB在伤后6 h内,D-dimer在伤后12 h内均出现异常增高,两者在亚低温治疗患者上升程度均较常温组低,随后出现下降趋势。亚低温组无需血小板治疗者的疗效较需输注血小板治疗者好(P=0.000)。结论在颅脑损伤后6 h内开始实施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曾发BPC<50×109/L患者,预后差,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姚晓腾荆国杰谢乙团李毅毅陈佳景英朝曾春生林才
关键词:亚低温凝血功能血小板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01—2016-12间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共13例,其中尿激酶动脉溶栓+碎栓3例,溶栓+碎栓+Solitaire支架拉栓10例,必要时进行球囊扩张血管狭窄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即时取栓效果、疗效,总结并发症的预防经验。结果术后即刻造影及复查头颅CT显示,血管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1例,再通率为92%。术后复查CT显示无脑出血病例,较大面积脑干梗死5例。良好功能恢复(MRS评分0~2分)6例,中度残疾(MRS评分3分)2例,严重功能障碍(MRS评分4~5分)3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再通率高,安全、有效,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刘克君景英朝姚晓腾郑定柯谢乙团荆国杰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动脉闭塞性疾病动脉溶栓
胶质瘤干细胞与胶质瘤非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与胶质瘤非干细胞(nGSC)在生物学特性及相关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GSC1、GSC2及nGSC1、nGSC2,培养2、4、6、8、10和12d后采用CCK8法检测4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2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的粘附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Western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Notch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4、6、8、10和12d时nGSC1细胞存活率均高于GSC1,nGSC2细胞存活率均高于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对GSC1、nGSC1和GSC2、nGSC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36.0±17.67)μmol/L、(514.5±13.44)μmol/L,(2543.0±39.87)μmol/L、(889.6±17.43)μmol/L;GSC1粘附于细胞外纤维链接蛋白、胶原蛋白I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1,GSC2粘附于纤维链接蛋白、胶原蛋白I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迁移12、24h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1,GSC2迁移12、24h的细胞数均多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侵袭24、36h的细胞数多于nGSC1,GSC2侵袭24、36h的细胞数多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1分泌MMP-2的活性高于nGSC1,GSC2分泌MMP-2的活性高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GSC1中EGFR/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GSC1,GSC2中EGFR/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GS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EGFR蛋白在nGSC中强表达,在GSC中弱表达。Notch1蛋白在GSC中强表达,在nGSC中弱表达。结论相对于高表达EGFR并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nGSC,高表达Notch1的GSC分泌的MMP-2活性高,具有更强的粘附、迁移、侵袭能力,这可能是胶质瘤治疗抵抗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吕一帆罗均然荆国杰祝刚罗洪海李百升谢乙团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细胞迁移细胞侵袭替莫唑胺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微小动脉瘤(共35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栓塞加支架辅助治疗3例。结果动脉瘤完全填塞28个,瘤颈残留7个。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术后脑梗死8例。30例病人术后3个月复查DSA,残颈无增大表现而继续临床观察。随访34例,时间12个月,完全康复30例,遗留轻微神经功能障碍4例。结论对于已破裂的微小动脉瘤,在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相应技巧,预防出血及缺血性并发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景英朝姚晓腾李毅毅郑定柯刘克君谢乙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OR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指导等基础治疗,同时口服缬沙坦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实验室指标BMI、WC,血TC、TG、LDL-C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ORG可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疗效确切。
林晓敏洪玉婷吴少彬张翠哗眭文妍谢乙团
关键词:肥胖相关性肾病中医辨证治疗
额颞顶部开颅手术颞肌的处理被引量:1
2012年
自1984年Yasargil提出“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手术”以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人们发现使用Yasargi介绍的手术方法进行开颅,术后常出现颞肌萎缩、颞窝塌陷、颞区疼痛、咀嚼功能障碍、面神经额颞支麻痹等并发症。而在额颞顶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中,则常因为术后颞肌充血、肿胀,
吕一帆谢乙团荆国杰
关键词:开颅手术颞肌
血压精准控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血压精准控制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血压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血压精准控制。结果实验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给予患者血压精准控制,能维持颅内血流灌注平衡,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谢乙团胡栋张俐娜马宝新郑定柯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
CEA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龙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EA组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侧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 CEA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CAS组的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EA组共发生4例心血管事件发生低于CAS组的6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CAS组出现颈动脉再狭窄4例,CEA组未见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和CEA均可视为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式,但后者操作简便,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且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低,因此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采用此术式。
高太平胡栋荆国杰姚晓腾刘干忠谢乙团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重度狭窄
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结合DTT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结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结合DTT治疗19例(A组)、单纯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治疗32例(B组)、普通穿刺外引流治疗27例(C组),分析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出血率及NHI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A组与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HISS评分优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少于C组(P<0.05),治疗后NHISS评分优于C组(P<0.05);B组住院时间少于C组(P<0.05),治疗后NHISS评分优于C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神经功能恢复好,结合DTT的立体定向穿刺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刘克君李毅毅郑定柯胡栋陈新坚谢乙团姚晓腾
关键词:穿刺引流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高血压脑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