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红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转录因子Blimp1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 2014年
-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Blimp1在潜伏期、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及健康者中的表达差异,评估其作为新型结核病诊断因子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0例活动期结核病患者(活动期组)、50例潜伏期结核病患者(潜伏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lim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活动期组Blimp1 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5.35倍,是潜伏期组的2.21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imp1参与抗结核免疫,有助于区分活动性肺结核和健康人群,为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从而进一步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章明徐陈婉燕谢小红张校康李发科陈鸣邓少丽
- 关键词:转录因子结核基因表达
- 健康成年人血清C3、C4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健康成人血清C3、C4的参考区间。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标准文件要求和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健康人群参考区间全球多中心研究的参考人群筛选标准,募集≥19岁健康参考人群527例,用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和配套试剂(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3、C4水平,建立本实验室成人血清C3、C4的参考区间。结果 本实验室C3、C4的参考区间:C3为0.65~1.42 g/L,C4为0.12~0.38 g/L。结论 建立了健康成人血清的C3、C4参考区间,对本地区临床实验室有借鉴意义。
- 谢小红李发科王丽馨邓少丽陈鸣
- 关键词:补体C3C4免疫散射比浊法
- 健康成年人群C3、C4的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检测健康人群补体C3、C4的参考区间。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C28-A3标准文件要求和国际临床生物化学联合会(IFCC)正常人群参考...
- 谢小红李发科王丽馨邓少丽陈鸣
- 关键词:补体C3补体C4免疫散射比浊法
- 文献传递
- 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8例复治CML患者和作为对照组的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同时比较患者的血象、骨髓象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CML中7例慢性期(CP)和1例急变期(BC)患者,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bcr/abl融合基因,而对照组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阴性。结论bcr/abl基因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定量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对于CML的诊断、临床分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杨沛谢小红邓少丽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荧光定量PCR
- PBMC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核心分子表达情况有助于区分结核感染状态
- 谢小红
- 重庆地区慢性炎症性肠病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 目的:探讨5项慢性炎症性肠病(CIBD)血清标志物,包括抗中性粒细胞核周抗体(P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胰腺腺胞抗体(PAB)、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分析其在C...
- 谢小红
- 关键词:慢性炎症性肠病血清标志物间接免疫荧光法
- PBMC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鉴别结核感染状态
- 目的:研究在潜伏性肺结核感染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的特异性表达谱,构建多基因表达谱分析模型,区分结核感染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确诊的活动性肺结...
- 谢小红李发科杨绍俊邓少丽
- 关键词:活动性肺结核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
- PRDM1基因在结核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液中表达差异的研究
- 目的:目的检测PRDM1在结核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液中表达量的差异。方法:采集17例结核病患者血液标本,2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P...
- 谢小红张校康李发科陈鸣陈伟邓少丽
- 文献传递
- 血清MIF及BCMA表达水平与SLE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SLE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两蛋白质分子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测定32例活动期和20例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IF、BCMA浓度,并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观察SLE患者血清MIF、BCMA水平的改变,分析MIF、BCMA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相互之间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血清MIF、BCM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和0.78,P值均<0.01)。SLE患者血清中BCMA浓度与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浓度显著相关(r分别为0.75和0.64),MIF浓度与抗dsDNA抗体显著相关(r=0.65),与抗核抗体浓度无显著相关性(r=0.15)。MIF与BCMA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BCMA、MIF水平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T、B淋巴细胞活化均参与SLE发病机制,B淋巴细胞活化程度与SLE活动性有关。
- 谢小红沈甜陈鸣陈伟邓少丽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 血清MIF及BCMA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关系研究
-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及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
- 谢小红沈甜陈鸣陈伟邓少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