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秀丽

作品数:160 被引量:2,851H指数:3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2篇耐药
  • 38篇耐药性
  • 36篇细菌
  • 30篇抗菌
  • 29篇杆菌
  • 26篇细菌耐药
  • 23篇体外抗菌
  • 21篇球菌
  • 21篇抗菌活性
  • 20篇耐药性监测
  • 19篇体外抗菌活性
  • 19篇敏感性
  • 18篇体外
  • 17篇细菌耐药性
  • 17篇抗生素
  • 16篇菌药
  • 15篇药敏
  • 14篇药物
  • 13篇革兰
  • 11篇抗药

机构

  • 15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医学...
  • 9篇复旦大学
  • 9篇北京医院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江苏省人民医...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吉林省人民医...
  • 6篇深圳市人民医...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广州市第一人...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159篇谢秀丽
  • 138篇徐英春
  • 98篇陈民钧
  • 69篇王辉
  • 58篇杨启文
  • 54篇孙宏莉
  • 45篇张小江
  • 37篇王瑶
  • 37篇王澎
  • 29篇王贺
  • 26篇窦红涛
  • 22篇原英
  • 19篇朱任媛
  • 17篇赵颖
  • 15篇刘娟
  • 13篇俞云松
  • 12篇孙自镛
  • 12篇倪语星
  • 11篇刘文静
  • 10篇宋红梅

传媒

  • 20篇中华检验医学...
  • 18篇中国感染与化...
  • 11篇中华医院感染...
  • 9篇中国真菌学杂...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协和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国抗感染化...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华医学检验...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第五次全国医...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18篇2007
  • 24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康唑体外抗菌活性及五种体外敏感试验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对比研究五种酵母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在测定氟康唑对酵母菌的体外活性检测上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分别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常量肉汤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及ROSCO纸片扩散法、浓度梯度法测定氟康唑对155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及4株质控菌株的体外活性。采用WHONET-5软件及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种药敏试验方法与M27-A常量肉汤稀释法的相关性。结果4种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所得结果分别同M27-A常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比较,浓度梯度法一致率为83.9%,NCCLS M44-P纸片扩散法一致率83.1%,ROSCO纸片扩散法一致率为78.1%,微量肉汤稀释法一致率为93.5%。结论5种酵母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在检测氟康唑对临床常见酵母菌的体外活性检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微量肉汤稀释法与NCCLS M27-A常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最佳,其方法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常规工作。
赵心懋徐英春段琼杨启文王澎谢秀丽陈民钧
关键词:氟康唑微生物敏感试验酵母菌属
79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测定被引量:52
1998年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用Etest及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9株肺炎链球菌1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Etest测得10株(12.7%)低耐青霉素(MIC0.125~1μg/ml),1株(1.3%)高耐青霉素(MIC4μg/ml);仅1株处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中介范围(MIC1μg/ml).琼脂稀释法测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肟、环丙沙星、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1.3%、2.5%、2.5%、16.5%、49.4%、40.5%,所有菌株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北京地区14%的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耐三代头孢菌素及多重耐药株罕见。
王辉谢秀丽徐英春陈民钧
关键词:肺炎球菌抗生素耐药性
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临床评价
王辉张悦娴谢秀丽徐英春陈民钧
关键词: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文献传递
两种血培养系统的需氧与厌氧瓶对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 对比BACTEC Plus需氧、厌氧血培养瓶和BacT/ALERTFA需氧瓶、FN厌氧瓶对模拟菌血症标本的检测能力。方法 采用健康献血者的5ml无菌新鲜血液和定量菌液组成模拟菌血症标本202组,其中112组标本中加入定量抗菌药物以模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情况。比较需氧瓶检测需氧菌、厌氧瓶检测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以及需氧瓶检测含有抗菌药物的需氧菌标本的平均检测时间(time-to-detect,TTD)和阳性率。结果 两种需氧瓶对需氧菌检测阳性率均为100%,对于10^2、10^3CFU/ml两种浓度菌液,BACTEC Plus需氧瓶平均TTD分别为(13.69±3.74)h、(11.54±2.87)h,快于BacT/ALERTFA瓶平均TTD的(16.76±5.62)h、(14.47±4.30)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4、-7.294,P〈0.01)。对于专性厌氧菌,BACTEC Plus氧瓶和Bac T/ALERT FN瓶阳性率分别为92%和100%,BacT/ALERTFN瓶的平均TTD分别为(22.60±9.16)h、(22.10±13.46)h,快于BACTECP1US厌氧瓶平均TTD的(40.24±35.07)h、(34.88±17.34)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9、2.712,P〈0.05)。对于兼性厌氧菌,BACTEC Plus厌氧瓶和BacT/ALERTFN瓶阳性率分别为100%和60%,BACTEC Plus厌氧的平均TTD为(13.24±7.82)h、(11.33±7.61)h,明显快于BacT/ALERTFN瓶平均TTD的(16.79±8.00)h、(19.27±14.71)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2.604,P〈0.05)。对含有抗菌药物的需氧菌标本,BACTEC Plus需氧瓶和BacT/ALERTFA瓶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7%,BACTECPlus需氧瓶TTD多快于BacT/ALERT FA瓶。加入抗菌药物会延长TTD,且延长时间和两种培养的TrD时间差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延长。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血培养系统和培养瓶。对怀疑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以及在进行血培养时已接受�
王瑶徐英春谢秀丽王辉陈民钧
PREVI Isola自动化微生物接种仪性能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估PREVI Isola自动化微生物接种仪的性能。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送检呼吸道标本80份、无菌体液70份、粪便52份、拭子69份、脑脊液12份、尿液80份。同一份标本分别按照常规手工和PREVI Isola接种仪标本操作流程进行接种,通过与手工法相比,对PREVI Isola进行评估。结果用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REVI Isola自动化程度高,可选择合适的接种平板和贴上标签记录接种平板的类型和接种时间等;PREVI Isola可精确地吸取标本并使用独特的接种涂布器分离接种,相当于17个接种环并排使用,划线模式重复性好;标本分离有效性:分离得到的菌种数PREVI Isola仪器法与手工法呼吸道标本和粪便标本具有统计学差异,手工法分离得到的茵种数多于PREVI Isola仪器法,其它标本类型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均分离茵株单个茵落个数,PREVI Isola仪器法分离得到菌株单个茵落的个数均多于手工法,呼吸道标本、无菌体液和粪便标本有统计学差别,其它3种标本拭子、脑脊液和尿液标本无统计学差异;均能分离得到菌株的半定量结果,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有统计学差异,PREVI Isola仪器法分离得到菌株的分布大于手工法。其它标本无统计学差异。接种效率:如果同批次接种的标本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尿液等液体标本),且接种的平板类型相同,则仪器的接种效率比手工法高。如果同批次接种的标本类型比较复杂,相比手工法仪器的接种效率低;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标本都适合于用自动化接种仪进行接种,例如:脑脊液、导管、组织等。结论如果实验室的标本类型比较单一,或优化所需接种琼脂平板类型一致的不同标本同时进行接种,PREVI Isola是一款高效的自动化接种仪。
刘文静谢秀丽宋红梅刘世豪杨启文徐英春
3种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比较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等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各种抗菌药物对测试菌株的MIC,用WHONET5.3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亚胺培南(75.4%)、米诺环素(69.3%)、头孢哌酮-舒巴坦(51.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测试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米诺环素(87%)、莫西沙星(86.1%)、左氧氟沙星(82.4%)、复方磺胺甲噁唑(7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测试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米诺环素(77.2%)、美罗培南(61.4%)、头孢他啶(56.1%)。结论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杨启文王辉徐英春谢秀丽孙宏莉陈民钧
关键词:米诺环素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医院获得性菌血症85例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院内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85例由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院内菌血症病人。评价预后的主要指标为住院病死率。结果  85例病人中 2 3例为ESBL阳性。近期应用第 3代头孢菌素是产ESBL菌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治疗失败是影响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不适当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 谨慎使用头孢菌素 ,特别是第 3代头孢菌素能够降低产ESBL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的发生率 。
刘宏忠杜斌隆云陈德昌刘大为徐英春谢秀丽
关键词:预后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1557株酵母菌的鉴定及其药敏试验分析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酵母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API 20C、显色培养基对2004-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室分离到的1557株念珠菌进行菌株鉴定,并对2005年收集的酵母菌采用ATB FUNGUS 2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以whonet 5.3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在1557株酵母菌中自念珠菌为57.5%,热带念珠菌为17.0%,光滑念珠菌为14.8%,克柔念珠菌为2.8%,近平滑念珠菌为2.3%,葡萄牙念珠菌为0.9%,新生隐球菌为0.7%,季也蒙念珠菌0.4%,其他菌株共为3.6%。药敏结果显示: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7.6%、94.5%、81.1%、9.1%和75.0%;对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8.0%、98.0%、99.0%、9.5%和88.0%。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未鉴定到种的念珠菌的MIC90为1μg/ml,光滑念珠菌为4μg/ml,热带念珠菌为0.5μg/ml,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为0.125μg/ml;两性霉素B对所有念珠菌的MIC50和MIC90均为0.5μg/ml。结论 白念珠菌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对除克柔念珠菌之外的所有念珠菌敏感度都很高,两性霉素B对所有念珠菌的MIC90都很低,伊曲康唑对除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之外的其他菌株的MIC90较低。
陈翠珠徐英春王澎杨启文谢秀丽陈民钧
关键词:酵母菌药敏试验抗真菌药
临床常见曲霉菌体外药物敏感性
郭莉娜徐英春谢秀丽窦红涛王澎王瑶王贺史俊艳
综合性加强医疗病房的获得性细菌感染被引量:40
1996年
了解综合性加强医疗病房(ICU)获得性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的变化。方法对1989~1994年北京协和医院ICU所有细菌分离株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在所有细菌分离株中,革兰阳性(G+)球菌的比例从1989年的16%上升到1994年的33%,革兰阴性(G-)杆菌从84%下降到67%。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可产生诱导酶的肠杆菌及嗜麦芽黄单胞菌分别占G-杆菌的41%、14%、13%和8%,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所有G-杆菌的耐药率最低;肠球菌、耐苯唑青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耐苯唑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G+球菌分离株的44%、21%和10%,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19%、0%和0%。多数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综合性ICU的获得性细菌感染中,G+球菌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致病菌;在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时,了解本单位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的变化,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依据。
杜斌陈德昌刘大为徐英春谢秀丽陈民钧
关键词:细菌感染医院感染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