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菊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上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虚拟现实(VR)技术是当下热门的前沿技术。目前,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主流教学模式是采用二维的手段来表达三维的实体和空间,不能充分表达而且缺乏互动和体验,最大问题是因为经济和时间不允许无法把设计建造出来让人去体验。VR技术能提供真实自然的实时交互、跨时空的虚拟体验,使人在设计阶段就能体验和感受建筑;VR技术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在虚拟的世界里体验、探究、训练、创作、交流,实现教学内容可视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学过程交互化、教学评价客观化。
- 谢菊明宋晓宇
-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
- 绘画空间深度影响下的建筑空间形态探析
- 2024年
- 绘画与建筑虽然处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二者之间具有多重的关联。从西方传统绘画中对透视的巧妙运用演变为现代绘画强调印象感知,绘画空间深度表现方式在不断地打破边界。试图在解读经典案例与识别关键线索的基础上,梳理西方传统绘画及现代绘画的空间深度表现特征;在绘画创作的影响下,解析建筑在构成造型、时空观念和审美态度上演化出的多元化形态。
- 陈琼容谢菊明韩如意
- 关键词:绘画透视法建筑空间形态
- VR建筑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
- 2017年
- 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当下热门的高科技技术,VR实验室是VR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阐述了VR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建设实验室的预期效益;提出了VR建筑设计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空间、虚拟现实(VR)系统、技术管理人员;最后以广州美术学院VR建筑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 谢菊明
- 关键词:建筑设计实验室
- 朦胧之美——当代建筑表皮的美学内涵(一)
- 2017年
- 本文从当代人际交往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出发,论述朦胧美发源的空间性质特征、时代审美需求和偏好,以及朦胧美的实现手段(材料技术、设计手法)等,分析研究当代建筑表皮,从而探求当代建筑表皮的美学内涵。
- 谢菊明
- 关键词:建筑表皮朦胧美半透明
- 一种建筑设计用绘图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用绘图装置,包括箱体,所述支撑轨道块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可折叠连板,所述支撑轨道块顶部滑动连接有储物抽屉,所述箱体内腔两侧内壁中上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位于储物抽屉上方,所述支撑隔板...
- 谢菊明
- 文献传递
- 楼梯设计方法初探被引量:2
- 2006年
- 谢菊明
- 关键词:楼梯间竖向布置交通流线组织建筑功能建筑平面
-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评《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研究——以旅游教学为例》被引量:4
- 2019年
- 虚拟现实技术自20世纪末兴起以来,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并且作为前沿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性极强,并且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好评如潮。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使传统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谢菊明
- 关键词:旅游教学教学实践
- 一种建筑设计用便携式多功能设计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用便携式多功能设计台,包括保护底箱,所述保护底箱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工具放置箱,所述保护底箱内腔底部位于工具放置箱右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干燥装置,所述升降调节装置远离保护底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工作...
- 谢菊明
- 文献传递
- 沉浸式交互体验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 2023年
-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体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及社交活动发生质的改变。许多传统商业空间的设计手法已不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型交互体验与空间结合的设计手法来实现品牌信息展示及传播的有效性,同时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文章通过分析各类沉浸式交互技术在商业空间应用的设计案例,探讨沉浸式交互体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的体验特征。案例分析显示,在商业展示、试用等活动中,沉浸式交互体验从感官体验、情感体验、社交体验、游戏体验、品牌体验五个方面为消费者构建了新型的商业交互场景。文章所总结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特征为商业空间设计面向数字时代转型提供新思路。
- 邹穗欣谢菊明
- 关键词:交互设计
- 中国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制度比较研究——基于住房规划政策视角
- 2024年
- 城市住房负担能力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是全球范围关注的重要问题。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群体住房负担问题。我国提供了系列保障性住房以解决问题,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仍有较大的租房负担。随着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深化,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目前住房保障的供应主体。为探索中国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根据房租收入比将重点建设城市分为三类(租房可负担性较好、租房可负担性一般和租房可负担性较差的城市),基于住房规划政策视角,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中的保障范围、供应配建、运营管理等供给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间有何差异和特点;保障性租赁住房为谁建、怎么建以及怎么管。结果表明:各城市面临保障范围宽、目标落实难、管理模式不清晰等共性问题;3类城市的政策趋于同质化,但仍有各自症结,其中可负担性较差的城市租金管制亟待加强;可负担性一般的城市筹建渠道单一;可负担性较好的城市政策内容不完整等。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保障范围、供应配建、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供需匹配,优化政策保障范围、保量提质,加强保租房建设规划等建议,并针对3类型城市提出优化重点。
- 左进左进苏薇苏薇骆剑承
- 关键词: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