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光裕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地震
  • 5篇地震前
  • 5篇地震前兆
  • 5篇震前
  • 5篇前兆
  • 4篇震源
  • 3篇地震预报
  • 3篇余震
  • 3篇震源机制
  • 3篇数据库
  • 3篇台网
  • 3篇小震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前兆台网
  • 2篇孕震
  • 2篇震级
  • 2篇震级-频度关...
  • 2篇数字化
  • 2篇前兆台网
  • 2篇前震

机构

  • 18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8篇谷光裕
  • 6篇赵振
  • 5篇魏柳
  • 4篇王玉莹
  • 3篇于龙伟
  • 3篇孙文福
  • 3篇曹凤娟
  • 2篇王海燕
  • 2篇刘宝恒
  • 2篇张玲
  • 2篇王安东
  • 2篇张萍
  • 2篇卢良玉
  • 2篇卢群
  • 2篇迟恭财
  • 2篇金众范
  • 1篇柯善明
  • 1篇蒋秀琴
  • 1篇刘淑琴
  • 1篇刘淑芹

传媒

  • 10篇东北地震研究
  • 2篇地震
  • 2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城-岫岩5.6级地震成功预报
顾浩鼎于龙伟谷光裕王安东孙文福迟恭财卢良玉佟晓辉卢群刘宝恒寥旭佟占岭王海燕李广平张群
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地震预报理论和科学技术方法,针对辽宁地区的区域特殊性,对一些科学技术方法作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一些方法首次在临震预报中应用。在这次临震预报中,采用了自然科学的非线性理论和地震学中的旋转理论。并把这些理论...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预报临震预报
辽宁岫岩5.4级地震临震预测被引量:7
2001年
简要介绍了 1 999年 1 1月 2 9日辽宁岫岩 MS5.4地震成功预报的震前主要预测依据及基本思路。通过对震前辽宁地区地震中短期危险性的分析 ,确定辽南地区是未来主震的危险地区。根据地震活动的区域特性及岫岩偏岭震群活动的规律 ,判定岫岩震群的前震性质。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计算结果和震前在震中及邻近地区出现前兆短临异常的统计分析 。
谷光裕于龙伟王安东卢良玉王玉莹
关键词:临震预报震群岫岩地震前震
岫岩海城M_S5.4地震余震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利用MAPSIS系统软件的P波初动求解方法,得到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5 4级地震的55个ML≥3 0余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余震震源机制解的优势空间取向与主震震源机制解相近。受主震的影响,部分余震的机制解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离散,表明余震震源破裂特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张萍于龙伟李爱民谷光裕仇小丽王淑辉
关键词:余震震源机制地震台网地震事件
固体潮高时段地震活动特征与小震调制比R_m异常的判定被引量:7
1999年
本文用固体潮高时段地震(调制小震)活动性图象演化过程,综合判定小震调制比Rm的异常值,提高Rm凡异常在中短预报地震的效能,并对小震调制比地震预报方法资料区域选择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区域过小或不适当的区域选择都可能产生不合理的Rm异常.在对辽宁及邻近地区5级左右地震短临预报指标的研究中,显示出用固体潮高时段地震形成的强震前空区活动图象比用全部地震形成空区图象特征更加明显的特征.
谷光裕王玉莹赵振孙文福
关键词:固体潮地震活动调制地震地震预报
关于辽宁地区b值方法定量预测的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本文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和“八五”攻关成果中提出的地震b值定量 预测方法,对辽宁及邻区1969年以来发生的8次地震震例作了回顾性检验研究.在此基 础上,根据震前b值的变化特征.总结出了可能适用于辽宁地区半年左右尺度的b值预 测方法的异常判别指标及预报规则.
孙文福王玉莹张玲柯善明谷光裕刘宝恒
关键词:B值地震预报
无线传输地震数据建库及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介绍了在汉字2.13H系统的支持下,应用TURBO BASIC语言、DBASEⅢ数据库及软件编译技术,实现了无线传输地震数据建库及处理系统。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及其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
刘淑琴谷光裕金众范刘日轩
关键词:数据建库数据库管理
地震前兆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的建立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从地震前兆数据的传输、报文处理到进入数据库角度出发,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Visual Basic、 Foxpro数据库语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地震前兆数据的多途径传输;完成报文分检与检错;报文的电报码转换为真实值及追加入库等功能.并对建立的“地震前兆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的系统技术思路、功能和特色做了一定介绍.
曹凤娟谷光裕牛峰魏柳吴镝
关键词:地震前兆数据传输处理系统
海城地震孕育的地球物理环境的讨论被引量:2
1996年
根据海城地震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震后地裂缝分布和形变测量结果,结合震区的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对海城地震孕育的地球物理环境做了讨论。作者认为,在理论上,海城震区中部地壳的局部低速层内的介质,可能同时具有低密度、高温和高导电率性质,并使该处介质的其他力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其难以积累较大的弹性应变能,而将应力转移到其上部的上地壳,在那里形成较高程度的应力集中,成为孕震体。因此。
赵振谷光裕
关键词:地震孕震断层
岫岩5.4级地震前震及广义前震的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对岫岩5.4级地震前震序列进行了重新核定,将该序列分为两段,前段震群为前兆震群、响应地震、广义前震,后段才为前震。我国的一些大震及辽宁的一些地震前均出现过类似地震。科学认定前震、响应地震、广义前震对实现岫岩5.4级地震短、临预报起到了重要作用。
徐心同谷光裕黄海
关键词:前震
岫岩-海城M_s5.6级地震孕震环境及序列破裂过程
2002年
通过对海城Ms7 3地震震源机制、余震分布和Ms5 6地震震源位置变化的分析认为 ,海城Ms7 3地震震后产生的Coulomb静应力变化可能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力源 ,并结合震区地壳的地球物理性质和这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 ,对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和邻近地区的地震形势做了讨论。
赵振谷光裕
关键词:孕震环境震源机制余震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