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伟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土壤
  • 7篇冀北
  • 4篇不同林龄
  • 3篇天然次生林
  • 3篇物量
  • 3篇次生
  • 3篇次生林
  • 2篇油松
  • 2篇森林景观
  • 2篇山杨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特征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微生物
  • 2篇理化性质
  • 2篇保护区

机构

  • 10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平泉县林业局

作者

  • 10篇赵伟红
  • 9篇韩海荣
  • 9篇康峰峰
  • 6篇赵金龙
  • 6篇于晓文
  • 5篇高晶
  • 3篇韩树文
  • 3篇程小琴
  • 3篇胡景东
  • 2篇池桂杰
  • 1篇于舒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冀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的关系
2014年
利用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在ArcGIS软件和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网格样方的采样方法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冀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总体表现为人工林分布在低海拔地区,天然林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与CCA排序图上的分布一致。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海拔、坡度是影响森林景观格局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2)在保护区内,坡向、郁闭度和土壤厚度对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力极为有限,海拔是控制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坡度,二者间接控制水、热条件,影响林分树种的分布,进而影响森林景观格局。
于晓文康峰峰韩海荣宋小帅赵金龙高晶赵伟红
关键词:森林景观典范对应分析
冀北辽河源阔叶混交林与油松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6
2015年
对生长季内阔叶混交林和油松林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研究,探讨冀北辽河源地区土壤呼吸与地下5cm土壤湿度、地下5、10、15 cm土壤温度(T5、T10、T15)、近地面大气温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和油松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平均值分别为4.28、3.69μmol·m-2·s-1,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曲线大致相同,而滞后于大气温度。阔叶混交林、油松林的各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土壤湿度和各土层的阔叶混交林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不显著,但群落间土壤有机碳、w(C)/w(N)、全氮、全磷、土壤微生物量碳均达到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地下5 cm土壤温度为该地区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凋落物种类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可能是引起两种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的原因。
于舒韩海荣康峰峰程小琴立天宇赵伟红
关键词:阔叶混交林油松林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量碳
冀北辽河源山地典型森林群落土壤理化特征研究
赵伟红
文献传递
辽河源不同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被引量:25
2014年
油松是中国暖温带区域主要的森林植被,精确计算油松天然林生物量及准确表征空间分布特征对其在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进行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准确估算河北省平泉县辽河源自然保护区4个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并揭示生物量在空间的分配特征。在每种林分内,林下植被层(灌木和草本)和凋落物层生物量通过样地调查和全挖取样的方法计算。基于胸径(DBH)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则用于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结果表明:(1)林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成熟林(397.793 t/hm2)>近熟林(242.188 t/hm2)>中龄林(203.801 t/hm2)>幼龄林(132.894 t/hm2);(2)乔木层生物量成熟林(373.128 t/hm2)>近熟林(224.991 t/hm2)>中龄林(187.750 t/hm2)>幼龄林(119.169 t/hm2)。地上部分各组分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幼龄林和近熟林为:干>根>枝>叶>干皮>球果,而中龄林和成熟林则是干>根>枝>干皮>叶>球果。干生物量对于各龄组乔木层生物量来说是最大的贡献者,所占比例表现为:中龄林(66.25%)>近熟林(64.38%)>成熟林(62.09%)>幼龄林(38.41%),而贡献较小的球果则是成熟林(1.02%)>幼龄林(0.88%)>近熟林(0.72%)>中龄林(0.53%)。根系总生物量在18.315 t/hm2(中龄林)—44.849 t/hm2(成熟林)之间,其组分生物量大小整体上表现为:根桩>粗根>大根>细根>小细根;(3)灌木层生物量成熟林(0.861 t/hm2)>近熟林(0.790 t/hm2)>中龄林(0.559 t/hm2)>幼龄林(0.401 t/hm2),各组分生物量大小为根>茎>叶;(4)草本层生物量幼龄林(3.058 t/hm2)>近熟林(2.017 t/hm2)>中龄林(1.220 t/hm2)>成熟林(1.181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均大于地上部分;(5)凋落物层生物量成熟林(22.623 t/hm2)>近熟林(14.390 t/hm2)>中龄林(14.272 t/hm2)>幼龄林(10.265 t/hm2),各层生物量大
赵金龙王泺鑫韩海荣康峰峰宋小帅于晓文赵伟红
关键词: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
冀北辽河源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及破碎化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辽河源2012年7月分辨率为10 m的遥感影像图及1∶5万的地形图、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和GPS地面真实采集点,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ENVI和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维选取对破碎化贡献最大的斑块形态指标,分析了冀北辽河源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和破碎化程度。结果表明,各景观组分中阔叶林、油松面积最大,是辽河源地带性植被,分布集中,破碎化较小;华北落叶松、疏林地、居民地、道路和未成林地面积小,呈零散分布,破碎化程度较高,人为干扰程度大。各景观类型的平均分维数均接近1。景观整体破碎化水平较低,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068 6,说明景观多样性丰富,异质性高;均匀度指数为0.783 8,说明景观类型分布均匀。各景观类型的边界褶皱程度均较低,整个景观的边界形状较为简单。
于晓文康峰峰韩海荣宋小帅赵金龙高晶赵伟红
关键词:生态学景观指数破碎化
辽河源典型森林类型的土壤水文效应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辽河源地区典型森林类型林下土壤的水文效应,为辽河源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监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佐证。[方法]选取典型森林类型,采用不同入渗模型拟合各森林类型土壤的入渗过程。[结果](1)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21~1.56g/cm3,油松中龄林最大,山杨成熟林最小;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1.26%~54.38%,山杨成熟林最大,油松中龄林最小;(2)山杨成熟林土壤蓄水能力最强,为1 087.56t/hm2;油松中龄林土壤蓄水能力最小,为825.17t/hm2;(3)山杨成熟林稳渗速率最大,为1.33mm/min;(4)霍顿(Horton)入渗模型和菲利普(Philip)入渗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森林群落土壤入渗过程,但通用幂函数模型拟合结果较差。[结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均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容重逐渐增加的现象,阔叶林林下土壤蓄水能力要强于针叶林,通过比较认为可以利用霍顿(Horton)模型作为研究该区森林土壤水文功能的重要手段。
宋小帅康峰峰韩海荣于晓文胡景东赵伟红高晶赵金龙韩树文
关键词: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水文效应
冀北辽河源地区不同林龄油松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5
2014年
为探讨不同林龄的油松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规律,以辽河源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林分的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pH值和土壤全P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自然含水量、土壤全K含量先降后增,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含量先增后降。林龄对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而对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显著。2)各林龄林地土壤容重、土壤pH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N、P、K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3)土壤理化各指标间关系密切,除土壤全P与土壤其它理化性质间均无显著相关外,其它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正负均有,相关性较为复杂。
赵伟红康峰峰韩海荣赵金龙高晶于晓文宋小帅立天宇
关键词:土层深度土壤理化性质
冀北辽河源地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辽河源地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的林分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山杨在0-100 cm各土层土壤容重(1.07-1.69 g·cm^-3)和土壤全K含量(4.32-4.72 g·kg^-1)均表现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而土壤含水量(7.35%-24.39%)从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土壤全N含量(0.28-2.76 g·kg-1)、土壤全P含量(0.46-1.37 g·kg^-1)先增加后降低,即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而土壤p H值(5.03-5.98)变化规律为先降低后增加,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2.64-31.99 g·kg^-1)的变化规律较为波动,在0-20 cm土层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但在20-100 cm土层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2)各林龄林地土壤容重、土壤全K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N、P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p H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3)土壤理化性质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N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全N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 H值与土壤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N与土壤全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P与土壤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
赵伟红康峰峰韩海荣程小琴胡景东韩树文池桂杰
关键词:山杨天然次生林不同林龄土壤理化性质
冀北辽河源不同林龄油松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被引量:6
2015年
以冀北辽河源地区不同林龄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随油松林龄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期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从5—8月份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但是多酚氧化酶活性则相反,而且酶活性的衰减程度延迟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的;随着油松天然次生林林龄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逐渐增加,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土壤温度和含水率与各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高晶韩海荣康峰峰立天宇宋小帅赵伟红于晓文赵金龙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
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明确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Populus davidiana)0~1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垂直分配特征,为评价其碳汇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山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7个土壤剖面(0~10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对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的体积质量为1.07~1.69g/cm3,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3种林龄山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3~17.59g/kg。0~10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5.31t/hm2,相同林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林龄整个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全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中龄林、近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10~20cm土层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20~100cm土层则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
赵伟红康峰峰韩海荣程小琴胡景东韩树文池桂杰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