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士诚

作品数:60 被引量:70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养分
  • 18篇土壤
  • 15篇玉米
  • 14篇施肥
  • 12篇利用率
  • 11篇肥料
  • 10篇肥力
  • 9篇土壤肥力
  • 9篇马铃薯
  • 8篇氮肥
  • 8篇农业
  • 8篇小麦
  • 6篇冬小麦
  • 6篇肥料利用
  • 6篇肥料利用率
  • 5篇氮素
  • 5篇养分需求
  • 5篇水稻
  • 5篇农业资源
  • 5篇农业资源环境

机构

  • 5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湖北大学
  • 5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作者

  • 60篇赵士诚
  • 48篇何萍
  • 44篇仇少君
  • 42篇徐新朋
  • 30篇周卫
  • 15篇丁文成
  • 7篇王秀斌
  • 5篇艾超
  • 5篇王玉军
  • 5篇杨兰芳
  • 4篇王宜伦
  • 3篇韩燕来
  • 3篇刘双全
  • 3篇谭金芳
  • 3篇汪洪
  • 3篇梁国庆
  • 2篇孙静文
  • 2篇高强
  • 2篇李科江
  • 2篇易琼

传媒

  • 2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信息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15篇2021
  • 1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流域中稻施肥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2年
分析长江流域施用氮、磷和钾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为该水稻种植区域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在中国长江流域开展的水稻田间试验以及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为“水稻”“水稻+产量”的文献,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氮磷钾数据分别有1107、745和785组。以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以反应比作为增产效应值,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施肥对长江流域中稻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与不施氮、磷或钾肥处理相比,长江流域中稻施用氮、磷和钾肥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施用氮、磷和钾肥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35.1%、10.9%和11.9%,其中以氮肥的增产效应最高。不同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增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增产效应均以低地力土壤(产量<5.0 t/hm^(2))的增产效应最高,增产率分别为45.9%、15.1%和17.0%。长江流域各省市种植区域中稻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增产效应具有显著差异,以上海市的施氮增产效应最高,为43.9%,以重庆市的施磷和施钾增产效应最高,分别为16.4%和16.1%。施用氮肥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增产效应最好,施用磷和钾肥均在弱酸性(pH 6.0~7.0)土壤条件下最好,增产率分别为39.0%、14.1%和15.7%。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间施用氮和钾肥增产效应具有显著差异,而施用磷肥的增产效应影响不显著。当土壤全氮≤1.0 g/kg、全磷>0.9 g/kg、全钾<13.0 g/kg、碱解氮≤100 mg/kg、速效磷<9.0 mg/kg、速效钾≤70.0 mg/kg时,施氮的增产效应最好;当土壤全磷<0.3 g/kg、全钾>20.0 g/kg、碱解氮>150.0 mg/kg、速效磷≤9.0 mg/kg、速效钾≤70.0 mg/kg时,施磷和钾肥均获得最好的增产效应。低肥力土壤有助于增加施肥的增产效应,然而土壤pH和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着施肥增产效应,导致长江流域不同省市之间的施肥增产效应存在差异。施用氮肥的增�
王姣琳黄晓萌王博博徐新朋丁文成杨兰芳仇少君赵士诚何萍
关键词:长江流域中稻施肥肥料利用率养分管理增产效应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4
2010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没有降低,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氮肥减量后移可使耕层无机氮供应较好地与作物吸收同步,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减少氮素的田间表观损失。基于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特征进行氮肥减量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氮素施用方式。
赵士诚裴雪霞何萍张秀芝李科江周卫梁国庆金继运
关键词:氮肥后移夏玉米氮肥利用率硝态氮
不同生物刺激素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生物刺激素对作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不同生物刺激素对玉米生长、产量形成、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旨为发挥生物刺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方法】田间试验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石灰性潮土上进行,供试作物为玉米。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生物刺激素处理包括海藻糖、壳聚糖、腐植酸和γ-氨基丁酸,所有生物刺激素于玉米播种前开沟施入土壤,以不施生物刺激素作为对照,共5个处理。于玉米6叶期(拔节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干物质量,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于玉米收获期测定产量。【结果】4种生物刺激素对玉米生长、产量和产量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4种生物刺激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地上部和整株干重,腐植酸、γ-氨基丁酸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地下部干重,以腐植酸提升地下部、地上部和整株植物干重的效果最佳,腐植酸处理地上部和整株干重显著高于其他3种刺激素处理;生物刺激素对玉米穗粒数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海藻糖、壳聚糖和腐植酸处理分别显著提高千粒重5.5%、4.9%和8.2%,腐植酸和海藻糖处理的玉米单穗重分别显著提高13.6%和12.5%;腐植酸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提高10.2%,其他生物刺激素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海藻糖、壳聚糖、腐植酸和γ-氨基丁酸对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海藻糖、壳聚糖和腐植酸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脱氢酶活性(P<0.05),但各生物刺激素之间对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腐植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增幅分别为29.3%、43.9%、48.8%和40.5%,但不改变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
李炳言宋大利王秀斌赵士诚周卫
关键词:玉米生长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典型黑土马铃薯种植下温室气体排放对施氮量的响应
农田是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源,马铃薯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水肥需求量大,当前对马铃薯块茎类作物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了解较少,为此,于2018年在吉林省黑土上开展不同氮素梯度下马铃薯温室气体排放,以明确马铃薯生育期内温室气体的...
李珺何萍徐新朋赵士诚仇少君
关键词:马铃薯氮肥施用温室气体
典型黑土马铃薯种植下温室气体排放对施氮量的响应
农田是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源,马铃薯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水肥需求量大,当前对马铃薯块茎类作物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了解较少,为此,于2018年在吉林省黑土上开展不同氮素梯度下马铃薯温室气体排放,以明确马铃薯生育期内温室气体的...
李珺何萍徐新朋赵士诚仇少君
关键词:温室气体黑土
氮素运筹对两个晚稻品种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本研究采用农民习惯施肥、实地氮素管理、实时氮素管理以及实时氮素管理基础上施用基肥,探讨了集约化农田不同氮素管理对水稻品种赣晚籼30(GWX)和博优141(BY)的产量及产量主要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不同氮素优化管理分别对水稻的产量、地上生物量、吸氮量、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以及穗数、每株实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每个水稻品种的产量与生物量和吸氮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施用氮肥处理赣晚籼30平均产量为7.8 t/hm2,平均生物量为16.4 t/hm2,地上部平均吸氮量为N 175.6 kg/hm2,博优141的平均产量为8.9 t/hm2,生物量16.1 t/hm2,吸氮量N为150.6 kg/hm2。氮肥施用后,博优141的产量、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每株总粒数、实粒数显著高于赣晚籼30(P<0.05),而博优141的吸氮量、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显著低于赣晚籼30(P<0.05)。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时氮素管理节肥率最高,实地氮素管理节肥率最小;基肥施用具有稳产作用。总之,在当前集约化农田管理中,适量减少氮肥施用并不会影响水稻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素,但氮肥减施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仇少君赵士诚苗建国徐新朋孙刚易琼王淳张文学何萍
关键词:氮素管理集约化农业
大豆养分专家系统在我国大豆主产区的应用与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平衡施肥是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而推荐施肥方法是实现作物平衡施肥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在我国大豆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2015年在春大豆产区(东北三省)进行了21个田间试验,2017—2018年在夏大豆产区(安徽、江苏、河南)进行了11个田间试验。所有试验采用当地大豆品种,设置3种施肥处理,包括大豆养分专家系统(NE)推荐施肥、基于土壤测试的推荐施肥(OPTS)和农民常规施肥(FP)处理,分析比较了各施肥处理的肥料用量、大豆产量、养分吸收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在春大豆产区,NE和OPTS处理较FP处理明显提高了辽宁省的氮肥用量和吉林省的磷肥用量,提高了黑龙江和吉林省的钾肥用量,而NE和OPTS处理间氮磷钾肥用量相似;在夏大豆产区,所有试验NE和OPTS处理推荐的氮磷钾肥用量均显著高于FP处理。在春大豆产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OPTS处理的大豆产量较FP处理分别增加了135、518和478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699、1684和856元/hm^(2);NE处理的产量较OPTS处理分别增产了167、542和1225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096、2591和4610元/hm^(2);OPTS处理的氮吸收量较FP提高了9.1%~32.3%,钾吸收量提高了0~41.4%,且显著提高辽宁省的磷肥偏生产力;在黑龙江,NE处理氮、钾吸收量分别显著高于OPTS处理13.6%和23.5%。在夏大豆产区,安徽和江苏省OPTS与FP处理的产量相似,而河南、安徽和江苏省NE处理的大豆产量较FP处理分别增加了1021、694和622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3991、3955和2069元/hm^(2);河南省NE和OPTS处理的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相似,而安徽和江苏省NE处理的大豆产量较OPTS处理分别增产868和545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876和2823元/hm^(2)。同时,除安徽省钾吸收量外,OPTS处理与FP处理氮磷钾吸收量均无显著差
吕继龙何萍魏丹仇少君徐新朋赵士诚
关键词:施肥量养分吸收
豫北潮土区大豆产量的施磷效应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大豆施磷效应,为豫北潮土区大豆合理施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 a田间试验,研究施磷(P_(2)O_(5))量(0、40、80、120和160 kg·hm^(-2))对大豆产量、地上部生物量、磷素积累量、磷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磷显著增产13.57%~26.29%,地上部生物量提高4.89%~23.77%,秸秆和籽粒磷素积累量平均增幅为20.26%~43.41%和15.19%~39.83%。大豆磷肥利用率分别以施磷80和40 kg·hm^(-2)最优,平均分别为27.86%和26.90%,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9.69和12.97 kg·kg^(-1)。纯收益分别以施磷120和80 kg·hm^(-2)最高,较不施磷增收7605.02和2489.02元·hm^(-2),经济最佳施磷量分别为123.55和70.89 kg·hm^(-2)。【结论】优化施磷可显著提高豫北潮土区大豆产量和纯收益,推荐施磷量为80~120 kg·hm^(-2),正常年份施磷量适当高些,多雨年份施磷量适当低些。
韩本高李岚涛周琦冀昊言赵剑赵士诚王宜伦
关键词:大豆施磷量磷素积累
我国大豆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评价被引量:12
2020年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高产的重要因素。在收集了大量的大豆试验数据(1998~2017年)基础上,通过拟合氮、磷、钾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得出最佳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春大豆和夏大豆的产量逐年增加,平均产量分别为2 610和2 724 kg/hm^2。夏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N 96 kg/hm^2、P_2O_5 80 kg/hm^2和K_2O126 kg/hm^2;春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N 71 kg/hm^2、P_2O_5 108 kg/hm^2和K_2O 74 kg/hm^2;实现夏、春大豆高产的最佳密度分别为27万和34万株/hm^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磷用量对春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钾肥和密度;在夏大豆产区,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用量。种植密度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春、夏大豆需要提高种植密度获得高产,同时均应注重磷肥施用。
吕继龙何萍徐新朋魏丹仇少君赵士诚
关键词:大豆土壤肥力施肥量种植密度
一种可均匀掺混施肥的水稻施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均匀掺混施肥的水稻施肥装置,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上设有肥料盛放装置,所述无人机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无人机下方设有肥料定量快速掺混装置,所述肥料定量快速掺混装置下方设有均匀施肥装置。通过掺混电机的转动带动...
徐新朋何萍周卫赵士诚仇少君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