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柏松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高压氧
  • 4篇脊髓
  • 4篇病理
  • 4篇病理性
  • 4篇病理性痛
  • 3篇毒性
  • 3篇神经毒
  • 3篇神经毒性
  • 3篇鞘内
  • 3篇注射
  • 3篇利多卡因
  • 3篇大鼠脊髓
  • 3篇大鼠神经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毒性
  • 2篇瑞芬太尼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理
  • 2篇神经病理性
  • 2篇神经生长

机构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赵柏松
  • 8篇孟凌新
  • 5篇赵广翊
  • 4篇曹岩岩
  • 4篇丁旭东
  • 3篇丁远远
  • 3篇韩光
  • 2篇陈宏志
  • 2篇姚鹏
  • 2篇于铁英
  • 1篇邢准
  • 1篇郑宁宁
  • 1篇宋兴荣
  • 1篇张燕妮
  • 1篇王浩
  • 1篇佘应军
  • 1篇刘坤
  • 1篇唐之音
  • 1篇王皓
  • 1篇高林林

传媒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护理研究(中...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诱发大鼠脊髓神经毒性时BDN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诱发大鼠脊髓神经毒性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50-280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n=8):假手术组(s组)、利多卡因组(L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和D3组)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组(Y组)。除s组外,其他6组均鞘内注射10%利多卡因20μl;D1组、D2组和D3组注射利多卡因前30min时分别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15、25μg/kg;Y组注射右美托咪定25μg/kg前15min时腹腔注射育亨宾1.0mg/kg。分别于鞘内给药前和给药后24、48、72h(T1-4)时进行BBB评分和测定热甩尾潜伏期(TFL),以评价运动功能。取脊髓,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测定BDNF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S组比较,L组、NS组、D1组、D2组和D3组T2-4时BBB评分降低,TFL延长,脊髓BDNF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L组比较,D3组T2-4时BBB评分升高,TFL缩短,脊髓BDNF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Ns组、D1组、D2组和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3组比较,Y组T2-4时BBB评分降低,TFL延长,脊髓BDNF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D3组脊髓病理学损伤明显轻于L组,Y组和L组脊髓病理学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利多卡因诱发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表达有关,其上调BDNF表达的机制全部与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徐海平赵柏松佘应军宋兴荣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利多卡因脊髓药物毒性
高压氧后处理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后处理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镇痛效果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组(C组)、HBO后处理2.0组(H2.0组)与HBO后处理2.5组(H2.5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建立NP模型,H2.0和H2.5组于术后1d开始给予相应压力的HBO后处理,1次,d连续7次,每天出HBO舱后1h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withdrawal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withdrawallatency,TWL),术后7d测定MWT和TWL后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C组MWT降低及聊L缩短,脊髓内小胶质细胞数量与活化率上升为(156±9)个和44.9%(P〈0.05);与C组比较,H2.0组和H2.5组MWT升高及TwL延长,H2.0组和小胶质细胞数量与活化率分别为(64±7)个和5.7%(P〈0.05),H2.5组小胶质细胞数量与活化率分别为(62~5)个和6.1%(P〈O.05);H2.0组与H2.5组小胶质细胞数量与活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后处理可减轻大鼠NP,其机制与抑制脊髓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赵柏松丁远远王浩韩光孟凌新
关键词:高压氧神经病理性疼痛小胶质细胞
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评价在无肌松药条件下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丙-瑞合剂)静脉诱导用于患儿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儿29例,ASA I~Ⅱ,年龄1~6岁.麻醉诱导静脉推注负荷剂量丙泊酚2 mg/kg后,持续泵注丙-瑞合剂0.3 mL/(kg·h)[丙泊酚2.85 mg/(kg·h)+瑞芬太尼7.5 μg/(kg·h)]维持,待BIS值低于60且提下颌无体动时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推注负荷剂量后即刻(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和插管后3 min(Ts)的MAP、HR、SpO2和BIS.插管时根据面罩通气、下颌松弛度、声门暴露、声带运动、呛咳反射、体动反应及插管次数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儿均完成气管插管,其中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6.6%,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94.1%.与T0时刻比较,诱导后各时间点HR、MAP、BIS均降低(P<0.05).与T2时刻比较,T3和T4的HR、BIS升高,T4和T5时刻MAP升高(P<o.05).插管前后BIS值维持在45 ~55.结论 丙-瑞合剂以o.3 mL/(kg·h)持续泵注诱导可为小儿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稳定,且未见严重的插管并发症发生.
赵柏松孟凌新陈宏志于铁英
关键词:丙泊酚哌啶类气管内插管
不同压力高压氧后处理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高压氧后处理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镇痛效果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组(CCI组...
赵柏松
关键词:脊髓小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用于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丙瑞合剂)应用于清醒经鼻盲探插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口腔颌面手术需清醒经鼻插管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丙瑞合剂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17例。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瑞合剂0.2 mL/(kg.h)[丙泊酚1.9 mg/(kg.h)+瑞芬太尼5μg/(kg.h)],C组:静脉同时分别泵注丙泊酚1.9 mg/(kg.h)和瑞芬太尼注射液5μg/(kg.h),3 min后行经鼻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前(T0)、导管进入咽腔即刻(T1)和导管插入气管即刻(T2)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插管过程中镇静情况,有无躁动、恶心、呛咳和呼吸抑制,术后随访插管知晓情况。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C组在T1和T2时刻HR与MAP升高,在T1时刻BIS降低(P<0.05)。P组在T1和T2时刻SpO2与BIS降低(P<0.05)。与C组相比,P组T1和T2时刻MAP、HR及SpO2下降,T2时刻P组BIS值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P组镇静不足/过度、躁动及插管知晓的发生率减少,清醒镇静的效果也优于C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比较,等剂量丙瑞合剂用于清醒经鼻盲探插管能更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稳定,达到良好的清醒镇静效果并减少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赵柏松韩光陈宏志孟凌新
关键词:丙泊酚哌啶类气管内插管清醒镇静
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HBO)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2.0标准大气压高压氧治疗组(HBO2.0组)、2.5标准大气压高压氧治疗组(HBO2.5组)。将HBO2.0组和HBO2.5,组大鼠置于高压氧舱,以10kPa/min的速率向舱内匀速加压直至目标压力并保持60min。然后以10kPa/min的速率匀速减压至正常大气压。从术后1d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5d,1次/d。S组和NP组单纯放入氧舱100min而不接受治疗。于出高压氧舱后即刻(T0)、1h(T1)和2h(T2)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结果与S组比较,NP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与NP组比较,HBO2.0组和HBO2.5组高压氧治疗期间T1时MWT升高,TWL延长(P〈0.05),T2时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2.0组和HBO2.5 组间各时点MWT和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均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但压力改变不影响镇痛效果。
赵柏松丁远远韩光姚鹏孟凌新
关键词:高压氧神经痛
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的应用对术后低体温病人麻醉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病人体温保护和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子宫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病人实施主动保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分别于麻醉前(T0)及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T1)、15min(T2)、30min(T3)测量、记录两组病人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病人的苏醒时间和低氧血症、通气异常、躁动、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相比,对照组病人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病人T1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苏醒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病人转入PACU后应用Mistral-Air加温仪,可加速病人苏醒期体温恢复,缩短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减少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
曹岩岩唐之音赵柏松
关键词:麻醉后恢复室全身麻醉
两种眼膏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眼部护理效果的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两种眼膏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患者术中眼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涂抹金霉素眼膏,使用聚乙烯薄膜敷贴)、实验2组(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使用聚乙烯薄膜敷贴)与对照组(仅用聚乙烯薄膜敷贴),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眼部护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实验组眼部并发症减少(P<0.05);实验1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2组(P<0.05);实验1组的并发症主要集中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实验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各年龄段间无集中趋势。结论两种眼膏用于眼部护理均能有效减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眼部护理的效果优于金霉素眼膏,其中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比金霉素眼膏更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张燕妮赵柏松
关键词:眼部护理金霉素眼膏妥布霉素口腔颌面手术
Tempol预处理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内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Tempol预处理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Tempol预处理组(T组)和常规复苏组(S组),每组24只。S组和T组采用窒息后心跳骤停法建立大鼠全脑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C组大鼠仅行气管插管不夹闭窒息。D组于气管夹闭前5 min腹腔注射Tempol 100 mg/kg,S组和C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自主循环恢复后6、12、24和48 h随机抽取6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脑内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细胞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检测HIF-1α及VEGF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T组在12、24和48 h时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与S组比较,T组在12、24和48 h时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HE染色可见S组大鼠海马组织24 h和48 h时神经细胞排列散乱,水肿疏松、空泡化,胞核浓缩、深染,细胞弥漫性胀大,胞浆淡染,胞核已有增大,神经细胞和血管周间隙明显增加。与S组比较,T组在24 h和48 h时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水肿改变得到改善;与S组比较,T组海马内HIF-1α在12 h和24 h表达明显增强(P<0.05),VEGF在6、12和24 h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Tempol预处理缺血缺氧损伤的脑组织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α及VEGF的表达有关。
曹岩岩丁旭东孟凌新赵柏松
关键词:TEMPOL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心肺复苏脑保护
超声引导在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在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差异。方法将53例行心脏外科或消化道手术的患儿(0~36个月)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U组,28例)和体表定位组(L组,25例)。前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者使用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两组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U组一次成功率为96.43%,明显高于L组的80%(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U组仅3.57%,明显低于L组28%(P<0.01),同时U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L组(P<0.05),穿刺次数明显少于L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应用于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赵柏松孟凌新邢准于铁英赵广翊
关键词:超声引导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