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衰竭
  • 5篇心力衰竭
  • 5篇疗效
  • 4篇疗效观察
  • 3篇心绞痛
  • 3篇型心
  • 3篇型心绞痛
  • 3篇稳定型心绞痛
  • 3篇慢性
  • 3篇美托洛尔
  • 3篇绞痛
  • 3篇不稳定型心绞...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衰
  • 2篇血症
  • 2篇原发性
  • 2篇收缩性
  • 2篇收缩性心力衰...
  • 2篇左心

机构

  • 16篇南阳市第二人...
  • 1篇河南油田

作者

  • 16篇赵金玲
  • 5篇周华顶
  • 4篇刘志廉
  • 3篇张金华
  • 3篇华秀芝
  • 2篇吕树志
  • 1篇胡荣君
  • 1篇张英丽
  • 1篇张顺毓
  • 1篇王同昂
  • 1篇周华预
  • 1篇张弘
  • 1篇郭伟

传媒

  • 6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观察
2001年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 ,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 :43例高胆固醇血症给氟伐他汀 2 0~ 40 mg,1次 /日 ,口服 ,比较服药前、后 4周、 8周血脂变化。结果 :服药 4周后血清胆固醇 (TC)均值下降 19.7% (P<0 .0 1) ,甘油三酯 (TG)下降 11.6 % (P<0 .0 5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下降 2 4.8%(P<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升高 4% (P<0 .0 5 )。第 8周与 4周变化不大。结论 :氟伐他汀能有效降低 TC、 L DL- C和 TG,并能轻度升高 HL D- C,保护冠状动脉 ,且安全、价廉、易于接受。
吕树志赵金玲郭伟刘志廉
关键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氟伐他汀
心先安并美托洛尔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心先安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均被给予心先安 12 0 m g/ d,静滴 ,疗程 14天。同时美托洛尔 6 .2 5 m g/次 ,每日 2次口服 ,每 3日增量 12 .5 mg至有效剂量或达 5 0 m g,每日 2次。治疗前、后记录心率、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 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 VESd)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L VEF)。结果 :治疗前后心率为 10 6 .7± 9.8∶ 83.8± 8.2 ,L VEDd为 5 7.8± 3.7∶ 5 5 .2± 3.8,L VEF为 33.5± 4.93∶ 8.7± 3.9,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赵金玲周华顶华秀芝
关键词:心先安美托洛尔难治性心力衰竭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安全性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方法 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规范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min),静滴30min,继之维持量0.1μg/(kg.min)持续静滴36h。观察2周时心绞痛发生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18导联心电图变化及出血事件,记录6个月内MACE发生率。结果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观察组91.84%(对照组:72.92%),心电图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70.83%),MACE发生率18.36%(对照组:33.33%),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及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大出血事件。结论在规范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UA,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明显降低MACE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张英丽赵金玲张金华
关键词:替罗非班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管事件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对56例急性非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缺血、抗凝、强化抗血小板及强化调血脂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并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结果治愈49例(87.50%),好转6例(10.71%),死亡1例(1.79%)。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随访6个月,出现心绞痛5例,再梗死2例,猝死1例。结论NSTEMI早期症状轻、预后好、住院病死率较低,但再梗死率、心绞痛再发率和远期病死率高。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强化调血脂治疗可降低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恶化住院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应常规应用。中、高危患者应积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冠脉狭窄情况,必要时介入治疗,以防止再梗死及猝死的发生。
赵金玲
关键词:心肌梗塞ST段药物治疗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逆转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心室肥厚(LVH)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80~16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记录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LVMI分别为150±21.60,146±21.2,130±20.43;治疗12个月LVMI、LVDd、IVST、PWT均明显减小(P<0.01),差异显著,且血压明显下降。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
赵金玲周华顶刘志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疗效LVH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68例
2006年
目的对68例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简称舒张性心衰)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在积极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应用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缓解症状,常规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B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拈抗剂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用流速指标测定二尖瓣血流图E/A比值,并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入院时56例E/A〈1者,34例E/A比值增大,22例无改善;12例E/A〉1,7例E/A〈1,5例无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30例,改善1级34例,4例无改善,死亡1例。结论舒张性心衰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和冠心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旱增加趋势,E/A〉1不能排除舒张性心衰的诊断。心房纤颤、心动过速可加重临床症状,应积极纠正,控制心室率在60~70次/min。小剂量开始应用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开始剂量较大,调整剂量不受时间限制。
赵金玲张弘胡荣君
关键词:舒张功能不全心衰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的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基础上,于住院期间开始应用美托洛尔。初始剂量6.25mg/次,2次/d,根据心功能情况每2~4周增量1次,达靶剂量,治疗6个月。观察并纪录治疗前、治疗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Χ线心胸比、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均显著降低,LVEDD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总有效率93.88%,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从极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办法治疗慢性心衰是安全和有效的,在住院期间即开始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避免其副作用,从而提高其使用率、安全性和顺从性,使患者早用早受益。
赵金玲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吸氧、镇静、利尿、扩血管、强心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以及2小时内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平均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小时后各项参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2小时后两组间对照比较,除PH值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治疗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42.2±10.1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72.4±19.1分钟,(P<0.05)。结论:对于急性左心衰治疗,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缺氧状况,缩短病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张金华赵金玲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观察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8例
2007年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128例UA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首次负荷量各300 mg/d,维持量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治疗2周时UA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18导联静息心电图ST-T改变,以ST下移导联数(NST)和ST段下移总和(∑ST)表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每周化验血常规,观察不良反应。并继续两药合用至少1个月。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显效112例,占87.50%;有效13例,占10.16%;无效3例,占2.34%。心电图疗效:显效60例,占46.88%;有效48例,占37.50%;无效20例,占15.62%。副作用: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3例,皮肤粘膜出血2例。结论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UA效果显著,无严重副作用,应常规应用于UA患者,尤其在不具备早期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更值得推广应用。
赵金玲周华顶华秀芝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体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总结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VI)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为ARV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ARVI合并低血压18例(47.4%),并发于急性下壁和下后壁心肌梗死32例(84.2%),心电图STⅢ/Ⅱ>1者23例(60.5%)。再灌注治疗21例,死亡1例(4.8%);未行再灌注治疗17例,死亡5例(29.4%),两组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低血压、休克18例中,行中心静脉压(CVP)测定11例,未行者7例,结果两组间死亡差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肺水肿发生率及静滴多巴胺维持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VI常并发于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低血压很常见。心电图STⅢ/Ⅱ>1,为诊断ARVI重要依据。应尽早行再灌注治疗。低血压休克者要先扩容再给予正性肌力药,中心静脉压测定对治疗有重要作用。
张金华赵金玲
关键词:右室梗死心电图再灌注中心静脉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