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声与核磁共振(MRI)在鉴别女性盆腔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女性盆腔肿物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术前超声及MRI检查结果、术后病理资料等。结果:在盆腔肿物的定位诊断中,MRI检查的准确率高于超声(95.38%vs 83.08%,P<0.05),其中腹膜内肿物MRI定位符合率97.92%,超声定位符合率为93.75%;腹膜后肿物MRI定位符合率88.24%,超声定位符合率为52.94%。在盆腔肿物诊断良恶性方面,MRI检查的灵敏度(98.00%vs 92.00%)、特异度(86.67%vs 66.67%)和符合率(95.38%vs 86.15%)均优于超声检查组。良性病变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输卵管积液/积脓,恶性病变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腹膜后淋巴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本研究发现腹膜内与腹膜后肿物平均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7 cm vs 7.9±3.4 cm)(P<0.05)。结论:MRI在女性盆腔肿物定位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均优于超声。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脑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中,它不仅能描述功能和网络连接变化,还能预测康复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fMRI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难点,以期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fMRI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