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晓泉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玉米
  • 5篇玉米螟
  • 4篇棉田
  • 4篇棉田玉米螟
  • 3篇农作物重大病...
  • 3篇重大病虫
  • 3篇作物
  • 3篇棉花
  • 3篇防控体系
  • 3篇病虫
  • 3篇草害
  • 2篇稻种
  • 2篇水稻
  • 2篇水稻种
  • 2篇水稻种植
  • 2篇水稻种植面积
  • 2篇种植面积
  • 2篇为害
  • 2篇棉花害虫
  • 2篇害虫

机构

  • 7篇如皋市植保站
  • 4篇如皋市农业技...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

  • 12篇邵晓泉
  • 5篇丁旭
  • 3篇顾庆红
  • 3篇袁小华
  • 2篇刘萍
  • 2篇宋汝国
  • 1篇季淼
  • 1篇曹雁平
  • 1篇柏立新
  • 1篇王学平
  • 1篇蒋海霖
  • 1篇陈建军
  • 1篇刘萍
  • 1篇金中时
  • 1篇朱铖培
  • 1篇顾国华
  • 1篇刘立春
  • 1篇张志宽
  • 1篇李明光

传媒

  • 2篇昆虫知识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杂草科学
  • 1篇华东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综合...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6
  • 1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田玉米螟防治技术
1992年
玉米螟在江苏如皋地区一年发生3代,有的年份有不完全4代。一代为害玉米,二代为害玉米和棉花,三代集中为害棉花。常年各代产卵高峰期分别为5月底6月初、7月中旬、8月中旬。一、二代期距约45天,二、三代约一个月。玉米螟在棉田产卵有98.98%产于叶片反面,而又以下部叶片卵量最大,下部1—5果枝卵量占67.35%。
宋汝因邵晓泉
关键词:产卵高峰期速灭杀丁防治适期久效磷
农药无害化的对策及其途径
如皋市是农业大市,据估计,全市农作物从生产到贮藏过程中,因病虫草鼠的为害损失,粮食作物10%~15%;棉花15%;水果蔬菜则高达20%~30%。农药是防止农作物免受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侵害的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在可以预见的相...
丁旭邵晓泉蒋海霖
文献传递
除蜗特母粉防治农田蜗牛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30%除蜗特母粉经室内毒力测定,当每头蜗牛用药量为0.025g时,3天后防效为85.72%,5~9天防效可达100%.运用30%除蜗特母粉防治棉田、大头菜田蜗牛,用量以每亩500g为宜.配成毒饵撒施,药后7天防效可达66~97%.施药前后降雨对药效影响显著,晴天用药比阴天用药蜗牛死亡率高30~50%.
柏立新刘立春陈建军金中时茅永芹朱铖培邵晓泉王学平沙明治
关键词:农田蜗牛
如皋市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的探索
本文首先分析了如皋市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实施的原因,然后详细介绍了农作物病虫草防治工作的内容和取得的成效。
丁旭邵晓泉顾庆红刘萍袁小华
关键词:农作物
实施开发战略是致富农民的有效途径
2005年
江苏如皋市从1992年开始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十年开发,硕果累累。日前,如皋市人大常委会对此开展了专题视察活动,结果表明: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是致富农民的一条有效途径。
邵晓泉唐文贵季淼
关键词:农民致富人大常委会农业视察
如皋市“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体系”的探索和成效被引量:1
2009年
如皋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属沿江农区通扬高沙土片。全市总耕地8.07万hm^2。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hm^2左右。小麦种植面积4-3万hm^2,蔬菜种植面积2.0万hm^2。是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本市水稻病虫3、4代稻飞虱,2、3、4代稻纵卷叶螟、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病虫害相继暴发为害;蔬菜病虫害也呈现多病虫并发、重发态势。
丁旭邵晓泉顾庆红刘萍袁小华
关键词:防控体系水稻种植面积蔬菜病虫害水稻条纹叶枯病
棉田玉米螟卵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通过采用平均拥挤度的概念和聚集性指标,运用随机分布的偏离度假设测验,对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在棉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聚集度和格局纹理描述了卵的不同密度在棉田的分布变化过程及分布特征.得出江苏沿江、沿海棉区二代玉米螟在棉田内为聚集分布,服从Neyman A 概型的核心分布;三代卵在百株25块以下的密度为随机分布,服从 Poisson 分布,而在高于百株25块的密度下则为聚集分布.并根据分布型计算出理论抽样和抽样单位大小。从获得的资料中建立了预测模式:二代:■=1.2167[-ln(1-P)]^(1.0173) r=0.9966^(**)三代:■=1.1263[-ln(1-P)]^(1.2423) r=0.9871^(**)用有卵样点率(P)简单估计田间卵的平均密度■为研究测定棉花受害损失、决定防治策略和指标提供了依据.
曹雁平邵晓泉
关键词:玉米螟棉田抽样技术沿海棉区分布型
棉田玉米螟的田间发生为害观察被引量:4
1994年
灯下所诱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üenée)雌蛾,二、三代分别为76.05%及59.91%,蛾峰后4~5天出现卵峰。主茎叶及棉株下部的卵量随产卵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减,而趋向棉株上部及外围。二代卵以下部2~3层为多,三代卵以2~4层果枝为多,内围多于外围;93%以上的卵产于绿叶反面;棉田卵寄生的高低与施药有关,且明显低于玉米田;二代5~10层蛀茎占总数的84.44%,三代4~8层蛀铃占59.79%。卵密度不同,蛀铃分布也不同。
刘立春陈建军顾国华杨顾新王涛邵晓泉宋汝国
关键词:棉田玉米螟棉花害虫
两旱一水、两年五熟轮作制控草因子的探索与分析
1993年
我市地处沿江高沙土地区,属人多地少,土质较差,农业负荷量大的典型农区,人均耕地0.84亩。70年代后期,为缓解粮、饲、经的矛盾,全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耕作制度改革,实行了“两旱一水、两年五熟”的轮作换茬种植制度,即两旱一水、两年五熟、两育配套、稻棉轮作耕作栽培体系。为两年一个周期,(第一年)麦(麦/豆)—玉米—后季稻→(第二年)麦(麦/豆)—棉花,简称“二两一轮”耕作制。实践证明,这种耕作制度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好等优点。1979~1992年12年统计,全市累计种植面积738万亩。1991年全省种植“两旱一水”(麦—玉米—稻)38.33万亩。我市达到34.43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9.82%。为建设吨粮田。
李明光张志宽丁旭邵晓泉沙明治
关键词:耕作制度轮作
棉田玉米螟的为害损失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棉田玉米螟的为害损失研究刘立春,顾国华,陈建军,杨顾新(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226541)邵晓泉(江苏省如皋市植保站如皋226500)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过去在南方主要为害玉米,为害棉花甚微。随着玉米种植的...
刘立春顾国华陈建军杨顾新邵晓泉
关键词:棉花害虫玉米暝为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