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月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规律间断硬膜外注药方式复合不同穿刺点在分娩镇痛中抑制爆发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评价硬膜外规律间断注药方式复合不同穿刺点在分娩镇痛中对爆发痛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ASA Ⅰ~Ⅱ级、单胎、足月、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n=30):L2-3组(A组)、L3-4组(B组)和L4-5组(C组),分别在分娩镇痛前选择L2-3、L3-4、L4-5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置管3~4cm.成功置管后,顺序注射试验剂量5 mL+负荷剂量10 mL,连接镇痛泵.3组镇痛泵参数设定相同:(冲击剂量8 mL+锁定时间15 min+背景剂量0)+冲击剂量8 mL/h,规律间断注射时间自注射试验剂量1 h后开始.镇痛期间持续监测产妇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SpO2)、胎儿心率(fetal heart rate,FHR),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药物用量、最高阻滞平面、爆发痛、产程、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C组与A组、B组相比,最高阻滞平面明显降低(P〈0.05),但3组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2-3、L3-4、L4-5分别复合规律间断硬膜外药物注射方式,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均可有效抑制爆发痛,可选择解剖结构定位清楚且穿刺较易的椎间隙行硬膜外分娩镇痛.
- 何亮亮倪家骧李玄英李秀华郑淑月李娜李芳
- 关键词:分娩镇痛
- Disposcope内窥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效果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评价Disposcope内窥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2 ~ 68岁,Macintosh喉镜显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0):Macintosh喉镜辅助Disposcope内窥镜组(DM组)和Disposcope内窥镜组(D组).记录声门显露情况、声门显露时间、气管插管情况、气管插管时间、辅助上提下颌、口腔粘膜出血情况;术后随访患者,记录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情况.结果 2组2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与DM组比较,D组辅助上提下颌率降低(P<0.05),声门显露成功率、声门显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口腔粘膜出血率、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poscope内窥镜在上提下颌后可显著改善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条件.
- 何亮亮李秀华郑淑月李娜李芳倪家骧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声门
- 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3d、3个月、12个月,运用T-ScanⅢ咬合检测仪和Bio-pak肌电图仪检测患者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在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的咬合及肌电活动,评价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双侧咬合平衡性、术侧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峰值及双侧同名肌电对称率在术后3d、3个月显著减小(P<0.05),但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d、3个月和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3d、3个月相比,12个月麻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术前(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咀嚼肌瘫痪。结论: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术后3d、3个月患者咀嚼肌功能降低,但术后12个月均可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郑淑月王晓宇赵颖何明伟武百山杨立强岳剑宁倪家骧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
- 三叉神经痛患者半月节射频热凝术面部电刺激疼痛阈值的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percutaneous ganglion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PGRT )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术后疼痛缓解迅速、创伤小、有效性高,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目前应用的比较广泛[1]。但对于术后疗效的判断,主要依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评估,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2]。痛阈是人体对体内外伤害刺激感受能力的直接反应。为揭示疼痛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变化机制,许多学者应用多种手段对疼痛患者的痛阈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35],本研究拟对PGRT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表面电刺激痛阈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
- 李秀华杨惠婕郑淑月何亮亮倪家骧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疼痛阈值电刺激半月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