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勇

作品数:191 被引量:647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9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6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3篇腰椎
  • 54篇椎间盘
  • 36篇腰椎间盘
  • 31篇内窥镜
  • 31篇窥镜
  • 30篇颈椎
  • 29篇椎间融合
  • 27篇椎间盘突出
  • 25篇突出症
  • 25篇椎间盘突出症
  • 23篇手术
  • 22篇疗效
  • 20篇关节
  • 19篇腰椎间盘突出
  • 19篇融合器
  • 19篇椎间融合器
  • 19篇骨折
  • 16篇术后
  • 16篇髓核
  • 14篇前路

机构

  • 17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武警成都指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胜县人民医...

作者

  • 191篇郝勇
  • 122篇周跃
  • 94篇初同伟
  • 87篇王卫东
  • 79篇张峡
  • 78篇李长青
  • 48篇潘勇
  • 42篇任先军
  • 35篇王建
  • 34篇王建
  • 33篇张年春
  • 32篇滕海军
  • 29篇张正丰
  • 27篇蒋涛
  • 26篇王敏
  • 26篇郑文杰
  • 19篇王健
  • 16篇吕宏琳
  • 14篇张瑗
  • 11篇蒲渝

传媒

  • 18篇第八届全国脊...
  • 15篇第三届全国脊...
  • 12篇重庆医学
  • 8篇第20届全国...
  • 7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中国脊柱脊髓...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第七届全国创...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颈腰痛杂志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泛长江流域骨...
  • 4篇2007SI...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年份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15篇2010
  • 16篇2009
  • 10篇2008
  • 78篇2007
  • 19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7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窥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摘除术的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本文探讨在内窥镜下保留腰椎黄韧带的手术技巧、临床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 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以及不同程度伸拇肌力或跟腱反射减弱,同时辅以 CT 扫描和/或 MRI 检查确诊。...
周跃王建初同伟王卫东郑文杰郝勇潘勇滕海军
关键词:内窥镜椎间盘黄韧带
文献传递
微创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后复发及其翻修术式的比较:1862例随访报告
目的总结 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及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情况,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及翻修手术方法。方法 MED 和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年春周跃初同伟张峡王卫东王建李长青郝勇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MED髓核摘除术
文献传递
椎动脉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对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 35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9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37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2 例,全部患者接受前瞻性颈椎 MR...
任先军王卫东张峡李长青蒋涛郝勇
关键词:椎动脉损伤颈椎前路减压神经功能
文献传递
微创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再手术的原因。方法LDH患者1 862例,其中行MED术(MED组)1 276例,行开放式髓核摘除术(开放组)586例。采用改良Mcnab评分法评定治疗结果,随访8-60个月,平均随访39.2个月。结果1 518例获随访,MED组和开放组分别为1 059例和459例,术后最近随访满意率(Mcnab评分优良者)分别为91.31%和93.25%。M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原工作的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P〈0.05)。MED组和开放组术后再手术率分别为6.89%(73/1059)和2.61%(12/459),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平均复发时间MED组早于开放组,分别为5.6个月和31.2个月(P〈0.05)。两组均未发生诊断错误和术中定位错误。结论侧隐窝狭窄未解除和原位椎间盘突出是MED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和神经根黏连是开放式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张年春周跃初同伟张正丰王卫东任先军王建李长青郝勇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微创手术
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9例经体格检查、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髓核成形术治疗组28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保守治疗组41例,采用卧床休息、抗炎、理疗等综合保守疗法。随访1年~2年8个月,平均2.1年,采用Prolo功能评定法和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总体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2.1%和85.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6d和16.9d,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分别为10.8%和22%,差异有显著性(P<0.05)。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并发椎间盘炎1例,行腰椎融合术后治愈。结论:髓核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率相近,但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复发率低,住院治疗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
张年春周跃初同伟郝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成形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策略及选择
4年Alxlallah等通过腰椎间盘造影首先发现,并报道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意指脱出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导致同节段的脊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在腰椎间孔内或腰椎间孔外...
周跃王建初同伟郝勇李长青张正丰郑文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外科病理特征适应征
颈椎小关节脱位与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脱位与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本组319例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261例;小关节脱位46例,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24例;无放射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12例。所有患者...
任先军王卫东张峡蒲渝李长青郝勇蒋涛
关键词:椎动脉损伤
文献传递
内窥镜(MED)术后致腰椎间盘炎的原因及外科治疗——附6例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MED) 术后致腰椎间盘炎的原因、临床表现特点及微创外科治疗。方法自2000年4月—2005 年12月,1256例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术致腰椎间盘炎6例,发病率0.63%。男5例、女 1例。年龄19-54...
周跃初同伟王建王卫东郝勇李长青滕海军
关键词:椎间盘炎MED
文献传递
急性创伤后2周软骨下骨未发生明显力学变化
2013年
背景: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退行性软骨损伤及软骨下骨的修复机制,而对于急性创伤后软骨下骨的组织、形态研究比较少。目的:观察软骨急性损伤后软骨下骨的早期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4只,建立股骨头软骨缺损模型,分别收集模后即刻、造模后4,7,14d兔股骨头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大体观察造模后兔股骨头软骨及软骨形态变化,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软骨及软骨下骨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骨转换标志物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Micro-CT扫描分析软骨下骨超微结构改变、力学检测法评估软骨下骨机械强度变化。结果与结论:大体粗测可见股骨头缺损模型于造模后7d出现软骨缺损面积扩大,深度增加及退变表现,利用染色法观测进一步证实了造模后7d其软骨厚度降低,软骨下骨骨小梁吸收。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造模后7-14d软骨下骨中骨保护素表达明显减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量显著增加,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降低,提示骨转化减弱甚至逆转。采用Micro-CT分析发现造模后7-14d软骨下骨的骨小梁数量增加,骨小梁数目及间距减小,通透性降低。抗压力学试验分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未见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软骨损伤后软骨下骨可在早期造模后7d后即发生显著组织形态变化和骨转换能力的下调,从而导致软骨进一步破坏;造模后2周内未见软骨下骨从在明显力学改变,基于此的修复手段可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治疗靶点。
郭新宇张瑗王直兵秦川郝勇张玉梅张峡
关键词: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骨小梁形态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聚内消旋乳酸(PDLLA)椎间融合器在椎间降解情况的实验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可降解材料在椎间植骨融合中的降解情况。[方法]将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通过前路手术植入山羊的腰椎间隙,与正常植骨融合组对照,通过大体观察、电镜观察了解不同阶段的可吸收材料在植骨融合过程中的降解吸收情况。[结果]材料在椎间融合过程中的降解速度是非匀速的,在早期阶段,材料主要表现为表面材料的水解,分子量的下降,随着材料各层水解逐渐加快,内部降解速度由于自催化作用而加快,最终材料塌陷,分解。[结论]在早期可保持其基本外形,力学强度虽然在后期明显有所下降,但足够维持骨融合进程,植骨部位骨融合后才逐渐分解,强度下降,最终塌陷崩解。作为椎间融合器的材料,PDLLA在椎间植骨融合中的降解情况基本符合要求。
郝勇周跃滕海军曹国勇潘勇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植骨可降解材料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