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俭

作品数:50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虫病
  • 17篇吸虫
  • 15篇血吸虫
  • 11篇抗原
  • 10篇吸虫病
  • 9篇循环抗原
  • 8篇血吸虫病
  • 8篇试剂
  • 8篇试剂盒
  • 8篇抗体
  • 7篇日本血吸虫
  • 6篇可溶性
  • 5篇小鼠
  • 5篇疗效考核
  • 5篇免疫
  • 5篇寄生虫
  • 4篇疫苗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基因工程疫苗

机构

  • 49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安徽省阜阳市...
  • 3篇安徽省血吸虫...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深圳市康百得...

作者

  • 49篇郭俭
  • 34篇陈家旭
  • 26篇蔡玉春
  • 24篇陈韶红
  • 20篇田利光
  • 18篇张永年
  • 17篇李浩
  • 14篇周晓农
  • 13篇陈木新
  • 12篇艾琳
  • 8篇童小妹
  • 7篇常正山
  • 6篇朱兴全
  • 5篇储言红
  • 5篇程国金
  • 4篇吴嘉彤
  • 4篇张玲玲
  • 4篇周洋
  • 3篇汪天平
  • 3篇周卉

传媒

  • 9篇中国寄生虫学...
  • 7篇国际医学寄生...
  • 6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国兽医寄生...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3
  • 15篇2012
  • 1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巴贝虫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消长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微小巴贝虫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小鼠后的消长规律。方法实验分正常BALB/c小鼠组、免疫抑制BALB/c小鼠组、SCID小鼠组和NOD-SCID小鼠组等,每组5只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0.5mg地塞米松,连续5d。随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0μL含微小巴贝虫鼠血(红细胞染虫率约20%)。每组留1只小鼠作未感染对照鼠。自接种当天每d尾部采血涂薄血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染虫状况。结果正常BALB/c小鼠感染微小巴贝虫第3d在红细胞内查见虫体,感染后第7d染虫率最高为82.4%,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7d;短暂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5d染虫率达到高峰为73.18%,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14d,而后染虫率处于0%~2%的较低水平状态。NOD-SCID小鼠组分别于第7d(72.45%)、第16d(67.4%)、第24d(58.9%)多次出现染虫率高峰,微小巴贝虫在NOD-SCID小鼠体内不会被大量清除,染虫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41.9%。SCID小鼠组于第8d出现第1次染虫率高峰,为86.4%,至第18d出现第2次高峰为62.23%,染虫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38.2%。在薄血片中观察到小点状体,马耳他十字,小环状体,环状体,长丝状体,以及游离在红细胞外的虫体等多种巴贝虫形态。结论微小巴贝虫在正常BALB/c小鼠和短期免疫抑制BALB/c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先升高又下降的宿主自限性现象;而在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多个高峰,且能持续较高水平。
蔡玉春卢艳陈韶红郭俭陈木新田利光张玲玲周洋陈家旭
关键词:BALBC小鼠SCID小鼠
一种尖吻蝮蛇舌形虫纯化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尖吻蝮蛇舌形虫纯化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含有尖吻蝮蛇舌形虫幼虫纯化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G、聚乙烯反应板、PBST洗涤液、阳性和阴性对照样本、显色液、终止液。本发明的试剂盒是应用尖吻蝮...
陈韶红陈家旭张永年周晓农李浩郭俭
文献传递
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效果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的效果。方法以横断面调查中发现的钩虫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观察两组钩虫感染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调查47例钩虫感染者,实验组23例,对照组24例。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钩虫感染转阴率分别为95.65%和95.83%,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70%和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的疗效与阿苯达唑相仿。
田利光程国金汪峰峰郭俭蔡玉春汪天平陈家旭周晓农
关键词:钩虫三苯双脒阿苯达唑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郭俭郭家钢
关键词: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
一种原虫样本的染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虫样本的染色方法,包括一个配制溶液的步骤,所述的溶液包括聚乙烯醇固定液、三色染液和Masson三色染液,包括一个制作刮片标本的步骤,还包括一个染色的步骤。本发明应用相对低毒环保的聚乙烯醇固定液替代传统的...
郭俭陈家旭陈韶红田利光蔡玉春张永年李浩童小妹
应用FTA/PCR检测粪便中隐孢子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用FTA/PCR检测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技术,并与常用的商业化的粪便DNA抽提试剂盒进行比较。方法选择经病原学检测已经确诊的隐孢子虫阳性和阴性粪便,分别采用FTA卡和商业化DNA抽提试剂盒抽提粪便样本中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利用BLAST在NCBI上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做同源性分析,确定虫种。结果应用商业化DNA抽提试剂盒抽提DNA,无论是否反复冻融破壁,2个阳性对照样本扩增出目的片段,另3个阳性样本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样本纯化后应用FTA卡抽提DNA进行PCR检测,所有阳性粪样均扩增出830bp左右的目的片段,通过测序和比对,其中2个为贝氏隐孢子虫,1个为火鸡隐孢子虫。结论应用FTA进行粪便样本中隐孢子虫DNA的抽提方法具有简单有效、快速灵敏、准确可靠等特点,可以应用于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
田利光张小萍陈韶红刘琴郭俭蔡玉春陈家旭周晓农
关键词:隐孢子虫巢式PCR
蓝氏贾第鞭毛虫粪样刮片标本复合三色染色法的初建
2011年
目的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患者粪样刮片标本的复合三色染色方法。方法用聚乙烯醇固定液替代传统三色染色法中的肖氏固定液,并与病理切片Masson三色染色法相结合,对现场收集的粪样刮片标本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的轮廓与内部结构清晰,着色较为丰富。结论复合三色染色法可用于蓝氏贾第鞭毛虫标本的染色保存。
郭俭陈家旭陈韶红田利光蔡玉春张永年李浩童小妹
关键词:蓝氏贾第鞭毛虫
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粗抗原诊断效果及组分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粗抗原的蛋白组成、免疫特性及在舌形虫病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方法自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虫卵4个月的小鼠体内取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匀浆,用盐析法制备抗原。以此粗制抗原包被微量反应板,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尖吻蝮蛇舌形虫病人、感染小鼠及其它寄生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该粗制抗原的有效抗原蛋白组分。结果 ELISA方法检测尖吻蝮蛇舌形虫病人血清5份,正常人血清17份,感染小鼠、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病人血清各20份,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病人血清各10份,发现舌形虫病人和感染小鼠血清均为阳性,其它寄生虫病人血清均为阴性。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尖吻蝮蛇舌形虫成虫粗抗原可见5条主带和14条次带(Mr16-200kDa);若虫粗抗原可见9条主带和13条次带(Mr16-150kDa),其中有16条特异性条带可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5条特异性条带可被舌形虫病人血清识别,与肺吸虫病、鞭虫病病人血清在约Mr34kDa附近处出现较微弱的交叉反应带,同其它寄生虫病人血清未出现交叉反应带。结论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粗抗原同其它寄生虫病的交叉反应较小,可用于尖吻蝮蛇舌形虫病的血清学检测,而其有效的诊断抗原成分需经纯化后再行进一步的分析。
张玲玲陈家旭陈韶红蔡玉春郭俭
关键词:舌形虫病ELISAWESTERNBLOT
犬钩虫第三期钩蚴免疫裸鼠再感染AcL3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裸鼠经犬钩虫第三期钩蚴(AcL3)免疫后,其皮肤和肺内AcL3的形态变化及宿主的组织细胞反应,评价其作为疫苗筛选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取BALB/c-nu/nu小鼠,每两周由皮下免疫接种活的AcL3 500条,共3次,并于末次免疫后1周由皮肤攻击感染AcL3 500条。用未免疫的感染AcL3裸鼠作对照,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取感染部位皮肤和肺脏,观察宿主皮肤和肺内AcL3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攻击感染后6、24、72h及7d,皮肤内的绝大部分虫体切面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感染对照裸鼠皮肤内的相似,仅0.5%~2.2%的虫体切面示有变性、死亡,偶见有死虫肉芽肿,而肺组织内的AcL3及其周围的炎细胞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用活的AcL3免疫裸鼠后,仅见对攻击感染的AcL3有弱的免疫效应,裸鼠不适宜作为钩虫疫苗筛选的动物模型。
郭俭吴嘉彤杨元清薛剑强慧琴肖树华
关键词:免疫接种组织病理学
密达利对湖北钉螺酶组织化学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经密达利(40%四聚乙醛水剂)处理的钉螺组织酶活性变化,探讨密达利杀螺机制。方法取湖北钉螺60只,均分2组。实验组用100mg/L密达利浸泡2d,取存活的钉螺,分离完整的软体组织,制作冷冻切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染色,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其平均灰度值,每种酶均取10只钉螺组织切片测定其灰度值。同时设未经药物处理的湖北钉螺对照组。结果钉螺肝组织、口囊组织的CCO灰度值,实验组分别为0.2042±0.0463和0.1695±0.0526,分别低于对照组的0.5556±0.0878和0.6082±0.07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P<0.01);神经节的AChE灰度值,实验组为0.2618±0.0330,低于对照组的0.5100±0.0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P<0.01)。口囊、肌纤维中的LDH灰度值,实验组分别为0.5801±0.0982和0.4043±0.109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1798±0.0476和0.0624±0.0342;咽管的NOS灰度值,实验组为0.3502±0.1310,高于对照组的0.2139±0.0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1)。肌纤维和口囊的SDH灰度值,实验组分别为0.1835±0.0771和0.4649±0.1039,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结论密达利能抑制钉螺神经传导和能量代谢酶活性。
朱丹李红军刘和香张仪郭俭梁幼生周晓农
关键词:密达利钉螺组织化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