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凤根

作品数:120 被引量:547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农业科学
  • 26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岩白菜
  • 28篇白菜
  • 12篇种子
  • 10篇菟丝
  • 10篇菟丝子
  • 9篇紫苏
  • 8篇性状
  • 8篇非洲狗尾草
  • 7篇基因
  • 6篇纳罗克非洲狗...
  • 6篇ISSR
  • 6篇ISSR标记
  • 5篇滇产
  • 5篇休眠
  • 5篇杂草
  • 5篇植物
  • 5篇农艺
  • 5篇农艺性
  • 5篇农艺性状
  • 4篇遗传多样性研...

机构

  • 117篇云南农业大学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农业生...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云南省热带作...
  • 1篇云南汉德生物...
  • 1篇贵州省油菜研...
  • 1篇保山学院
  • 1篇上海辰山植物...
  • 1篇西双版纳云垦...

作者

  • 119篇郭凤根
  • 60篇王仕玉
  • 14篇李扬汉
  • 14篇龙雯虹
  • 13篇罗富成
  • 12篇张丽梅
  • 8篇彭健
  • 8篇段新慧
  • 7篇张应华
  • 7篇许文花
  • 7篇刘正杰
  • 6篇何超
  • 6篇赵桂茹
  • 6篇陈严平
  • 6篇李玉强
  • 6篇陈骊君
  • 5篇杨生超
  • 5篇朱映安
  • 4篇毕玉芬
  • 4篇郭轶敏

传媒

  • 11篇云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种子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草地学报
  • 3篇草原与草坪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西南园艺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杂草科学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长江蔬菜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云南农业科技
  • 2篇中草药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加的扦插繁殖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采用3因子2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扦插基质和IBA处理对五加老枝和嫩枝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年生或三年生插条优于当年生插条;河沙和红土的混合基质优于珍珠岩和腐殖土的混合基质;用1000 mg/LIBA蘸插条10 s(秒)能提高五加插条的生根率和发梢率。
王仕玉郭凤根
关键词:扦插繁殖野生蔬菜扦插基质生根率
不同光质对峨眉岩白菜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覆盖5种不同颜色的彩色塑料薄膜获得5种不同光质处理,比较研究2个年度内不同光质处理对峨眉岩白菜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盖白膜有利于峨眉岩白菜株高、株幅、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根状茎直径的增加,覆盖蓝膜最不利于上述形态指标的增加。(2)红膜、白膜和黄膜处理有利于峨眉岩白菜叶片鲜重和干重的增加,而蓝膜处理最不利于峨眉岩白菜叶片增加鲜重和干重,不同光质对株根状茎生物量和株生物量的影响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3)综合12个形态和生物量性状,覆盖白膜最适于峨眉岩白菜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覆盖蓝膜对岩白菜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陈骊君王仕玉郭凤根张丽梅陈严平周平龙雯虹
关键词:光质农艺性状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被引量:32
2017年
RNA-Seq是一种新崛起的转录组学研究方法,新一代测序技术(NGS)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物体转录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生物学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等领域。药用植物转录组是现今研究药用植物基因组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我们可从整体水平了解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及其调控规律。对转录组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遗传育种和基因进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综述简要介绍了转录组测序的原理,并从功能基因挖掘、SSR分子标记开发和代谢途径探索等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5年的转录组测序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进展,为药用植物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基础数据。
赵振宇王仕玉郭凤根尹冬梅朱旭海杜玉霞
关键词:转录组测序药用植物
基于ISSR标记的云南紫苏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本研究利用14个引物对滇产16份紫苏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ISSR分析,共扩增出128条谱带,其中81条为多态带,平均多态率为62.54%。采用SPSS 16.0软件计算得到的16份滇产紫苏资源间的Rogers-Tani...
王仕玉郭凤根
岩白菜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优化岩白菜ISSR-PCR反应体系,为利用ISSR标记进行岩白菜遗传多样性研究服务。方法:采用5因子4水平正交设计法优化岩白菜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五个因子从大到小的影响力排序结果为:dNTPs>Mg2+>模板DNA>引物=Taq酶。岩白菜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5μL,内含10×PCR缓冲液2.5μL、2.5 mmol.L-1Mg2+、2.0 U Taq酶、0.2 mmol.L-1dNTPs、0.48μmol.L-1ISSR引物、125 ng模板DNA。结论:研究获得的最佳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为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岩白菜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刘芸君王仕玉郭凤根刘云芬杨正安张应华
关键词:岩白菜ISSR-PCR反应体系
牛尾山药病毒病危害情况调查与茎段脱毒方法
2024年
为探究云南特色品种牛尾山药携带的病毒及其危害情况,明确病毒抑制剂、热处理和低温处理对山药病毒的脱毒效果,以期得到较好的脱毒方法。研究调查了牛尾山药病毒病发病率、植株病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病毒种类,研究了不同脱毒处理下山药斑驳病毒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牛尾山药携带山药斑驳病毒,叶片可见明显的褪绿斑,发病率为41.67%~43.33%。RT-PCR检测结果显示,60 mol·L^(-1)盐酸吗啉胍处理、60 mol·L^(-1)利巴韦林药剂处理能降低山药成活率和生长量,但能有效脱除山药斑驳病毒。采用高温处理(45℃12 h、40℃24 h、45℃24 h)结合顶芽培养能有效脱除山药斑驳病毒,40℃处理24 h的山药生长量显著降低,而45℃处理12 h、45℃处理24 h的山药生长量和成活率均显著降低。低温处理(0℃24 h、5℃24 h)结合顶芽培养能显著降低山药成活率和生长量,但能有效脱除山药斑驳病毒。综合考虑成活率、生长量和脱毒效果,建议采用60 mol·L^(-1)盐酸吗啉胍处理或40℃高温处理24 h。
程园徐升胜段延碧徐馨蕾郭凤根王仕玉龙雯虹
关键词:脱毒培养茎段培养
云南境内紫苏种下变异的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选取 2 6个性状 ,应用不加权算术平均配对法对来自云南各地的 2 0份紫苏试材进行了数值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 :这 2 0份紫苏试材可分成紫苏、回回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 5个变种 ;并对白苏变种的设立和耳齿紫苏变种的分布进行了探讨。
郭凤根王仕玉
关键词:紫苏数值分类学变种
分蘖芥菜生长动态和相关规律的研究初探被引量:1
1995年
分蘖芥菜生长动态和相关规律的研究初探ThePreliminaryStudyonGrowingDynamicandCorrelativeRegularofBrassicaJunceavar.multicepsTsenetLee王仕玉,郭凤根(云南农业大...
王仕玉郭凤根
关键词:芥菜分蘖
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对云南省内的岩白菜产区进行了岩白菜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共引种栽培了18个岩白菜居群,并从形态学表型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方面研究了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形态学表型水平上,观测了18个原生境居群和18个引种栽培居群的岩白...
郭凤根
关键词:岩白菜
文献传递
五加的秋季扦插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又名刺五加、五加皮、五叶路刺或"戈哈"(哈尼语),五加科落叶灌木[1].其根、根皮及茎皮为传统中药,具有祛风湿、壮筋骨、强腰膝、活血化瘀等功效,以其为原料研制的维尔泰口服液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其生长季节萌生的嫩芽和嫩茎叶可作野生蔬菜食用,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随着五加的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为大量繁殖这一珍贵资源以供应市场,同时保护好野生五加资源,开展了五加的扦插繁殖研究.
王仕玉杨灿光郭凤根
关键词:秋季扦插中药繁殖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