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慈仁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宫颈
  • 11篇肿瘤
  • 8篇宫颈癌
  • 6篇宫颈肿瘤
  • 4篇术后
  • 3篇上皮
  • 3篇子宫
  • 3篇疗效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巨块型
  • 3篇巨块型宫颈癌
  • 3篇块型
  • 3篇化疗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预后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上皮内瘤变
  • 2篇手术

机构

  • 14篇福建省肿瘤医...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21篇郭慈仁
  • 10篇陈桂林
  • 7篇陈炜
  • 7篇黄燕玲
  • 4篇张风贞
  • 2篇陈炜
  • 2篇林安
  • 2篇李玲
  • 2篇何海新
  • 2篇林洁
  • 2篇刘彬
  • 2篇林玲
  • 1篇欧启水
  • 1篇郑怡真
  • 1篇缪海燕
  • 1篇刘倩
  • 1篇黄瑞仙
  • 1篇李秀华
  • 1篇刘彬
  • 1篇吴冬梅

传媒

  • 1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阴道恶性肿瘤化学治疗进展
2023年
阴道恶性肿瘤的发病与人类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密切相关。治疗原则参照宫颈癌,当病灶位于阴道下1/3时,还应参照外阴癌的治疗。手术和放射治疗是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包括术前与术后的化学治疗、同步放化疗以及联合靶向免疫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刘林英郭慈仁孙阳
关键词:恶性肿瘤阴道化疗
P53、ER、PR在Ⅰ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中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88例临床诊断为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中P53、ER、PR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P53、ER、PR在Ⅰ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90.4%和85.6%;2)P53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及深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深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ER、PR有助于了解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对术后内分泌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慈仁陈桂林江信燕石怀景林洁
关键词:P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癌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58例,其中术前放疗组(A组)30例,行术前Ir192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放疗1~2次,总剂量10~20 Gy,每周1次,放疗结束后1~2周行宫颈癌根治术;直接手术组(B组)28例,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A组放疗前后宫颈肿瘤退缩情况,比较A、B组术中、术后情况,判断巨块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结果A组放疗后肿瘤直径较放疗前明显缩小(P<0.05),临床有效率高达90%,近期随访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2组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高危病理因素发生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适当剂量的腔内组织间插植放疗可使宫颈肿瘤缩小,利于手术,不影响术后恢复,无高危病理因素出现。
郭慈仁林安何海新李玲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剂量分次
P16蛋白和Ki-67抗原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P16蛋白和Ki-67抗原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80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和80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P16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16蛋白和Ki-67抗原阳性表达率,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P<0.05);P16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P<0.05)。结论P16蛋白和Ki-67抗原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分层管理的重要判断指标。
林洁郭慈仁陈雪燕林杰祥刘彬陈桂林江信燕
关键词:P16KI-67慢性宫颈炎
外阴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5年
目的探讨外阴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14年10月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我院外阴癌患者81例,回顾分析其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24例(29.62%),其中外阴切口感染8例(9.88%),外阴切口不良愈合4例(4.94%),下肢血栓3例(3.70%);14例腹股沟切口中,切口感染4例(28.57%),切口愈合不良5例(35.71%)。外阴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类型、术后引流方式等有关。结论针对上述因素提高预防力度,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
刘彬陈桂林黄燕玲陈炜郭慈仁林玲
关键词:外阴癌手术治疗并发症
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371例,其中172例行CKC,199例行LEEP。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LEEP组明显低于CKC组(P<0.05),但LEEP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明显高于CKC组(P<0.05),CKC组的病理升级情况较LEEP组多(P<0.05)。结论虽然LEEP更快捷、出血少、恢复快,但为了获得准确的病理指导后续治疗,建议无生育要求的女性首选CKC。
林洁刘彬陈桂林郭慈仁陈炜
关键词:宫颈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疗效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体外扩增和鉴定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从小鼠骨髓分离纯化及大量扩增树突细胞 (DC)的方法 ,并对其行免疫表型和形态鉴定。 方法 制备 Balb/ c小鼠骨髓细胞 ,利用 0 .83% NH4 Cl- Tris溶液、抗鼠 CD4 / CD8/ CD4 5R单克隆抗体和补体溶液 ,依次去除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粒细胞等混杂细胞以获得纯化的 DC,再将其培养于含有小鼠重组的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GM- CSF)和白细胞介素 4 (m IL - 4 )的 RPMI 1 6 4 0营养液中 ,培养第 6~ 8天收集悬浮的细胞 ,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 DC细胞表面特有的 CD1 1 b抗原和 MHC- 类分子的表达量。 结果 每只小鼠可扩增到 (2~ 4 )× 1 0 6个 DC细胞 ,细胞纯度 >85 % ;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小鼠 DC细胞特异性抗原 CD1 1 b和 MHC- 类分子 ,电镜下细胞形态符合典型的树突细胞形态。 结论 联合应用 m GM- CSF和m IL-
郭慈仁欧启水李良庆
关键词:树突细胞骨髓基因扩增小鼠
RT-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探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应用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53例宫颈癌患者的110枚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RT-PCR检测CK19的表达。结果:53例患者瘤体病灶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均有CK19阳性表达,阳性率100.0%。13例(24.52%)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表达,对13例患者的23枚前哨淋巴结进行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有21枚(91.3%)前哨淋巴结PCR阳性;19枚(82.6%)免疫组织化学阳性。40例患者87枚前哨淋巴结阴性表达。有12例患者28枚前哨淋巴结PCR阳性,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为32.18%;有7例患者11枚前哨淋巴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64%。PCR与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分别为25例(47.16%)和20例(37.73%)。结论: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性均高于临床病理;RT-PCR技术检测CK19基因判断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安何海新李玲陈刚郭慈仁
关键词:淋巴转移
复发性卵巢上皮癌6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发性卵巢上皮癌67例,分为三组:手术+化疗组22例,单纯化疗组38例,未治疗组7例。结果手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15个月,其生存率相比较,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与其他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残存癌灶≤2cm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而>2cm者为9个月,两组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时间>6个月后复发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6个月者为5个月,两组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分阶段的综合疗法,对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有一定效果,满意的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二线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冯梅陈桂林李秀华陈琴郭慈仁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复发外科手术药物疗法预后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附60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 0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分为两组,即NACT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各3 0例。NACT组术前行1~2个疗程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化疗结束后2周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化疗后局部肿瘤退缩情况及化疗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1)NACT组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明显缩小(P〈0.0 5),总有效率为7 3.3%,近期不良反应轻;(2)NAC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5),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计学意义(P〉0.0 5);(3)NACT组术后高危病理因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明显缩小原发灶,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且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郭慈仁陈桂林黄燕玲陈炜张风贞
关键词:宫颈肿瘤巨块型辅助化学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