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
- 作品数:55 被引量:3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这种变迁来自于中央司法机构、地方司法机构与民间主体这三类群体具体行为的推动,而这些群体的行为受各自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支配。支配这些群体行为方式的制度逻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制度逻辑。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轨迹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的作用。从"多重制度逻辑"来解释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复杂的变迁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 郭松
-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制度逻辑
-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改革的路径选择被引量:6
- 2017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一轮司法改革改变了刑事诉讼运行的技术与制度环境,从而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刑事诉讼制度的要求。由于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更为全面的权力结构重组与激烈的利益博弈,其深刻性和复杂性远超以往,改革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会遭遇更大阻力。在此背景下,改革方式与路径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是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根据既往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发展的经验以及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改革应该根据不同的改革项目,灵活运用不同的改革方式,整体采用一种复合型的推进模式。
- 郭松
-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 刑事诉讼制度的地方性试点改革被引量:18
- 2014年
- 地方司法机关围绕刑事诉讼制度进行的试点改革,其兴起并趋于活跃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特有的刑事司法环境所形塑出来的多种因素与多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试点改革由地方司法机关主导,所以,它们在具体的实施中表现出了一些体现中国司法管理与司法制度的运行特点。实践中各种类型的试点改革共享类似的制度逻辑,具有共通的内在特质。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充当全国层面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验室",为刑事诉讼立法提供实证依据与经验素材。作为一种高度技术化的法律改革活动,地方司法机关的试点改革存在诸多必须为我们所正视的技术缺陷。未来应该突破价值论的意识形态藩篱,采取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促进地方司法机关试点改革的发展。
- 郭松
-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
- 刑诉法制发展与冤假错案纠正40年被引量:2
- 2018年
-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我国刑诉法制发展的不同阶段,一直都伴随着对冤假错案的治理。依循刑诉法制发展的三个阶段,我国的冤假错案治理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7—1985),集中性的政治治理阶段。在此阶段,对冤假错案的治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冤假错案的治理主体主要是党的组织部门,治理对象则主要是被错划为“右派”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尤以“恶毒攻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编《最高人民法院历任院长文选》,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居多),治理工具主要是依靠党的组织手段与干部政策。第二阶段(1986—2011),常态化的治理阶段。
- 叶燕杰郭松
- 关键词:冤假错案法制发展政治治理历史遗留问题党员领导干部
- 透视“以侦查案卷为中心的审查起诉”被引量:13
- 2010年
- 依靠侦查案卷形成公诉决定,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普遍的公诉运作机制。中国在侦查案卷的形成、使用以及公诉决定的控制和检验方面与其他法治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凸显了"以侦查案卷为中心的审查起诉"在中国语境中的危机。这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相关程序性支持机制的不足。在审查起诉无法离开侦查案卷的制度现实下,未来应该着力进行各种相关程序制度的建设,以促成兼具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审查起诉机制。
- 郭松
- 关键词:审查起诉
- 绩效考评与司法管理被引量:14
- 2013年
- 从司法管理的逻辑出发,绩效考评运用于司法组织管理能够从理论上证成,至于绩效考评与司法理念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张与冲突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设置予以化解。囿于司法活动的固有规律和绩效考评的内在特质,绩效考评在司法管理中不仅存在功能上的局限,也有适用上的限度。绩效考评在中国司法组织中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制度逻辑。我国应积极转变绩效考评的运用思路:一是调整考评的对象范围;二是更新绩效指标设计的总体思路;三是改革考评方式。
- 郭松
- 关键词:绩效考评司法管理司法逻辑
- 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重塑被引量:9
- 2022年
- 合理构建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是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欲使这三种权力形成合理关系,需要根据审判权运行存在的问题,在客观评价法院科层化组织结构与法院内部复合化权力构造以及院、庭长职权配置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严格区分法院组织的行政逻辑与司法逻辑,进一步明确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权限定位,完善其职权范围与行权程序,并构建审判权反向制约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相关机制。唯有如此,才可能构建出合理的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
- 高欧郭松
- 关键词:审判权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罪答辩撤回:从法理到实证的考察被引量:24
- 2020年
- 被追诉人撤回认罪答辩具有救济非真实认罪与平衡控辩双方不对等利益结构的功能。虽然认罪答辩撤回是自我决定权的一种体现,被追诉人并不因此而承担不利后果,但也不能随意撤回。被追诉人能否撤回认罪答辩,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在前期的试点过程中,地方司法机关对被追诉人撤回认罪答辩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明显不够,且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后续改革中,既要明确认可被追诉人有权撤回认罪答辩,最大限度地释放认罪答辩撤回的潜在功能,也要防范被追诉人随意甚至滥用撤回认罪答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程序耗费。
- 郭松
- 关键词:程序滥用
- 穿梭于两种知识之间:律师作用新解读——以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例被引量:8
- 2007年
- 从知识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背景是国家法与地方性规则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张力。在农村社会,这种张力更为突出。律师作为当事人的代理人,在两种知识的沟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作用尤其重要。律师的这种作用,对于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合法化意义。
- 郭松肖仕卫
- 关键词:律师沟通合法化
- 论刑事诉讼中的应诉权被引量:4
- 2006年
- 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抗意味十足的诉讼活动,应诉权与公诉权(控诉权)的全面对抗正是刑事诉讼本质的体现。刑事程序的展开也是在这种对抗中完成的。当然,在刑事诉讼中研究应诉权有必要厘清应诉权与人权、应诉权与防御权,应诉权与诉权之间的关系。此外,确立应诉权与公诉权(控诉权)的对抗关系,必然会带来刑事诉讼观念、刑事诉讼构造、刑事侦查体制以及审判方式的变革与调整。
- 郭松
- 关键词:刑事诉讼控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