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 作品数:20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入院时血糖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研究入院时血糖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APACHEⅡ评分标准、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对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199例AP患者(排除糖尿病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回顾性分析,若同时符合APACHEⅡ评分标准≥8分,Balthazar CT分级达到D级或E级者拟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入院时血糖、年龄、性别、病因及并发症情况,通过分析入院时血糖与以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了解其与胰腺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9例患者中SAP 1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80例.SAP患者的平均血糖为(13.07±3.23)mmol/L,显著高于MAP患者的平均血糖(8.37±3.84)mmol/L.入院时血糖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住院费用、Balthazar CT分级、CTS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关(r=0.610,0.356,0.271,0.324,0.334,P<0.05).结论 入院时血糖水平与AP的病变程度成正相关,反映了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之一.
- 吴朝阳郭磊多鲁坤徐辉刘跃全纳森陈启龙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糖预后
-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胃间质瘤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3个月24 h食管p H监测、食管测压、GERD Q量表评分等。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平均(50.36±16.67)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76±0.64)d,平均住院(4.53±2.47)d。术前与术后3个月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残余压及松弛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反流次数[(34.74±6.39)次vs.(14.16±4.85)次,P=0.034]、De Meester评分[(19.22±6.43)分vs.(5.97±1.46)分,P=0.045]、GERD Q量表评分[(10.96±2.61)分vs.(7.83±1.46)分,P=0.041]较术前均有所增加。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可能引起或加重反酸症状,但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不大。
- 郭磊郑坚江刘跃全苏福增
- 关键词:胃间质瘤腹腔镜检查胃镜检查疗效比较研究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患者,男,33岁,维族,因持续性上腹部剧痛2天入院。2天前饮酒,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烈腹痛伴腹胀。当地医院查诊断为AP。(具体治疗不详)转至我院。查体:T38.5℃,HR130次/分,BP145/103mmHg,R28次/分。全身皮肤及膜无染,心肺阴性。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尤以上腹为甚。
- 多鲁坤艾合买提徐辉郭磊刘跃全纳森朵力坤
-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重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剧痛剧烈腹痛油腻食物反跳痛
- circ-MTHFD1L促进胰腺导管腺癌进展的作用机制
- 2022年
- 目的 探讨circ-MTHFD1L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进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miR-217与E2F3的相互调控关系,为PDAC的标志物选择和靶向疗法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Arraystar Human circRNAs微阵列分析法分析20例PDA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通过qRT-PCR检测circ-MTHFD1L在PDAC组织样本和癌旁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TCGA数据库的数据用于分析PDAC患者的总体生存数据。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凋亡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研究不同转染组的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在体内裸鼠的肿瘤形成试验中研究肿瘤发展的速度。此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蛋白质印迹检测证明了circ-MTHFD1L与miR-217和E2F3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 通过微阵列数据分析筛选circ-MTHFD1L在肿瘤组织中的差异最为显著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分子。与癌旁组织相比,circ-MTHFD1L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当circ-MTHFD1L被敲低时,PDA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将被抑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过表达miR-217或沉默circ-MTHFD1L,E2F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且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CIRC-MTHFD1L与miR-217和E2F3之间的靶向关系。结论 Circ-MTHFD1L可通过抑制miR-217表达水平并增强E2F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PDAC细胞的进展。
- 郑坚江阿木提江·马合木提郭磊刘跃全张涛
-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E2F3
- 39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治体会
- 2015年
-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腹腔感染、腹部手术及外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被认为是继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无明显诱因者被称为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1]。其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发生肠坏死前体征不明显,故临床表现被认为不具有特征性。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不断在加深,但毕竟是少见病,临床资料少,
- 阿布力克木毛拉尤甫阿木提江.马合木提刘跃全郭磊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主干门静脉高压消化道症状
- 一种临床标本采集转运收纳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标本采集转运收纳箱,包括箱体和盖板,盖板底部的中端嵌设有半导体制冷片,箱体内腔的底部通过四个呈方形结构设置的阻尼减震器活动连接有试管放置座,且试管放置座底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箱体内腔底部...
- 郑坚江朱锋迪里夏提·阿力木郭磊张涛
- 文献传递
- 多学科协作教学应用于胰腺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优势评价
- 2024年
- 探讨多学科协作教学应用于胰腺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与优势。方法 从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间,选取本院胰腺外科住院医师60名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这些医师均等分为两个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培训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两组医师在不同规范化培训模式下的考核情况及技能评价水平等方面探索不同培训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医师在多学科协作教学方案下技术操作考核得分提升幅度更大(P<0.05);同时观察组的的技能评分评价提升幅度更为明显(P<0.05);且观察组医师培训后发生医疗过程差错事件的可能性得到了更为有效的降低(P<0.05)。结论 在胰腺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多学科协作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医生的考核评价,同时对于提升医师规范化操作技能,降低差错事件发生可能具有良好的辅助效果,因此在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应广泛推动运用该教学培训模式。
- 郑坚江郭磊熊炬
- 关键词:教学效果
- 针灸和注射用胰蛋白酶治疗外科术后腹胀患者90例探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针灸和注射用胰蛋白酶治疗外科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外科术后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针灸和注射用胰蛋白酶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90例患者中显效61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有效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为(2.78±0.32)d.结论对于外科术后腹胀患者,使用针灸和注射用胰蛋白酶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郭磊周志涛
- 关键词:足三里
- 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操作优化及效果研究
- 2021年
- 研究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操作优化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对其手术操作进行优化,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153.2±50.8)min,术后拔除肝下引流管时间为(3.8±1.6)d,住院时间为(6.7±2.4)d。并发症发生率为4%,其中1例胆漏,1例结石残留。其余患者未见结石再发和胆管狭窄发生。结论:对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手术进行优化,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证,保障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张涛郭磊徐辉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T管引流并发症
- 一种普外科临床手术用止血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普外科临床手术用止血装置。所述普外科临床手术用止血装置包括壳体、敷着机构、挤压机构和注药机构,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一个挤压腔以及两个冷却腔,且两个冷却腔对称分布在挤压腔的两侧,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敷着机构,...
- 郑秉礼郭磊杨翠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