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轩
-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淮北矿业集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治疗误区分析
- 2001年
- 郭长轩汪自龙郑玉玲
-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肺心病
- 某矿业集团接尘煤矿工人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了解接尘职工健康状况,为企业防治尘肺病和开展职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某矿业集团接触煤尘、岩尘的10 310名在岗职工健康监护档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尘肺病检出率为0.53%;Ⅰ期尘肺病人发病年龄为(52.00±5.42)岁、发病工龄为(30.00±2.95)年;肺功能异常检出率为4.62%。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2.60%,血压偏高与年龄、工龄呈正相关(r=0.98,P<0.00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9.89%,心电图异常与工种有关(2=77.48,P<0.005),与年龄无关,采煤工、掘进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辅助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70%;尿常规异常率为2.70%。纯掘进工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高于纯采煤工,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该矿业集团职工尘肺病发生率下降,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应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 吴全兰丁新平陈卫东郭长轩张扬
- 关键词:粉尘作业煤工尘肺
- 1993~2002年淮北矿区尘肺发病情况分析
- 尘肺病是煤炭生产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占矿区职业病发病的95﹪以上.为研究当前该矿区尘肺发病率水平,评价煤矿尘肺病防治效果,为进一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制定今后矿区尘肺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我们对淮北矿区最近十年(1993年1月~...
- 郭长轩丁新平
- 关键词:尘肺发病职业病防治
- 文献传递
- 淮北矿区煤矿工尘肺发病及现况的调查被引量:49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煤矿工尘肺发病年龄、接尘工龄、晋期年限、尘肺合并结核状况及影响尘肺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淮北矿区 40年来确诊的 44 2 1例尘肺患者 (死亡 10 11例、现患 3 410例 )的基本状况及发病、晋期、合并肺结核、死亡原因等资料建立数据库 ,按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方案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1)淮北矿区 40年来 ,Ⅰ期尘肺患者平均接尘时间为 (2 2 .40± 2 .0 8)年 ,平均发病年龄为 (4 7.31± 2 .96 )岁。尘肺种类以煤工尘肺 (2 780例 )最多 ,占 6 2 .9% ;矽肺 (15 90例 )居第二位 ,占 36 .0 %。 (2 )尘肺平均晋期年限 :Ⅰ期→Ⅱ期 8.0 2年 ;Ⅱ期→Ⅲ期 8.6 5年。 (3)尘肺合并结核70 3例 ,占尘肺总例数的 15 .9% (70 3/ 44 2 1)。尘肺结核的病死率 (4 4.4% )远较单纯尘肺的 (18.8% )为高。 (4 )尘肺前三位死因分别是肺结核、肺癌、肺心病。结论 随作业条件的改善 ,尘肺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增高、发病工龄逐年延长。
- 郭长轩蒋文中丁新平张守忠陈卫东
- 关键词:煤矿工尘肺发病
- 做好煤炭企业煤工尘肺防治工作之我见
- 2000年
- 郭长轩
-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工尘肺
- 1993~2002年淮北矿区尘肺发病情况分析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分析和研究淮北矿区1993~2002年尘肺发病的特点。方法对准北矿区近10年确诊的1660例尘肺患者发病的基本情况资料建立数据库,按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1993~2002年按国家1987年尘肺诊断标准诊断尘肺1660例,尘肺检出率为2.48%,尘肺病人的检出率无明显下降趋势,近10年尘肺发病年龄为(53.19±8.55)岁,发病工龄为(24.19±7.32)年,平均发病年龄以铸工尘肺为最小,平均发病工龄以电焊工为最短。结论煤矿尘肺发病率仍然较高,矿区尘肺病防治工作仍以煤矿采、掘工为主,煤矿企业尘肺病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 郭长轩丁新平张守忠贾维
- 关键词:尘肺发病情况
- 139例煤工尘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住院治疗分析被引量:7
- 2003年
- 陈安启郭长轩韩素敏严敏
- 关键词:尘肺煤工合并症活动性肺结核痰菌检查
- 某机械厂电焊烟尘危害调查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某机械厂电焊烟尘危害情况,为制定相关治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法。结果该厂缺乏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除尘设施;车间空间与日益增加的生产量不相适应;作业时间不合理;缺乏个人有效防尘设施;电焊工尘肺检出率为4.55%,发病作业工龄11~20(14.2±4.44)年。结论电焊烟尘危害不容忽视,加强职业防护十分必要。
- 吴全兰许希海丁新平郭长轩杨亚王燕
- 关键词:电焊烟尘电焊工尘肺
- 60例煤工尘肺患者气道反应性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煤工尘肺患者气道高反应性 ,探讨尘肺期别、接尘时间、并发结核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煤工尘肺患者 60例 ,以同地区正常老年男性 60人为对照组 ,分别用组织胺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观察试验前后临床表现、组织胺浓度 (PC2 0 )、FEV1的变化情况 ,以受试者FEV1基础值降低 2 0 % (或更低 )的PC2 0 <8g/L判定为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煤工尘肺组气道高反应 42例 ,对照组气道高反应 14例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临床表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接尘工龄与气道高反应性呈显著相关性 (r =-0 76,P <0 0 5 ) ;而尘肺期别、并发结核对气道高反应性无影响 (均P >0 .0 5 )。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气道高反应性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煤工尘肺健康者 ,接尘工龄是其危险因素。
- 郭长轩贾维
- 关键词:煤工尘肺气道反应性